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喝酒,總感覺不如古人。像咱從小看的古裝劇里,好漢但凡拎起酒壇,都是直接一口干。上學讀了文章,又經常能看到諸如“會須一飲三百杯”、“飲如長鯨吸百川”、“五斗解醒”這樣的詩句,就連溫柔淑女,如李清照,也能“沉醉不知歸路”。 好像他們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是很能喝的樣子。然而了解完真相以后,你才會發(fā)現(xiàn),在喝酒這件事上,古人可太能吹了! 01 只管干杯,不談度數(shù) 電視劇里的道具酒是白色的,但是你要以為古人喝的也是白酒那就太天真了。在元朝之前,白酒這種蒸餾酒都還尚未出現(xiàn),大家喝的都是發(fā)酵酒。 原料和酒曲,最終發(fā)酵而出的黃酒或果酒,是當時人們飲用的主流酒類。因為沒有蒸餾的工序,所以度數(shù)最高也才一二十度,所以古人才能動不動就喝十幾碗。 我們國家傳承幾千年的最古老的酒類,實際上就是這種以黃酒為主的發(fā)酵酒。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詩詞中提到的酒,也大多是這種酒。比如蘇軾有一句:“應傾半熟鵝黃酒,照見新晴水碧天”。這明亮的鵝黃色,怎么也跟現(xiàn)在的白酒聯(lián)系不起來吧。所以發(fā)酵酒較低的度數(shù),也是古人能開懷暢飲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02 只說杯數(shù),不談杯子大小 同樣都是1升,古代和現(xiàn)代的計量可是完全不一樣的。東漢時期的1升,僅相當于現(xiàn)在的200毫升左右。即便是到了唐代,1升也只約合現(xiàn)在的600毫升。也就是說假如你跟“詩仙”李白對飲,同樣都按1升的單位來喝,李白比你少喝了將近一半。那在李白喝醉之前,先把你喝趴應該沒什么問題。 據李白的好友杜甫詩中所言,李白能喝一斗,也就是將近6000毫升,好家伙能喝12斤,那怕是換算成同樣的單位,咱也是喝不過李白了。不過至于這件事的真實性,杜甫有沒有夸大,我們也無從得知了。 03 只管喝酒,不談時間 常喝酒的朋友都知道,喝得快還是慢,對醉酒程度的影響也特別大。簡而言之,喝得快就醉得快;喝得慢了,細水長流,那么醉得也更慢。古代跟現(xiàn)在不一樣,除了宋朝夜生活比較豐富以外,其他朝代大多有宵禁。晚上也出不了門,業(yè)余生活貧乏,那么與朋友相約,到家中喝酒,歡飲達旦,自是一件美事了。反正長夜漫漫,又無其他打發(fā)時間的事情,那就慢慢喝唄。時間戰(zhàn)線拉得長,累計喝下來的酒自然也就更多了。 喝到一時興起,詩興大發(fā),作詩吹噓一下自己又喝了幾百杯。寫完詩緩一緩,下一輪繼續(xù)喝,喝完接著吹。 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不管是影視作品還是文學作品,又不是嚴格的史書,也不可能有公證員現(xiàn)場監(jiān)督,所以難免會有夸大成分,我們也不必太較真。 所以說古人喝酒原來不是我們想象的那回事,但是幾千年的酒文化,也確實是實打實地傳承了下來,很多優(yōu)秀的釀制工藝,也都被很好地繼承了下來,比如位于河南省新密市的宋派酒廠,就是當年北宋釀酒的核心產區(qū),這里采用非遺古法釀造的黃酒,也是這千年酒文化傳承的見證,所以我們今天古今不論,享受美酒即可。 如今社會浮躁,人人都開始向往古人的慢生活,喝慢酒,喝低度酒,漸成風尚,拼酒量已經成為幼稚無趣的行為。中原黃酒這種東方雅酒似乎更適合這種對古人雅致慢生活的美好向往。 我是宋小派,一個陪你認真喝酒的酒知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