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會要》(張夢儂)經閉不行(一)陰虧血枯型 證候:經閉數(shù)月,甚則數(shù)年不行。形體黑瘦,伴頭昏眼花,神倦納少,或見鼻衄,午后潮熱,入夜盜汗。 病因:陰虛火旺,經枯血閉。 治法:滋陰養(yǎng)血,活血通經。 方藥:生地、生卷柏各15克,歸尾、白芍、丹皮、牛膝、玄參、桃仁、柏子仁、續(xù)斷各10克,澤蘭90克,白茅根30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溫服,可續(xù)服十余劑。亦可并本方七劑,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日二次,每次10克,以愈為度。 方義:本方藥由《濟陰綱目》中治血枯經閉之柏子仁丸與澤蘭湯增損而成。取生地、玄參壯水制火,柏子仁、白芍、續(xù)斷養(yǎng)心脾、益肝腎,助其滋陰、生津、補血之力,丹皮、茅根可瀉血中伏火,重用澤蘭、配歸尾、卷柏、牛膝、桃仁諸藥活血通經。 (二)痰阻氣滯型 證候:經閉不行、形體肥胖,常感頭暈身重,胸脅脹滿而悶,嘔惡痰多,帶下量多色白。 病因:痰飲中阻,氣機郁滯,經血閉阻。 治法:化痰滌飲,開郁行氣,活血通經。 方藥:蒼術10克,制香附10克,法半夏10克,白茯苓15克,陳皮10克,炙甘草10克,全當歸10克,川芎10克,炒枳殼10克,澤蘭10克,茺蔚子15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溫服,可續(xù)服十余劑,亦可并本方七劑,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日服三次,每次10克,飯前開水送下。 方義:方中蒼術、二陳以滌痰化飲、和中止嘔,香附、枳殼行氣解郁,歸、芎、澤、茺活血通經。 病例:曾XX,35歲,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初診。經閉四年。腹無包塊,形體肥胖,常有白帶,時覺頭暈目眩,脈沉細澀,舌苔白滑?;颊咛碉嬎刭|,致氣滯濕阻陽微血澀,法宜燥濕祛痰,理氣通陽。 處方:法半夏10克,焦白術10克,陳皮10克,制香附10克,炙甘草10克,龍牡粉各15克,桂枝5克,蒼術6克,白茯苓15克,制南星6克,炒枳殼10克,瓜蔞皮10克,生姜三片。 二診:十二月二十八日。斷續(xù)服上方兩旬,月經已通,頭目暈眩亦平,帶下減少,囑每月服此方四劑以防反復。六九年七月二十七日,其愛人來云:從去冬至今夏,月經按期來潮,諸癥皆除。 《奇難病臨證指南》(杜雨茂)閉經事難隨意氣郁滯,血不流通經閉止 程XX,女,23歲,教師,住咸陽軍分區(qū)。1981年6月9日初診:閉經伴頭昏頭痛,全身乏困十月余?;颊呤畟€多月前因情志不暢致月經未潮,曾在當?shù)蒯t(yī)院用西藥治療,乏效,故來求治。17歲初潮,常衍期而至,1~2月一潮?,F(xiàn)自感少腹不舒,頭昏、頭痛,全身乏困,余尚可。診其脈沉緩,舌淡紅少苔,面色略青黃。辨證屬閉經。由于氣滯血瘀挾寒凝胞脈所致。治宜行氣活血,散寒通經,佐以養(yǎng)血為法。用當歸四逆湯化裁。處方:當歸13克、桂枝8克、赤芍10克、炙甘草5克、雞血藤18克、丹參18克、細辛3克、生姜3片、大棗4枚、紅花8克、川芎10克、香附9克、莪術8克,6劑,水煎服。 復診(6月16日):服上方6劑后,今日月經已來潮,量不甚多,色暗紅,質稀夾有血塊,頭已不痛,精神好轉,余證皆顯減。擬丸藥方以緩調善后,促其月經正常。處方:全當歸60克、雞血藤60克、生地30克、川芎30克、赤芍36克、桂枝30克、茯苓40克、紅花30克、香附30克、干姜15克、大棗15枚、丹參40克,上藥共為細粉,煉蜜為丸,每日早晚各服10克。 按:閉經,多因情志不暢,瘀血內阻或先天腎氣不足,或病后體虛等引起。究其病機,不外虛實兩端,虛者多因肝腎不足,精血多虧,或氣虛血弱,血海空虛,經血無源可下。實者多因氣滯血瘀,痰濕阻滯,沖任不通,經血不行。故其治療,應據(jù)證而定,虛者補之,實者攻之。然而,臨證中每虛實夾雜,寒熱互見,應細審輕重,恰當施治,取效多良。 本案患者,病由情志不暢而起,然該患者閉經前月經常衍期而至,加之病后伴有全身困乏,面色青黃,舌淡紅少苔等,當為血虛寒盛之體,血行本不暢利,加之情志不暢,肝氣郁結,進而導致氣滯血瘀,經為之而閉。當為虛實互見之證,血虛有寒為本,氣滯血瘀為標,故以當歸四逆湯加丹參、雞血藤養(yǎng)血活血,通絡散寒,以治其本。川芎和香附,一行血中之氣,一行氣中之血,推血循行;紅花、莪術,活血破瘀,通暢經血,以治其標。全方寓攻于補,標本齊施,藥進6劑,血充寒散,氣行血活,月經即潮。前方減細辛、莪術,以干姜易生姜,加強溫中散寒之力,人茯苓,健脾利濕,加生地養(yǎng)血活血,以防干姜之熱,變湯為丸,使沖任得調。氣滯血寒無存,以利經行復常,療效鞏固。 《崔文彬臨證所得》閉經例一 趙XX,女,24歲,未婚,漢族,工人。1979年1月15日初診, 病史:素性憂郁寡歡,善思多慮。1978年初始漸漸食少納呆,神疲乏力,月經前期而至量少色淡。自去年5月經血閉止不行、心慌心悸氣短,寐差多夢盜汗,少氣而懶言語,口干渴欲冷飲,五心煩熱日晡更甚,身體日漸消瘦困倦,大便秘結,小便黃赤。 檢查:面色蒼白少澤,精神萎靡不振,皮膚枯燥不潤,爪甲凹陷無華,舌質紅稍絳,舌苔黃干燥,脈象細弱無力。 辨證:肝腎陰虧,血枯經閉。 治則:滋陰清火,養(yǎng)血調經。 方藥:全當歸15克、川芎10克、熟地20克、生白芍12克、醋鱉甲30克、知母12克、龍膽草12克、烏梅15克、阿膠10克(分二次烊化沖服)、雞內金12克、焦三仙30克、佛手12克。 1月20日二診:服上藥后,食欲增進,寐睡轉佳,煩熱盜汗減輕,二便調和。肝腎滋,虛火清,煩熱除,脾胃和,食欲增,心神安,自然睡眠好,精神佳。脈亦較前力增,舌苔薄白。仍以滋補肝腎,調和脾胃,以促化源之能再進上方。 1月26日三診:食納增進,睡眠安寧,精神舒暢,潮熱消失,盜汗停止,月信仍未至。此乃腎水滋,虛火平,脾胃健,食睡安,化源足,新血得生,陰精得養(yǎng),陰血中已無邪熱消爍枯耗之慮。見其形體消瘦,肌膚枯燥不華,爪甲凹陷少澤等血枯之候,診其脈息雖見緩和力增,仍是虛象。囑上方義,少佐養(yǎng)血祛瘀,溫行經血之品,充血海、補沖任、益經行。 方藥:全當歸15克、川芎10克、生熟地各20克、生白芍12克、醋鱉甲30克、烏梅15克、雞內金12克、焦三仙30克、佛手12克、阿膠10克(分二次烊化沖服)、桃仁泥9克、川牛膝10克、肉桂 心8克。 2月1日四診:服前方時,先見白帶增多,少腹稍有疼痛,隨即月經來潮。此次月經色紫黑有塊,血量不多。肝腎得滋、陰血得養(yǎng)、沖通任盛,血海漸盈,經血得下,月信通矣。改用“烏雞白鳳丸”緩緩調治,鞏固療效。 [按語] 女子屬陰,以血為本,以血為用。肝為女子先天也,體陰而用陽,本為血臟藏血主疏泄,只有肝氣條達,藏血充足,血海依時滿盈月事方能屆時而下。沖脈主血,乃五臟六腑之海,任脈者主持胞宮。女子月信始于太沖脈盛,沖脈起于胞中乃為陰血之海,經血之源。腎者水臟,內寓真陰真陽,元陽之火溫煦五臟六腑而生陰血,元陽又賴陰血以滋養(yǎng)。故只有腎氣旺盛腎精充足,太沖脈盛,任脈通暢,肝氣條達,肝血充足,血海滿盈有余,月信方能應時而下。腎為沖任之總司,月信正常與否,除取決腎氣盛衰和血海充盈與否,又與心肝脾諸臟功能息息相關,只有臟腑調和,氣血充足,月信方能正常。 “二陽之病發(fā)心脾,有不得穩(wěn)曲,女子不月……”,室女性多憂郁,郁久化熱,傷及于肝。肝乃五臟六腑之賊,肝木火盛必下汲腎陰。腎陰虧虛,陰水不能制約陽亢,虛火內生,迫血妄行,月經先期而行。心主血藏神,憂久耗傷心血,心血虧少則心神失養(yǎng),心氣虛心火不能奉養(yǎng)脾土,脾陽失以溫煦,致脾失健運,化源乏少,陰血更虧。更因虛火內爍津液陰血,更傷陰血,血??萁叨涢]不行。 虛者補之,實者瀉之。首以滋補肝腎陰精,清其虛火,調和脾胃,調沖任而實血海。肝腎同源,精血互生。故以四物湯加鱉甲、阿膠、知母、膽草滋補肝腎陰精,清瀉肝腎伏火,養(yǎng)血柔肝調經;以內金、三仙、佛手醒脾神、促胃納,使水谷熟、化源充足,精血得以補充。治虛癥調理食睡極為重要,能食則能生血,眠安則能養(yǎng)血。此時食睡轉佳,肝郁已解,腎火清熄,精血稍得滋養(yǎng),身體漸強。然血枯經閉者,氣血虧損,無血行經方成經閉,非先補其精血,治其虛贏不可,若首用破血通經之法,猶如竭澤而漁,反受戕害?,F(xiàn)精血已得補益,氣血已調和,經水尚未通下,非得生氣不能疏通,桃得春和三月之氣,其花鮮明似血,然其氣皆在于仁,故桃仁味苦能開泄、能直入血中和之散之、祛舊而不傷新,牛膝引血下行,肉桂少許溫行經脈,此乃經血將通之時,少用溫經引血之品而收效,此乃恰當掌握病機也。隨改用“烏雞白鳳丸”扶正固本,長期調養(yǎng)善理其后。 例二 崔XX,女,18歲,未婚,漢族、學生。1970年5月15日初診。 病史:陪同來診者代訴曰:去年7月正值經期外出勞動,忽遇暴雨,無處可避,隨即月經閉止不行。腹部漸漸隆起,狀若懷孕。經西醫(yī)檢查診斷為繼發(fā)性閉經。 現(xiàn)少腹冷痛,喜溫拒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納少便唐稀,白帶清稀量多。 檢查:面色青白,舌質淡邊有瘀斑,舌苔白稍膩,脈象沉遲而澀。 辨證:寒客胞宮,血瘀經閉。 治則:溫經散寒,祛瘀行經。 方藥:當歸尾15克、川芎10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紅花10克、丹皮10克、焦三棱9克、文莪術克、坤草30克、炙香附10克、官桂心9克、川牛膝12克、廣木通12克,引用黃酒少許,加赤糖一兩,忌食生冷。 5月22日二診:少腹冷痛、形寒肢冷有所減輕,便溏較前差,飲食有所增加。經脈稍得溫煦,瘀血尚未得除。仍以溫通經脈、活血祛瘀為治,尚嫌前方藥力不足,故病重加藥。方藥:當歸尾15克、 川芎10克、赤芍10克、紅花10克、焦三棱9克、文莪術9克、坤草30克、澤蘭15克、姜吳萸6克、 炙香附10克、肉桂心9克、烏藥10克、川牛膝12克、廣木通12克。 5月28日三診:前兩方服至11劑后,腹痛較劇,隨即月經來潮,排出豬肝樣污血塊甚多,血塊排出腹痛稍減,第二日血量減少,今日血量不多已無血塊,腹痛亦差。患者心情舒暢喜悅,自感諸癥均已減輕。寒濕得溫、淤血得祛,氣血調和,經水通暢,標急已除。改用養(yǎng)血和血、調理沖任、扶正固本為治,擬方藥如下: 全當歸15克、川芎10克、炒白芍15克、紅花6克、炙香附10克、元胡10克、黑蒲黃9克、熟五靈脂10克、川牛膝10克、坤草15克、佛手12克、香櫞12克。 上方服十劑后,改服“八珍益母丸”調理善后,經隨訪身體健壯,經水一直調和,別無他恙。 [按語] 女子經行之際陽虛而陰弱,最宜謹慎,室女年幼,不揣深淺,不避寒濕,為害深矣。正值經行,忽遭驟雨,寒濕之邪乘虛襲于胞宮,胞宮閉塞,氣不得通,血不得瀉下,凝結在里。經血閉止不行,瘀血留于胞中,小腹日漸脹大,狀若懷子,此乃石瘕也,病因寒邪客于胞宮,惡血不得瀉下之故。 “堅者削之,瘀者攻之”,病因寒,邪在下,證屬瘀血內滯經閉。首當以溫經散察、活血祛瘀為治。以四物湯加味治之、方中以活血祛瘀藥為主,佐以溫經散寒通經之品,而未見動靜,因病重藥單之故。仍在前方基礎上化裁,去生地、全當歸易以活血行瘀力強的歸尾,加入舒肝氣和營血,通經散結而不傷正之澤蘭,開女子先天肝氣郁而引厥陰氣逆下行之姜吳萸,善行氣寬脹溫經下行之烏藥。今加重溫經導滯,行氣祛瘀之力,而使久瘀胞宮之惡血得瀉,10月病苦之石瘕得除。中病藥止,惡血瀉下后,轉用養(yǎng)血調經為治,掌握病機正到火候,后經一個時期調治而經血調和,經期如常矣。 例三 竇XX,女,30歲,已婚,漢族,工人。年10月5日初診。 病史:1967年適值經行,因受驚嚇,隨即閉經至今日,每靠注射黃體酮行人工周期,婚后一直未育。平素性情煩躁易怒,胸脅滿悶,以太息為快,小腹脹痛不舒,大便秘結,余尚正常。 檢查:舌黯有瘀點,舌苔薄白,脈弦澀。 辨證:氣滯血瘀,胞脈閉阻。 治則:疏肝行氣,活血通經。 方藥:當歸尾15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泥10克、紅花9克、炙香附10克、烏藥10克、炒枳實10克、坤草20克、廣木通12克、焦三棱9克、文莪術9克、川軍6克、?蟲6克。 療效觀察:上藥服完十劑,胸脅滿悶小腹脹痛悉減,不如前煩躁,大便易解已不秘。此乃肝氣條達,瘀血欲祛,經水將通之候,加之家人做思想工作,愈病信心增強。守原方治之則,酌減逐瘀之藥,前方去川軍、三棱、莪術減用6克。上方服12劑后,惡血得瀉,經血通下,諸癥自除。改服“八珍益母丸”調理,氣血安和,經血調順得孕,轉年順產一男嬰,合家皆大歡喜。 [按語] 經候不通,首辨寒熱虛實,究其病因根源。若證屬瘀血為患,當首辨氣滯血瘀或寒凝血瘀。是案竇某屬氣滯血瘀經閉,追其病因,正值經行突遭驚嚇而經閉不行。幾年來心情一直不佳,釀成氣滯血瘀重癥。正如《濟陰綱目》云:“人有隱情曲意,難以舒其衷者,則氣郁不暢?!惫室姼螝庥艚Y諸癥,在治療過程中,方以疏肝理氣、活血祛瘀、通經導滯三方面藥物組成,因病久瘀重故重用祛瘀藥。另則囑其家人做思想工作,協(xié)力合作而求病愈。方用抵當湯合膈下逐瘀湯加用行氣通經之品。其中大黃下瘀血,開血閉破癥疫積聚;?蟲逐瘀血、破血積;桃仁善治血結,破蓄血。此破瘀消癥癜積聚力極強的抵當湯合入活血化瘀、行氣藥物組成的膈下逐瘀湯,可見活血行瘀之力足矣。此乃病重加藥,車重加套。方中又佐用舒理肝氣通經之品,一待肝氣郁結得舒、瘀血將祛時,則立減祛瘀之藥,誠《素問·五常政大論》:“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之謂。待惡血瀉下,經血通,瘀滯已去,則改用“八珍益母丸”緩調氣血,使經血調順,氣和血充,經水調和易安胎種子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