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宋瓷的時代成就 宋朝是中國瓷器發(fā)展史上的輝煌時代。河北定窯、河南汝窯等地燒制的瓷器,給人以別致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江西景德鎮(zhèn),后來發(fā)展成為著名的瓷都。南宋時,江南地區(qū)已成為我國制瓷業(yè)中心。 宋朝制瓷技術有重要改進,出現(xiàn)了以五大名窯為代表、風格各異的眾多特色瓷器,色彩多變,質感渾厚。 ![]() 宋代瓷器,真能集前代之大成……至大觀、政和等時作品,則釉薄如紙,胎薄如漆殼,聲如磬,具有胎和釉溶成難分之瓷。瓷器至此,可謂登峰造極矣。 ——《中國陶瓷史》 02 五大名窯 宋瓷為后世所推崇的主要是北宋五大名窯,分別是汝窯、官窯、定窯、哥窯和鈞窯,同時聞名于世的還有磁州窯、龍泉窯、景德鎮(zhèn)窯和耀州窯等。 ![]() 汝窯:以燒造青瓷為主,素靜典雅,色澤滋潤純正、晶瑩多變。“瑪瑙入釉”“蟹爪紋”“魚子紋”“魚鱗狀開片”為其代表性技藝。 官窯:釉質勻潤瑩亮,大紋片、胎骨深灰或紫色,南宋官窯釉色有粉青、天青、灰青等,紋片較細碎。宋代官窯瓷器主要為素面,既無華美的雕飾,又無艷彩涂繪,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紋為飾。其胎色鐵黑、釉色粉青、“紫口鐵足”增添古樸典雅之美。 定窯:以燒造白瓷為主,胎薄質細、釉色潔白,刻花、畫花、印花等裝飾技術嫻熟。 哥窯:胎色黑褐,釉層冰裂,釉色多為粉青或灰青。 鈞窯:以燒造彩色釉瓷為主,有玫瑰紫、海棠紅、天藍、胭脂、火紅等,色彩瑰麗,富于“窯變”。 唐代以來,瓷器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宋代有所突破并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瓷器佳作,在五大名窯特點中,胎質、釉色都出現(xiàn)了多元的選擇,其中官窯的“紫口鐵足”、哥窯的“冰裂紋”、鈞窯的“窯變”等都是展現(xiàn)技藝、引領審美的佳作。如今五大名窯的傳世作品極少,世界眾多文博單位常以收藏五大名窯作品為榮,并將之視為鎮(zhèn)館之寶。 03 宋瓷的審美 宋瓷崇尚質樸、純粹之美,其胎體輕薄、敲擊清脆、外表光潔,多數(shù)釉色有素凈之感。宋瓷的審美主要有“似玉”文化、內斂文化和質樸文化:“似玉”文化源自中國古代對玉的推崇,玉的純粹與剔透,玉的溫潤質感,備受人們的喜愛,北宋時宮廷瓷器就有仿古玉的佳作,后來南方青瓷又達到了凝翠的效果,實現(xiàn)了“似玉、非玉而勝玉”的獨特意境;內斂文化出自宋學的氣質,不同于唐代的奔放熱烈,宋代講求內在的“涵詠”,宋學尤重修身養(yǎng)性,倡導雅文化,宋瓷表現(xiàn)為不刻意追求色彩的艷麗以及裝飾的繁雜,外形簡潔、釉色凝重,呈現(xiàn)一種內在的涵養(yǎng);而質樸文化出自宋代三教合流的借鑒,道家的“清靜無為”、佛教禪宗的“參悟”都影響著宋瓷的走向,這一時期的仿生造型、淡雅釉色以及愈發(fā)凸顯的飲茶功用,烘托出天人合一、禪茶一韻的意涵。宋瓷審美體現(xiàn)為造型的秀麗空靈、形神兼?zhèn)?,釉色的自然沖淡、溫潤如玉,紋飾的簡約質樸、氣韻生動。 本期編輯:侯荷若雪 責任編輯:趙桐玉 易雪琳 文字來源:統(tǒng)編新教材,喬楠.一葉一乾坤:《中外歷史綱要(上)》中的宋瓷成就[J].歷史教學(上半刊),2020(10):24-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