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yuǎn)觀近鑒宋朝人·187·忠義部將:李重貴、張凝 張凝、李重貴,《宋史》無傳,而是在《卷四百四十六·列傳第二百五·忠義一·康保裔傳》后記載了二人的一點(diǎn)行跡。但我覺著,憑《宋史》對他們二人僅有的記載,也應(yīng)該對他們觀鑒一番。 《康保裔傳》之后記,康保裔與遼軍“血戰(zhàn)”的時候,援兵不至,只有保裔的屬將、高陽關(guān)路鈐轄張凝作為保裔部先鋒、高陽關(guān)行營副都部署李重貴率眾策應(yīng),遇到遼軍后與之交戰(zhàn)。保裔被遼軍包圍,李重貴與張凝趕去支援,腹背受敵,自申時(13:00-15:00)奮戰(zhàn)至寅時(3:00-5:00),長達(dá)16個小時,直到遼軍主動退走,才結(jié)束戰(zhàn)斗。當(dāng)時宋軍諸將多數(shù)亂了陣腳,部隊敗散,只有李重貴、張凝所部完整回到駐地。張凝提議登錄將士戰(zhàn)功,向朝廷申請獎賞,李重貴長嘆道:“大將陷沒,而我們卻算計自己的功勞,有什么臉?。 彼握孀诘弥钪刭F的感嘆后,很是欣賞。 后來,李重貴官至鄭州(治管城縣,今河南鄭州)知州,領(lǐng)播州(治恭水縣,后改羅蒙縣,又改遵義縣,即今貴州遵義;一說在今綏陽縣城附近)防御使,改左羽林軍大將軍退休;張凝則升任禁軍殿前司副長官“都虞候”,去世后朝廷贈予“彰德軍(治相州,今河南安陽)節(jié)度使”榮譽(yù)職銜。 也許在《宋史》撰者看來,李重貴、張凝是小人物,所以連“附傳”都沒有在他們的主將康保裔的“列傳”寫,只是簡略記載了一點(diǎn)他們的行跡,而這樣的寫法,卻也獨(dú)特,在《宋史》和其他正史中都很少見,可以說是《宋史》撰者的一種“創(chuàng)設(shè)”。但僅憑《宋史》撰者的這種“創(chuàng)設(shè)”,這點(diǎn)對李重貴、張凝的記載,我們卻可以看出,《宋史》撰者對寫史有自己的理念,對“忠義”之士,是推崇的。 中國古代修史,一般是“后代寫前朝”,而且特別注重忠奸、正邪理念,堅持秉筆直書,記事記實(shí),不讒不避?!端问贰吩谠┠暧沙⒔M織人力修撰,宋元是“敵國”,元朝滅了宋朝,元人修《宋史》,對一生與元朝為敵、至死不降的文天祥,就推崇備至,而對一些投降元朝的宋臣,卻往往記下了他們的低劣行徑。記下“小人物”李重貴、張凝,應(yīng)該也是基于這種理念。 這是修史的一個好傳統(tǒ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