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片尾曲
《俗女養(yǎng)成記2》:你我皆凡人,俗女歸去來對臺劇的好印象來自《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前者冷峻寫實,后者把燒腦與浪漫結合在一起,也算是天馬行空了。《俗女養(yǎng)成記2》今年8月份才開播,當時評分就飆到了9.7分,現(xiàn)在穩(wěn)定在9.3,第一季的豆瓣分也停留在9.2(每季只10集)。一個在臺南最普通家庭出生的最普通女孩,在40+的年齡里,沒有如國產劇中大女主那樣的升級打怪、無所不能、光芒四射,也沒有家庭倫理劇的雞飛狗跳、勾心斗角,亦沒有情感劇中的王子仙女不食人間煙火。作為影視劇中的非典型女性形象,她的出走與歸來就是這部劇的全部故事。劇中貫穿了兩條線,在交叉閃回:即她童年和成人。她是女兒、姐姐、伴侶、老板的特助、導游,更是她自己。第一季中,她在臺北。有穩(wěn)定工作、穩(wěn)定男友(已準備結婚),但前者不能給予她價值感,后者不能給予他安全感,她主動選擇了失業(yè)(炒老板)、失戀(悔婚),重返臺南。39歲的陳嘉玲,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沒工作,眾人眼中的中年危機降臨。販賣焦慮?才不是。這一季,陳嘉玲仍舊是那個真實、平凡、獨立,活在自己選擇里的陳嘉玲。憑什么她沒有被生活打???憑什么她40+了,還可以不管不顧地做自己,做那個上躥下跳的小女孩?這也是這部劇很打動我的地方,她生活在一個超級有愛的家庭。家里每個人都不完美,壞毛病一堆,但是都愛她。那個中醫(yī)館是她的生活場,也是她一生溫暖的基石。她是一個有退路、有地方可回的人,她做的一切都可以被理解、被寬容、被接納,僅這一條,她就勝過百分之七八十的人了。被愛豢養(yǎng)的女人才有勇氣和底氣做自己,才能自信地毫不猶豫地和有大房子有溫和性格但在一起四年已無激情并聽媽媽話的男朋友分手,也才能在曖昧對象Mark介紹的臺北高薪工作中出逃,才能與同樣平凡普通沒前途的青梅竹馬在一起。因為有去處,因為沒有“嫁不出去就不要回來”的壓力,因為“就算嫁不出去又如何”的坦蕩與從容,她沒有饑餓感與欠缺感。這也是她敢于任性的本錢。當父母當如陳爹、陳媽(他們對弟弟的態(tài)度更是讓我驚愕、感佩,不劇透,自己看)。在這個成長過程中,陳嘉玲經歷的一切讓我們感到親切,無論是小時候還是長大,因為本真的生活模樣,就是這樣的平淡,沒有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沒有大轉折、大跳躍、大驚喜。女人四十,人生過半,還沒有收獲、沒有目標,可以嗎?在以婚姻、事業(yè)、財富為衡量標準的當下,在以成功為人生唯一追求的現(xiàn)實中,這部劇在思考的卻是:我到底要什么?外部矛盾只是豐富情節(jié),陳嘉玲的內心沖突才是重點。自我撕裂、扭打,自我站立、前行。愛情不是奢侈品,也不是必須品,來了就接著它,不必為它妥協(xié);小孩子也是,生與不生,聽從內心的召喚。上國中開始,陳嘉玲與母親的關系,像極了我們身邊的老母親和寶娃們。剪頭發(fā)、煲各類奇怪的補品、去上補習班、請家教、教防狼術……暴躁又細膩、控制又放手,愛仍是母女關系的底色。陳嘉玲不完美,她的父母不完美,新男朋友不完美,弟弟不完美……因為世界本來就不完美,不求全責備,接受平凡,接受殘缺,才是正理。有人說,陳嘉玲怎么能生孩子呢?她妥協(xié)了,投降了,爛尾了,不看了。別那么絕對,男人與女人不是天然的敵人,孩子與父母也不是生來對立。答案從來都不是唯一的,生與不生都是陳嘉玲。“ 一輩子很長,可以跌倒了再爬起來,做夢醒來又沉沉睡去。 一輩子也很短,你再沒有時間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去討厭自己。 親愛的自己,我想對你講,對不起,謝謝你,我愛你?!?/span>嫁個普通的老公,生個普通的孩子,做個普通的自己,過完普通的一生,這不就是我們大多人的人生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