編者按:他輔佐三代君王,位極人臣,三朝都是最高級別官員,一生并無政績,卻受皇帝信任,視為左膀右臂;他是大清王朝盛世的見證,也是滿清重用過的最高級別的漢人官員;他謹(jǐn)小慎微、勤勤勉勉,不曾有過,卻在想退休時對皇帝辦了件糊涂事,以至于抄家之后郁郁而終。 清王朝時期,安徽桐城出現(xiàn)一大批歷史上留下聲名的漢人官員,最受寵信的莫過于張廷玉了,三朝元老、位極人臣五十年而不倒。 知名的“六尺巷”典故就來自他的父親張英,在安徽安慶,流傳著這樣說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進(jìn)士”、“隔河兩狀元”,指的是他們父子。 從康熙39年(1700年)中進(jìn)士后在康熙朝歷任檢討、直南書房、洗馬、內(nèi)閣學(xué)士、禮部侍郎。 雍正皇帝上位后擔(dān)任軍機(jī)大臣后,歷經(jīng)雍正朝13年。 乾隆朝時期,以兩朝元老為朝廷所重,死后配享太廟。終清一代,漢人官員再莫有如此尊榮。 可以說,張廷玉見證了清王朝的康乾盛世。所經(jīng)歷重要歷史事件更無法一一枚舉,但是他一生沒有波折,甚至得到三朝君王寵信。 就在他致仕之后卻做了一件糊涂事情,以至于遭到乾隆皇帝記恨而被抄家,晚年郁郁寡歡,死后才得到乾隆皇帝的赦免。 從康熙晚年入南書房到成為雍正的軍機(jī)大臣,清史里記載的張廷玉文史方面來說成就顯著,但是卻沒有什么政績。為什么張廷玉一生仕途平順呢? 首先張廷玉頗有文才。清史說:凡有詔旨,則命廷玉入內(nèi),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以書,或隔簾授幾,稿就即呈御覽,每日不下十?dāng)?shù)次?;噬峡谑鲆环湍軗]筆而就,這番才能實在不是誰能比得上的。清代皇權(quán)集中在皇帝手中,有能力做皇上的秘書,必然可以一人一下,萬人之上。 掃碼進(jìn)群看猛料 其次是張廷玉的為官之道。張廷玉為人謹(jǐn)小慎微,清代黃山谷說他謹(jǐn)守“萬言萬當(dāng),不如一默”,所以雍正皇帝會說他“器量純正,抒誠供職”稱他是“大臣第一宣力者”。他不參與黨爭、一生清廉,忠誠皇權(quán)。這樣的臣子,實在找不到任何理由不喜歡。 最后是張廷玉的勤勉。張廷玉職務(wù)繁多,工作忙碌。他自己在自訂年譜中說,雍正經(jīng)常召見他,一天兩三次。他經(jīng)常坐在轎中批覽文書。傍晚回到家中,仍然燃雙燭以完本日未竟之事,并辦次日應(yīng)辦之事,盛暑之夜亦必至二鼓始就寢,或從枕上思及某事某稿未妥,即披衣起,親自改正,于黎明時付書記繕錄以進(jìn)。 因為這些原因,張廷玉被雍正稱為臂膀。 這樣一個謹(jǐn)慎小心的宿臣卻在乾隆面前辦了件糊涂事,那就是要乾隆皇帝寫保證書,這件事情以質(zhì)疑的方式處理也導(dǎo)致后來被抄家的悲慘,晚年郁郁寡歡。 乾隆是康熙最愛的孫子,自命文治武功。即皇帝位后便要施展抱負(fù),對元勛老臣自然頗多顧忌。為官幾十年的張廷玉自然能感受到這種威脅。 因此,在乾隆繼位之后,聰明的張廷玉已不斷地示意家人親屬,各以事由等等先后辭官回家。他自己也屢次上奏,要求退休回家。 聰明反被聰明誤,乾隆剛剛上位,三朝老臣就要退休,這就有了故意撂挑子的嫌疑了。此時已經(jīng)讓乾隆頗為不喜。 之后的十年里,張廷玉不斷提出要求致仕。終于在乾隆十年的時候同意了。萬萬不該的是,張廷玉竟然提出要求,他在感謝皇上恩典之時,重提了先帝雍正之遺命。他說:“蒙世宗遺命配享太廟,上年奉恩諭,從祀元臣不宜歸田終老,恐身后不獲更蒙大典。免冠叩首,乞上一言為券?!?/span> 這不就是讓皇帝寫保證書么?雖說委婉提出,但在封建王朝來看,這也算是大逆不道,何況十年來,乾隆對他早就心懷不滿。
乾隆皇帝借題發(fā)揮,先是責(zé)汪由敦漏言 之罪,下旨削去張廷玉伯爵,一年之后,張廷玉再次提出南還之意,并以請罷配享治罪,乾隆因此大怒。在乾隆看來,你分明就是賭氣。因此,他借其親家四川學(xué)政朱荃(張若澄續(xù)妻之父)之罪,株連了張廷玉,下令盡繳張廷玉歷年皇帝所賜之物。 一輩子的平順,最終的結(jié)果卻是抄家,這對于張廷玉而言不能不說是個諷刺。 一直到張廷玉死后,乾隆才赦免他的罪,最終仍然按著雍正許諾的對待張廷玉,“命仍遵世宗遺詔,配享太廟,賜祭葬,謚文和”。 三十年過去后,乾隆對張廷玉之事仍然耿耿于懷。他說:古所謂老而戒得,朕以廷玉之戒為戒,且為廷玉惜之。對張廷玉的不滿可見一斑。 觀張廷玉一生,謹(jǐn)小慎微,不敢有錯,卻仍有錯之。概歸起來就是錯看乾隆了。這個當(dāng)年學(xué)生、一個英明皇帝,不過如此矣。封建王朝,臣子混的再好,不過是仰帝王鼻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