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
可能有人覺得擁有一份好的工作是幸福;擁有一個溫馨的家是幸福;擁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是幸福;住豪宅、開豪車是幸福……
這些讓人感到幸福的共同點,就是能滿足人的需求。這些事物給人帶來的幸福感強烈與否,由人對它的需求程度而決定。
需求是一種對個人幸福而言必不可少的動機,一般分為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生理需求是生存的必要條件,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
心理需求是人精神健康的需求,就像心理肥料一樣,為我們提供額外的營養(yǎng),使我們過上精神健康的生活。
對于現代人來說,我們已經解決了大部分生理需求,最缺的就是心理上的需求和健康。
《動機心理學》一書,主要從自主需求、能力需求和歸屬需求三方面,闡釋需求與幸福的關系。一旦我們滿足了這三個需求,想不幸福都難。
01
自主需求
托馬斯·杰斐遜說:“如果沒有選擇的可能性,沒有機會進行選擇,那么人不再是人,而是一個成員,一個工具,一樣東西?!?/span>
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為人有自主選擇和控制的能力。
自主即對自由、個人控制和自主選擇的渴望。自主是激發(fā)內在動機的第一個心理需求,等于控制感,是人類的剛需。
林浩大學里學的是財會專業(yè),畢業(yè)后做了一名會計,經過三次跳槽,在一家知名企業(yè)做到了財務總監(jiān)的職位,但他最近辭職了,專門手繪插畫。
家人不理解為什么,甚至說他算不清賬,這么多年的專業(yè)白學了。
林浩說,當初學財會并非自己的意愿,他真正喜歡的是繪畫,但父母告訴他能夠靠畫畫養(yǎng)活自己的人很少,不如當個會計來得實在。
盡管他聽從父母的建議學了財會,也做了財務工作,并且把工作做的很好,但他長期處于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一點幸福的感覺也沒有。
這就是人的自主需求遇到了阻力,理想無法實現,即便獲得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也無法彌補心里的虧欠。
好在,林浩并沒有放棄夢想,工作之余把時間都用在讀書和畫畫上,曾在各種賽事上獲得不錯的成績。
雖然一開始手繪插畫收入不穩(wěn)定,但是自主需求得到了滿足,整個人煥然一新,精神飽滿,動力十足,自主對他來說如金子般可貴。
其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都存在自主需求。
比如,我們想要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想要在考研和工作之間做出安排,想要自主處理舊衣舊物等,這些背后都是在尋求“控制感”。
我們之所以對控制感有如此強烈的需求,是因為我們越是能夠控制自己的生活和行為,狀態(tài)就越好,幸福感也越強。
02
能力需求
能力需求也即能力動機,指的是對有效性、能力和成功的基本欲望,滿足能力需求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必要因素。
前幾年在職場,我主要負責網站管理工作,每次我把采編好的信息報給主管領導審核,都沒有問題,后面領導便交由我直接審核。
同事們對我的評價也多是負責、謹慎、細致,這樣的評價是對我工作能力的認可,提高了我的自信心,也提高了我的自尊心,我工作的勁頭更大了。
然而,離開職場回歸家庭后,我卻一度迷失了方向。
和大多數新手媽媽一樣,產后很長時間我的身材都沒有恢復,帶孩子也總是不得要領,看似一天到晚忙得腳不點地,卻很難做點屬于自己的事情。
我努力尋找機會回歸職場,然而孩子無人照顧,想找一份和我的時間與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實在是大海撈針。
盡管丈夫無數次告訴我養(yǎng)家有他,我還是感覺自己像一只困在家里的獅子,失去了捕食的能力。
吉他手切特·阿特金斯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對平庸的恐懼。”
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渴望優(yōu)于常人,優(yōu)于過去的自己。
無數個不眠的夜里,我想起無數“功成名就”的人,也曾如我一樣平凡,他們有辦法生活得更幸福,我為什么不行?
我重新整理思路,放下出去找工作的執(zhí)念,決定在家自由寫作,既兼顧家庭,又實現自身價值。
我告訴自己,雖然沒在職場上馳騁,但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夫妻關系和睦,親子關系和諧,這也是能力的體現。
有能力的人,走到哪里都不會差。滿足能力需求的人,距離幸福一定不會遠。
03
歸屬需求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講述的是一個叫馬修的人,來到一所寄宿學校當助教,用他寬廣博愛的胸襟和美妙動聽的音律,撫慰問題少年們飽受摧殘的心靈,讓他們變成想唱就唱的天使,給予他們溫暖和幸福的故事。
這所學校的孩子成長環(huán)境都很差,他們當中有離異家庭的,有父母雙亡的。因為成長的道路上缺少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導致他們性格怪異,行為極端,調皮搗蛋也就成了家常便飯。
這群孩子不但在家庭和父母那里得不到歸屬需求,在學校也被排斥,校長一心只想升官發(fā)財,完全不把教育放在心上,處理犯錯孩子的唯一手段就是體罰。久而久之,孩子們也習慣了和老師對抗。
馬修偶然聽到一個孩子唱歌,盡管歌詞都是在嘲笑他,但他并沒有批評那個孩子,而是鼓勵他唱完,還及時糾正了發(fā)音。
有了這個經歷的他決定做點什么,于是他按照高中低音給孩子們分類,組建了一個合唱隊。
每個孩子在合唱隊中都能發(fā)揮特長,他們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和老師配合得越來越好。
我們或多或少都經歷過被拒絕、被忽視或被排斥的感覺,我們也可能在無意中給他人造成排斥的感覺。
不管是來自外界對我們的排斥,還是我們對外界的排斥,反復的排斥經歷使人對身體疼痛和懲罰的恐懼越來越不敏感,歸屬需求得不到滿足,通常會產生三個負面影響——傷心、情感麻木、認知障礙。
因而,要想成為一個被愛的人,擁有歸屬感非常重要,這也和幸福息息相關。
我們不妨加入不同的群體結識不同的朋友,多與喜歡的人在一起,多多幫助別人,還可以嘗試養(yǎng)個寵物。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和追求也千差萬別。無論是哪種,當我們的需求得到滿足,便達到了某種程度的幸福。
研究證明,當我們的自主、能力和歸屬三方面的需求都得到滿足時,自尊心最高,幸福程度也最高。
愿你早日滿足這三種需求,幸福圍著你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