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街西起馬市街,東至解放南路(四牌樓角)。因明·永樂九年(1411),在德州城南建了安德馬驛,并在馬驛館里建了馬神廟。故該街得名“馬神廟街”。德州解放后,民主政府將其改為“光明街”。 馬王爺?shù)膩須v 馬神廟里供奉著馬王爺。馬王爺即馬神,屬于中國道教的神仙系列,民間俗稱“馬王爺”、“馬天君”,其官稱為“水草馬明王”,又稱“靈官馬元帥”等。 人們一說起馬王爺來,立即就會想起“馬王爺三只眼”這個說法,可他為何長有三只眼呢? 話說:某天天上的玉皇大帝為了解下屆的民情,派星日馬(即馬王爺)、婁金狗、奎木狼和虛日鼠四位神仙,到凡間去巡察,看看人間有無善惡和不規(guī)之事。這四位神仙便分東南西北各負責(zé)巡視一方,立即下到凡間進行考察。 幾天后,這四位神仙先后回到天庭向玉帝述職。在報告巡視情況時,其他三位神仙所匯報的內(nèi)容均是:下界一片歌舞升平、鄰里和睦,官廉民勤、政通人和的美好景象。唯有星日馬神在稟報時,說他巡查之處善惡之事均有,并重點對他所見的,豪強欺壓窮人,官衙貪污受賄、草菅人命等丑惡事例的人物、地點和事情經(jīng)過,做了具體、詳細的匯報。 這四位神仙不知,玉皇大帝派他們到下界去之后,又暗地里派了太白金星,也隨之到下界去復(fù)查。早已得知其他三個神在下界游山玩水、貪吃受賄,被下界的昏官蒙蔽。故回到天庭后,他們均昧著良心說了假話。唯有星日馬神在巡視中廉潔奉公,認真巡視、深入調(diào)查,了解到了不少的真人實事,故匯報時,好壞善惡均有,事事都說的頭頭是道,并請求玉皇大帝,懲惡揚善。 玉皇大帝當(dāng)即夸獎星日馬神:明察秋毫、廉潔奉公,并賜給他一只豎立著的眼睛,長在兩眉毛之間。從此,馬王爺就成了三只眼。他的目光炯炯、光亮如炬,不僅能看到人間的表面現(xiàn)象,而且還能看到人的內(nèi)心世界,故好人見其親善,壞人見其顫抖懼怕。于是民間就有了“你可知道我馬王爺三只眼?”或“讓你知道知道,我馬王爺有三只眼?!钡龋耖g的俗話和常用語。 德州馬神廟 德州城的馬神廟,原是安德馬驛館的廟宇,其規(guī)模并不大。明永樂九年(1411),與德州治所遷入衛(wèi)城的同時,始建安德馬驛(旱館驛)。至弘治后期,濟南府同知王從鼎曾主持擴修安德馬驛,將其擴修一新。擴建后的安德馬驛,門前豎有兩根大立柱,上加壯麗的樓檐形坊飾,額為“東藩第一樓”。牌坊后為驛門,門上題“安德馬驛”四字。 進門為正堂,懸匾“賓館”。正堂后是五間新樓,懸“廣川勝概”匾。樓前后是東西廂房,即驛站辦公和普通客人所居的房間,西廂房后面是廚房、飯廳、浴室、倉庫以及工役人員的宿舍。嘉靖三年(1527),又對安德馬驛和銀安殿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重修,并將銀安殿改名為廣川樓。嘉靖《德州志》中記有工部尚書董鉞寫的《改建館驛記》一文,記敘了安德馬驛和廣川樓改建后的盛況。過往官員留下無數(shù)詩歌。如都御使陳鳳梧的《夜宿廣川樓下》、南京戶部尚書張時徹的《德州館中》、監(jiān)察御史張鐸的《安德驛送賈環(huán)峰道長》等。 由明入清,安德馬驛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到了清雍正七年(1729),馬驛站的體制開始改變,由垂直管理改為地方管理,驛丞一職被撤裁,驛衙直接設(shè)在州署內(nèi)。改制后“安德馬驛”的驛馬增至120匹之多。乾隆年間安德馬驛有:“走遞馬60匹,驢7頭,馬夫35人,飛遞馬夫3名,獸醫(yī)1名,抄牌2名,年耗銀需2400余兩”。 馬驛里馬匹是主要交通工具,故在館驛里建了“馬神廟”。該廟坐北面南、磚木結(jié)構(gòu),三楹山門外有五步臺階。廟門兩旁是兩只威武莊嚴石獅子。進山門迎面是三間是造型別致、貌似宮殿的三間大房子,即為馬王廟的正殿。該大殿系三楹前出廈,青磚砌墻、青圓筒瓦蓋頂?shù)牡慕ㄖK诟呒s80厘米左右高臺上,進入大殿需登上五級青磚臺階。在前廊里,有四根直立的朱紅明柱,前檐的門窗均為朱紅長木格花欞,顯得那么精致、大氣。 大殿進深約8米,長約15米,進入大殿迎面系彩繪泥塑的馬王爺坐像。兩側(cè)系彩繪泥塑的水神和草神像,馬王爺坐像前有兩個泥塑的侍衛(wèi)。兩邊的山墻上繪有飼馬、牧馬、天馬行空、龍馬馱書等精美的壁畫。青磚甬道從院子中間穿過直通大殿,甬道旁有兩棵高大茂盛的唐槐,該槐樹德州城解放后還在??拷蟮钐?,左右各有一間較小的偏殿,偏殿里各有彩繪泥塑的高頭大馬一匹,俗稱:“騎道二馬殿”,據(jù)傳:是清·康熙年間進士石云倬出資修建的。院子的東南方有一簡陋的鐘亭,里面掛有一口普通的鐵制警示鈡。 西廂房南側(cè)有一小便門,是通往西跨院的。西跨院卻很大,東西約40米,南北約50米,院內(nèi)建有標(biāo)致的南禪堂、北禪堂、客廳、居室等古典式的建筑。說起西跨院,這卻是德州馬神廟的獨特之處,即廟小跨院大,恐怕在全國也是獨一份。 起初,德州城的馬王廟,屬于馬驛館內(nèi)部的馬神廟。故建廟時沒有面向社會的想法,肯定是廟小驛館大了。 雖然,當(dāng)初德州馬神廟的規(guī)模不大,且屬于安德馬驛館內(nèi)部的廟宇。哪知小廟建成后,卻引來了諸多的香客信徒,德州馬神廟的聲譽卻超過了馬驛館。在德州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又因它距離馬市街較近,故買馬的、賣馬的、養(yǎng)馬的無不到馬神廟里叩拜馬王爺。在民間也認為馬王爺是主持公道、廉潔奉公的神仙,百姓也不斷地來此叩拜、祈求幫助,故香客不斷、香火旺盛。馬神廟的山門、小偏殿等,都是后來由民間出資修建的。久而久之,它就成了德州城馬神廟了,故這條街才被人們稱之為“馬神廟街”。 到清朝后期,隨著西方各種先進的交通、通訊設(shè)施的傳入,各地驛館的作用逐步消弱。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國家設(shè)立了郵電局,德州也在西關(guān)將軍廟里成立了電報局,在城里設(shè)立了郵電局。朝廷便將水、旱館驛全部廢棄了。隨之,德州的水、旱館驛也被撤銷了。州衙便將原安德馬驛館的產(chǎn)權(quán)劃歸了道教會管理,安德馬驛就成了“德州馬神廟”。 原來,這里以驛館為主廟宇為輔,現(xiàn)在成了純粹的馬神廟。故原來安德馬驛館的院落、房產(chǎn),便成了馬神廟的西跨院。便形成廟小跨院大的奇觀。 馬神廟的消失 幾百年來,德州馬神廟歷經(jīng)戰(zhàn)火、人為破壞和自然災(zāi)害等諸多因素的摧殘,到德州城解放前,它的主要建筑物總算保留了下來。據(jù)有關(guān)史料記載:它先由德州藥王廟的道長趙巧練管理,后又由玉皇閣的主持周同真道長接管。 在清末民初的那個特殊時期,每年藥王廟的廟會結(jié)束后,所聘請的戲班子等文藝團體,都會到馬王廟里再唱兩天戲,這里還是比較興旺的。民國四年(1915),當(dāng)時的國民政府在“新生活”運動中,將馬神廟改建成了學(xué)校,定名為:馬神廟初等小學(xué);一年后,又更名為:馬神廟國民學(xué)校。民國二十四年(1935),該校的學(xué)生突破了百人;日偽時期的1942年,日偽縣政府將其更名為:模范小學(xué)。 由于自1947年到 1948年期間,德州段運河連續(xù)兩次決口,德州馬神廟深受其害。大水過后,德州馬神廟就僅剩下山門和后大殿了。 德州解放后,人民政府將該學(xué)校更名為:德州育才完全小學(xué);1951年,將馬神廟街改名為光明街后,該學(xué)校也改名為:光明街完全小學(xué);1956年,該學(xué)校與德州烈士子弟小學(xué)合并;1967年,該校(文革時期)增設(shè)初中班; 1972年,改為“德州第五中學(xué)”;在修繕“德州市第五中學(xué)”時,拆除了殘存的建筑物,至此,馬神廟就在德州的大地上徹底地消失了。1974年,德州第五中學(xué)的校址遷移到前進街,該處又恢復(fù)了“光明街小學(xué)”。(馬惠彬) 注: 馬神:馬是六畜之首,也是六畜的保護神。馬是重要的耕作、運輸、交通、作戰(zhàn)的工具。馬的管理,起初是朝廷的司職,以此維持皇朝的威儀,稱為“馬政”,后列入國家正祀的神祇,成為朝廷崇拜和祭祀體系。后延續(xù)到民間成為一種俗神,所有與馬有關(guān)行業(yè)都供奉馬神,馬神廟、馬王廟遍布各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