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多知網 作者|徐晶晶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美洲華語》官網等 弗里蒙特(Fremont city),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qū)人口第四大城市。這里既是在美華人聚居區(qū)之一,也因背靠硅谷而充斥瞬息萬變的商業(yè)機遇(距Google、Apple等公司大約40分鐘車程),故而成為華人群體試圖改寫人生軌跡的夢想之城。 更凸顯華人存在感的是,10所大大小小的周末中文學校(每周消課制,一周一次課)和非周末的afterschool(每日消課制)坐落在這個擁有10余萬華裔的城市里。它們成為華人群體在天涯與故土之間的文化擺渡人。 沿Mission大街直走幾百米,出現在眼前的Himalaya Academy便是牛凱文創(chuàng)辦的。疫情來襲后,牛凱文創(chuàng)辦了牛大叔(niudashuschool)中文網校。疫情帶給他更深遠的思考。后疫情時代,他決定,線下線上同步發(fā)展。 牛凱文今年45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于2014年赴美后,他步入了540萬在美華人的日常——在碰撞中融入、在融入中堅守。“擁抱生活,重新起航。”牛凱文這樣概括八年的異鄉(xiāng)客居生活。 赴美八年間,中美育兒觀的碰撞時常發(fā)生,該如何抉擇?在個體經驗外,不同代際對根文化的傳承,究竟凸顯著怎樣的差異?作為彷徨中年人與少數族裔客居者,如何在他鄉(xiāng)找到自己的價值坐標?作為線下afterschool+線上網校的參與者,經歷了疫情催化與在線教育的洗禮,美國周末中文學校和非周末的afterschool在危與機的洪流中經歷了怎樣的榮枯起伏? 就上述問題,多知網近日與牛凱文聊了聊他眼中的美國教育生態(tài)與中美教育差異。 01 文化沖擊下的中美教育觀 每天下午2點50分左右,Himalaya Academy的校車會出現在各小學門口。下午3點放學后,大概幾十個華人孩子坐上校車前往afterschool。在那里,孩子們要再待上2-3個小時,或上課、或寫作業(yè),等待下班的父母。 逢著家長,牛凱文經常會和大家閑聊幾句。家長們也會順便問起網校叫“牛大叔”的來由。 算起來,牛凱文早年曾是國內互聯(lián)網行業(yè)早期弄潮兒之一,從事多年市場營銷工作。“牛大叔”是他的網名,沿用為他后來創(chuàng)辦的網校名字。 2014年,牛凱文攜家?guī)Э?,遠赴美國。 如果說,對個體而言,踏出國門意味著人生更具豐富度的可能,那么新生活的到來,也伴隨著既往經驗、自身優(yōu)勢和時運際遇的全方位重組。 剛來加州灣區(qū)時,與大多數心懷壯志的人一樣,牛凱文希望闖出一片天地。可是,現實的逼仄,讓他的種種期待落空。“出國后,我意識到社會生態(tài)完全不同,英語也沒那么好,過去的經驗都用不上了,很難找到自己能干的事兒。”他試著接受一個殘酷的事實:事業(yè)一切歸零。 在重新適應社會的那段時間,牛凱文索性在家?guī)蕖?/span>正逢兩個孩子步入學齡,為了讓孩子不丟掉母語,牛凱文每天給兩個孩子分別上一個小時的中文課,就這樣堅持了幾年。 讓牛凱文萌生正式創(chuàng)辦一所線下中文實體學校的念頭是在2018年。彼時,他嘗試放手將孩子的中文學習交給美國周末中文學?;蛘遖fterschool。孰料,試課一周后,倆孩子覺得教的內容太簡單了。 “沒辦法,還得自己繼續(xù)教。后來我想,干脆辦一個自己的學校,畢竟教自己家孩子是教,教100個孩子也是教。 再加上,我本人也挺喜歡教育。在教育方面,多少有些心得。 而且我相信全美一定還有像我家這樣對孩子中文很重視的家長,肯定能開出來幾個班來。” Himalaya Academy這家線下afterschool成為牛凱文創(chuàng)業(yè)的開始。 據教育部數據,目前,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宏觀數據映射到個人微觀體感上,據牛凱文介紹,在美國,學中文的主力人群仍是華人子女,估計這一比例可能達到90%-95%。 事實上,近幾十年間,隨著美國主要華人移民群體的構成發(fā)生變化,華人后代對中文學習的接納度,也由相對冷淡轉變?yōu)?/span>“不能丟了母語”。 據牛凱文介紹,上世紀赴美的的老移民群體(主要是港臺地區(qū)移民)大部分并不熱衷讓子女學中文。“那時,孩子的生活與工作基本用不到中文。即使有學中文的,也是靠老移民家長的情懷在驅動。” 但是自2000年后,隨著中國的經濟實力增強,中國大陸赴美移民增多,更多華人家長意識到,學好中文,不僅是維系與母國的文化紐帶,還有現實的利益考量。“現在,絕大部分華人家長會讓孩子學中文,等于多了一扇門,將來中國企業(yè)來美國,中文好也是一個優(yōu)勢。” 他提到,華人孩子學中文堅持最久的超過十年,通常,大部分華人孩子能堅持學五年左右。不過,由于付出的時間成本(每周學一次)、交流環(huán)境與國內迥異,這五年學下來一般只相當于國內小學一二年級的中文水平。 而剩下的5%-10%愿意學中文的群體,則是選修中文作為第二外語的美國高中生(為申請大學,美國學生在高中階段必須選修一門外語。他們的第一選擇是美國的第二大語言西班牙語)。出于興趣選修中文后,中文學習會伴隨孩子的六年時光——從高一起一直貫穿到大學二年級(美國高中學制是四年),以修足外語學分。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選修中文,只有華人聚集地的高中才有可能開中文課。這意味著,如果學校不開設中文課,就需要學生自己去校外學中文。當然,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如果在高中階段便通過AP(Advanced Placement,美國大學預修課程)中文考試,即在高中階段就通過了大學里要學兩年的中文考試,大學前兩年就無須繼續(xù)學中文。 在中文學習需求外,中美家長育兒觀的碰撞更多地發(fā)生在平時。 從“雞娃”與否的層面來看,對美國家長而言,孩子的大學錄取跟國內家長一樣是剛需。“大學需要篩選出什么樣的人才,家長就一定會圍繞這根指揮棒去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孩子。” 但不同之處在于,美國大學除了學術成績,錄取標準還包括軟實力。在美國人看來,學習好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也就是說,大學期待錄取并培養(yǎng)的是學習好、體育好、會社交,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有段子這樣說道:“什么樣的學生容易被美國大學錄???有體育特長的,這比學習成績好管用多了。如果同時是少數族裔、女性,那這個學生大概率就被錄取了。”盡管存在夸張成分,但也能看出美國大學的用人標準。 相較多元能力培養(yǎng)來說,光是學習成績好就顯得沒那么重要。這也是素質教育類的培訓,如鋼琴、滑雪、高爾夫、網球等,在美國比較興盛的原因。 而對華人移民家長來說,由于自身的高起點,尤其是硅谷地區(qū)的家長,“人均清北畢業(yè)”、“學神級別”,“他們骨子里對自己孩子的期望值就特別高”,極為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給孩子報班也選擇的是數學、英語寫作、演講辯論、編程課等偏學科的課程。 不過,近些年,受美國本土家長育兒觀的影響,華人家長也開始重視對孩子的興趣培養(yǎng)。“除了學習好之外,我們也很想讓孩子其他方面同步發(fā)展,鼓勵孩子去社團做義工,或者走體育路線當籃球明星,或者走社交路線將來從政等等。”牛凱文說。 孩子的學習時間終究是有限的。這也意味著,中文學習不僅要和學科課程搶時間,也要和素質教育課程搶時間。“在所有的校外課程里,中文課的優(yōu)先級比較靠后。一旦出現課程時間沖突,最先被放棄的也是中文課。” 在家庭的中文教育支出上,牛凱文算了一筆賬。“美國的華人家庭基本上都是中產家庭,沒有特別窮的,也沒有特別富的,平均年收入在七八萬美金。每年花在學習中文的預算基本是固定的,平均每年投入到每個孩子的中文學習上,大概是1000美金的預算。” 02 后疫情時代,三足鼎立的美國中文教育行業(yè) “美國的教育行業(yè)比較成熟,呈現出一種市場化自由競爭的格局?!迸P文說。 2015年以前,美國中文教育的業(yè)態(tài)以周末中文學校為主。周末中文學校意味著其只在周末兩天開課,一周學一次,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大多租用教堂、學校的幾間教室用作教室等。 2015年以后,隨著華人新移民群體越來越多,更重視中文,出現了在afterschool里開設中文課、每天學中文的模式。 單就線下業(yè)態(tài)來看,周末中文學校和afterschool平分秋色。 就供給端而言,牛凱文粗估,全美起碼有上千家線下的周末中文學校和有中文課的afterschool。以擁有10余萬華裔的弗里蒙特市為例,線下的周末中文學校和有中文課的afterschool,不下10家。放眼硅谷灣區(qū),像弗里蒙特這樣的華人聚居地大概有10個。而在全美,除了加州硅谷灣區(qū),類似的華人聚集地還有華盛頓州西雅圖、紐約、德州休斯敦等。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線下中文教育行業(yè)并沒有全國性的頭部品牌。 一方面,這本就是一個極為分散的市場。全美華人僅540萬,其中學齡孩子只有50萬左右。 另一方面,其整個社會對教育的重視度沒國內高。 教材的不統(tǒng)一便是一個例子。幾乎可以認為美國沒有全國性的教育部,教育體系沒有統(tǒng)一的全國大綱,大多數的教育政策不是由聯(lián)邦政府而是由州政府及州以下地方政府制定,具體由各州教育部門及各地方學區(qū)中的教育董事會來負責實施。因此,教材的選用也是各州各校自主采購。 以美國中小學本土化中文教材為例,美國中學、周末中文學校、afterschool選用的主流中文教材有以下幾種: 2000年以前的美國華人移民基本上以中國臺灣、香港地區(qū)移民為主,所以那時的教材很多以繁體為主。比如,許笑濃1964年自臺灣地區(qū)赴美,其主編的《美洲華語》便是繁體版教材,近些年也推出簡體版。 (截圖源自《美洲華語》官網) 而新移民群體創(chuàng)辦的中文學校往往采用簡體字教材。 比如暨南大學華文學院主編的《中文》。這套教材帶有濃郁的家國情懷,比如課文選篇包含香港回歸。 (圖片來源:暨南大學出版社向江門市博物館捐贈《漢語》《中文》系列教材) 比如《馬立平中文》,主編為斯坦福大學師資教育和課程設計專業(yè)博士馬立平。這套教材的特點是:直接認字,后學拼音,先認后寫,多認少寫。課文與閱讀材料并重,先讀后寫。 (圖片來源:馬立平中文教材官網) 此外,還有《雙雙中文教材·中文課本》等。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以后,還有一些中文學校直接采用國內部編版語文教材。不過,對華人子女而言,這套教材存在一定難度。 在2020年疫情來襲后,在線教育的滲透,令整個中文教育市場格局發(fā)生了更為明顯的變化。 疫情剛開始時,實體學校均關停線下教學,不少轉為線上,牛大叔中文網校品牌正是在此時推出。而與其同時起步的中文網校品牌也如雨后春筍般涌出。 牛凱文認為,語言學習重在“習得”,需要天天練。因此,跟別的網校一周上一次課不同,在課時安排上,牛大叔提高學習頻次,強調練習的重要性,要求學員天天到課,因此課時量非常多?!拔覀兊膶W生一周投入到中文學習五個小時,周末中文學校一周只上一次,連著上一個半小時,一周投入的時間只有一個半小時。”課程模式上,牛大叔采用小班課模式。 但轉線上并不意味著安枕無憂,一些問題也隨之顯現。老牌線下選手受限于師資水平一般,而LingoAce、悟空中文等在線中文教育品牌因具備更優(yōu)質的師資而崛起。因此,傳統(tǒng)線下中文學校轉線上后,流失了相當一部分學生。 值得注意的是,網校蜂擁掀起的“價格戰(zhàn)”同樣也出現在美國。 必須說明的是,美國消費者并不認為網課就應該比線下課要便宜。因此,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周末中文學校轉線上的收費跟線下是一樣的價格。 但隨著LingoAce、悟空中文等在線選手的到來,伴隨著廣告投放、老帶新、低價課等市場策略,部分家長孩子從傳統(tǒng)中文學校轉移到在線中文教育品牌。慢慢地,也拉低了在線中文教育行業(yè)的整體價格。 上文提到,1000美金的家庭中文教育預算天花板,其實限制了供給端的收費標準。對牛大叔來說,這也是挑戰(zhàn)所在。 “孩子不管是一周上五天課,還是一周上一次課,家長愿意支付的學費只有1000美金。我們牛大叔的課時多,但家長預算還是這么多,就必然要求我們的課時費壓縮到他們能承受的價格區(qū)間。最后算下來的話,我們一節(jié)課時費只能收7.99美金。而其他線下中文學校一節(jié)課15美金,是疫情之前的常態(tài)。” 再加上,牛大叔啟用的是美國本土中文老師,相比部分品牌啟用國內師資,牛大叔的師資成本較高。 因此,當前,牛凱文的afterschool和網校整體保持在微利狀態(tài)。 牛凱文認為,靠投放獲客搶占市場的打法在美國行不通。“國內曾經掀起廣告大戰(zhàn),是因為國內有高考這個統(tǒng)一的指揮棒,搶占用戶心智是有機會能夠實現規(guī)模領先的。但美國的中文教育市場本來就不大,也倡導多元發(fā)展,投放獲客并沒有那么精準?!?/span> 疫情進入長尾期后,牛凱文判斷:“當前在美國,線下中文學校、afterschool、在線中文教育品牌,三分天下。當然,線下周末中文學校和afterschool的市場份額,也很難被線上的機構吃掉。” 他之所以判斷線下中文學校、afterschool不可替代,這要追溯到美國關于未成年人保護的一條法律:不同的州對兒童的法律保護有規(guī)定,12歲以下的兒童不能單獨在家沒有父母或者是看護人的陪伴。而硅谷不少家長都是雙班族,下班比較晚,學校放學又比較早,家里也沒有老人幫帶孩子,因此,承擔輔導功課、照看孩子功能的afterschool在美國成為一種剛需。在afterschool里學中文也成為一種選擇。 據牛凱文介紹,最近,硅谷的大公司逐步放開,允許員工回到線下辦公,Himalaya Academy也擇機復課。同時,牛大叔網校也持續(xù)運營,供不同學生選擇。 03 線下教育出海,校區(qū)用地審批或為最大掣肘 牛凱文也注意到,近兩年來,也有國內教育品牌進入美國,開建分校。 憑借著在國內不錯的口碑,國內教育品牌入駐當地通常選址在華人聚居區(qū)的補習一條街,裝潢大氣,師資水平高,整體運營得較好,想報名的學生有很多。 但是這些國內品牌在美國規(guī)模化擴張遇到的主要挑戰(zhàn)在于用地審批。 “在一些華人聚集地,中文教育用地申請審批很難拿到。像弗里蒙特,基本上移民都是華人和印度人,能用作中文學校的地方已經沒有了,不發(fā)牌照了,所以,以我們來說,想再開一家分校都很難。” 他提到,倘若要擴張,可能需要去收購一些拿到審批牌照的中文學?;蛘?/span>afterschool。 與線下開校區(qū)需要審批不同的是,創(chuàng)辦線上網校不需要資質審批。 (注:應受訪者要求,本文牛凱文為化名。)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