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山——佛教四大名山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分別是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分別是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的道場。四大名山隨印度佛教的傳入,自中國漢朝開始建寺廟、修道場,延續(xù)至今。 【五臺山】 一、簡介 五臺山位于中國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臺縣東北隅,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稱為“金五臺”,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屬太行山系,它是座落于“華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五臺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稱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維利亞舉行的第3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地質地貌 五臺山地層完整豐富,特別是前寒武系地層典型奇特,是中國地質科考的重點地區(qū)。五臺山由古老結晶巖構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臺,故稱五臺︰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斗峰、中臺翠巖峰。五臺山地質古老,地貌奇特,是著名的國家地質公園。因為它擁有獨特而完整的地球早期地質構造、地層剖面、古生物化石遺跡、新生代夷平面及冰緣地貌,完整記錄了地球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地質演化歷史。 三、氣候 五臺山氣候寒冷,又被稱作“清涼山”。雖然處于與北京大致相同的緯度,但氣候特征卻和中國東北部的大興安嶺差不多。全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度,7至8月最熱,分別為9.5度和8.5度,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零下18.8度。 植物595種,種類繁多。金蓮花、迎紅杜鵑,被專家認定為中國獨有。山中活動著眾多的動物飛禽,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雕等。 四、人文歷史 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寺廟建筑最早的建造地之一。自東漢永平年間起,歷代修造的寺廟鱗次櫛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輝煌,是中國歷代建筑薈萃之地。雕塑、石刻、壁畫、書法遍及各寺,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南北朝時期,五臺山佛教的發(fā)展出現第一個高潮。北魏孝文帝對靈鷲寺進行規(guī)模較大的擴建,并在周圍興建了善經院、真容院等十二個寺院。北齊時,五臺山寺廟猛增到二百余座。盛唐時期,五臺山佛教的發(fā)展出現了第二個高潮。五臺山佛教圣地形成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外國佛教徒對五臺山的無限景仰和競相朝禮。唐朝經濟繁,隨著國際交往的擴大五臺山受到印度、日本、朝鮮和斯里蘭卡等國佛教徒的景仰。 【普陀山】 一、簡介 普陀山位于錢塘江口、舟山群島東南部海域,觀音菩薩道場,既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又有豐富的海島風光,古人稱之為"海天佛國"、"人間第一清靜境"。 普陀山素有"海上植物園"之稱,全山古樹名木繁多,高大參天、華蓋如傘的樟樹遍布全島為后人奉獻著清涼綠蔭。 二、地質地貌 普陀山地質屬古華夏褶皺帶浙東沿海地帶,形成于1億5千萬年前侏羅——白堊紀,燕山運動晚期的侵入花崗構成巖石基礎。其地貌因受第三紀新構造運動地殼間歇上升及第四紀冰期、間冰期海蝕作用影響,可分為山地、海蝕海積階地、海積地、海蝕地區(qū)類。全島完整的保存著五級海蝕階地和三級海積階地,其面積占全島總面積90%,其中四、五級海蝕階地呈渾圓狀,構成島上主要山脊。 三、氣候 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qū),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濕潤,季風明顯,雨量流沛,光照充足。海市蜃樓為本山特有之奇觀,歷史上曾多次出現。 全山植被以佛頂山為中心,向四周成環(huán)狀分布,山坡為灌木草本植物,局部為針葉林和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沙丘水灘為兼鹽性植物群落,濱海巖壁為海藻群落。 四、人文歷史 普陀山歷史悠久,宗教文化濃厚。早在二千年前,即為道人修煉之寶地,秦安期生、漢梅子真、晉葛稚川都不得曾來山煉丹、修道,至今山上仍留有"煉丹洞"、"仙人井"等遺跡。中國歷代帝王多建都在北方,所以自元朝以來,慣稱此山為"南海普陀"。普陀山又有"五朝恩賜無雙地,四海尊崇第一山"的美譽。明、清兩朝,因倭寇和荷蘭殖民主義的干擾,普陀山實行海禁,佛教三廢三興。 【峨眉山】 一、簡介 峨眉山,山頭位于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內,地處中國四川盆地的西南邊緣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其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79米,峨眉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qū)和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 "仙山佛國"、"地質博物館"之美譽。 二、地質地貌 峨眉山大地構造位置地處上楊子板塊本部的峨眉一瓦山斷塊帶,為一座背斜斷塊山。全區(qū)構造較復雜,一級構造為峨眉山大背斜及峨眉山大斷層,次級構造褶皺主要有:桂花場向斜、牛背山背斜,斷層有觀心坡斷層、牛背山斷層和報國寺斷層等。 峨眉山地貌按塑造地貌方式,可分為侵蝕地貌(峨眉山區(qū))和堆積地貌(峨眉扇狀沖洪積平原);按成因可分為構造地貌、流水地貌、巖溶地貌和冰川地貌等。 三、氣候 峨眉山所在位置總的說來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區(qū)域,其氣候除受輻射、大氣環(huán)流和地形地勢三大因子的制約外,地形地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海拔1500米以下屬亞熱帶;海拔1500-2100米屬暖濕帶;海拔2100-2500米屬中濕帶;海拔2500米以上屬亞寒帶,以上是峨眉山區(qū)劃分的4個垂直氣候帶。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具有從亞熱帶至亞寒帶系統(tǒng)譜的氣候整體。 四、奇特天象 云海、日出、寶光是目前峨眉山金頂的三大自然奇觀。 其中尤以峨眉寶光最引人注目。1984年10月峨眉山再次出現罕見的光暈,也引起國內外氣象專家、學者的重視。在山頂背向太陽而立,太陽光從身后射來,前下方又迷漫著云霧,這時會見到前下方的云霧天幕上出現人的身影,在影子周圍環(huán)繞著一個色序排列為外紅內紫的彩色光環(huán),這就是寶光。寶光又叫攝身光,佛家信眾稱“佛光”、“光相”。 【九華山】 一、簡介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相傳為地藏王菩薩(或稱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為皖南三大山系之一,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風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于海內外。 二、地質地貌 九華山區(qū)的褶皺和斷裂構造都十分發(fā)育,巖漿活動也很頻繁。九華山區(qū)的絕大部分地區(qū)由侵入巖體構成,主體部分由燕山期的九華山花崗巖體組成,它沿青陽巖體中心部位侵入,近東西向伸展。 九華山原先為伏于地下堅固的巖體,后被肢解成各種的山石奇峰。九華山的隆起幅度,從核心部位向邊緣逐級下降,外圍山地由硬度較花崗巖為小的花崗閃長巖和沉積巖組成,易被沖刷蝕低。故整個九華山體由眾多高度參差、錯落有致、大小懸殊的中山、低山和丘陵組成。九華山花崗體雖很堅硬,但大小巖隙眾多,遍體鱗傷,十分有利于流水沖刷和風化剝蝕作用的進行,巨大山體被離析肢解,形成撐柱凌空的大小石峰、峰上的危崖懸瀑和峰間的深澗幽谷。 三、氣候 九華山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同時具有高山小氣候特點。陰雨天氣多,日照時間比山下短。九華山春來遲,秋偏早,夏短冬長。而且海拔越高,這種四季變化的規(guī)律就越明顯。九華山冬季大部分地區(qū)平均氣溫為0℃左右,冰凍時間長。春季,春雨瀟瀟,云霧迷漫。九華山還經常出現規(guī)模較小的地方性的山谷風,一年四季,特別是秋、冬兩季。 四、人文歷史 唐代大詩人李白三次游歷九華山。見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寫下了"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詩句,后人便削其舊號,易九子山為九華山。朝鮮半島新羅國高僧金喬覺,渡海來九華修行,傳說他是地藏菩薩的化身,普度眾生,功德無量,"遠近焚香者,日以千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