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懂什么叫“小確幸”,好奇地去查了查,原來意思是指微小而確實的幸福,是稍縱即逝的美好,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隨筆,由翻譯直譯而進入現代漢語。小確幸的感覺在小,每一枚小確幸持續(xù)的時間3秒至一整天不等。
日本拉面,源于中國,叫拉面,但并不是拉成的,而是手工揉成面團后搟平,再將面皮折疊再用刀切成細條做成的。日本拉面除面的粗細外,一般以湯料味道大致分為四類:骨湯面、清湯面、醬湯面、醬油湯面。北海道味噌口味的“札幌拉面”最有名氣;以醬油口味知名的是“旭川拉面”;函館鹽味清湯拉面是去當地旅游非常值得品償的當地特色美食;東京則以“醬油拉面”著稱;九州以濃稠豬骨湯的“博多拉面”聞名。在日本的新橫濱還設有一個“拉面博物館”,足見日本人對拉面的喜愛。面屋武藏的日式拉面種類很多,有湯面,有蘸面。面的湯汁濃郁,分白相、黑相和紅相:白相是奶白色的濃湯;黑相是墨魚汁;紅相是辣的湯。溏心蛋也是恰到好處。越南河粉是越南有歷史的經典美食,融合了中法烹飪文化,由廣東移民在20世紀初期帶入越南,是越南的國食,在全世界各國都很容易找到越南粉的小店,我每次出國旅游吃了兩天西餐就會四處找越南河粉店解饞。“東田越南粉”的招牌是火車頭牛肉河粉和冬陰功河粉。火車頭牛肉河粉是越南粉的杰出代表,湯是牛骨熬制,湯里的牛肉片剛端上來還是有些生的,熱湯一燙,加上豆芽、九層塔等配料,吃起來別有風味。冬陰功湯是最著名的泰國菜,"冬陰"是酸辣的意思,"功"是蝦的意思,翻譯過來其實就是“酸辣蝦湯”,冬陰功河粉也就顧名思義了。京城有好多名為“蘇蘇”的越南菜館,而“粉蘇蘇”主要是吃越南粉和春卷的專門店,裝修有點酒吧的感覺,光線暗暗的。牛肉干拌粉是細粉,湯粉是扁粉,都酸酸的,清淡爽口。
峇峇(男性)和娘惹(女性)就是明朝時隨鄭和船隊下西洋留在東南亞的華人后裔,他們主要集中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檳城以及新加坡。峇峇娘惹雖遠離故土,但繼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十分"中國化"。娘惹菜系是由中國菜系和馬來菜系合并而成的馬六甲菜肴,傳統(tǒng)中國菜與馬來香料完美結合,融會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種風味,口味濃重,所用的醬料都由起碼十種以上香料調配而成。我們點了“娘惹叻沙”和“星洲炒粉”。正宗的娘惹叻沙講究要椰漿的鮮味、鮮蝦的甜味和自制辣椒油的辛辣味相融合??о瑴旌狭艘瑵{,口味甜、咸、辣兼而有之,湯頭里面除了蝦,還有油炸豆腐、雞關節(jié)、雞蛋、蔬菜、炸干蔥等,粉爽滑勁道,湯口感濃郁,很是不錯。星洲炒米粉,雖以新加坡命名,但卻非源于新加坡。它是用蝦、雞蛋、芽菜、咖哩醬及紅辣椒絲等和細米粉炒制而成的,是香港及海外唐人街常見的菜品。
西四的大地餐廳,是北京西餐廳中的老字號,創(chuàng)建于民國年間,建國后專營俄式西餐。俄羅斯與我國北部相臨,吃俄式粉面特意選擇了這家,點了“番茄燴牛舌面條”和“起司烤通心粉”,就著小菜和紅菜湯、奶油蘑菇濃湯,雖沒有吃打鹵面痛快,但也算別有風味。西餐自然無法和中餐的美味和多樣相比,當然面的做法也就那幾樣,番茄燴牛舌面條已屬創(chuàng)新了吧,也許是意大利肉醬面的升級版。對西餐廚師來說,起司可以烤一切,烤個空心粉也著實沒有炒疙瘩好吃。泰合院是一家挺火的泰餐廳,這里只說說點的兩份粉面:泰國金邊粉和越南湯粉。
金邊是柬埔寨的首都,沒弄明白為什么做的炒粉叫泰國金邊粉,估計這種扁粉的名字就叫金邊粉吧?還真是很好吃。泰式炒金邊粉是泰國的國民料理,在街頭就很容易找到,吃之前先擠上檸檬汁,再把紅色的調料以及白砂糖拌均就可以啦!里面有蝦和雞肉,還有一個個的小小的炸豆腐丁,吸飽了味道,充滿異域風情。他家的越南湯粉和其它越南粉店的很不一樣,但也十分酸爽美味,粉很細滑,細品里面小米椒和香芹粒的清香,別具特色。
這是家東南亞粉面館,越南的、泰國的、新加坡的都有,嘗了叻沙海鮮湯粉和順化牛肉湯粉。叻沙是新加坡的特色,這個叻沙海鮮湯粉很是正宗和美味。椰漿的鮮味、鮮蝦的甜味和自制辣椒油的辛辣味融為一體,而且湯頭里還有咖哩,特別是椰汁的味道很別致,濃郁鮮味、辣味、咖哩味相互糾結。里面有三只大蝦,還有魷魚卷、魚丸、魚片等海鮮,粉倒是不多。湯被我喝的一點沒剩。順化牛肉湯粉是越南粉,一碗粉加上一杯配菜,趁熱把豆芽兒等配菜倒湯里去,攪拌一下開吃,嘗了一口也還不錯。在朝鮮大使館對面,這個烤肉館里生意很不錯,服務員小姑娘穿著紅色制服,胸牌上有朝鮮國旗的徽章以及姓名,一張嘴說話口音很重,那種外國人說中國話的口音,她們之間說話都是朝鮮語。
來這里吃飯的主要是來吃烤肉,我是來吃這里的平壤冷面。平壤冷面和其它的朝鮮冷面區(qū)別不大,蘋果片換成了西瓜片,里面沒有韓式泡菜,所以顯得更加清淡,湯很清涼,味道也很鮮美。另外,他家的打糕很好吃。在他家嘗了嘗以前沒有吃過的兩種南洋粉面:魚丸粿條湯和印尼牛肉丸干拌河粉面,但都味道太過清淡了,還是喜歡有咖喱、叻沙味道的。印尼牛肉丸干拌河粉面是把河粉和面放在一起拌,還挺有意思的。特意查了一下粿(guǒ)條和河粉有啥不一樣,看上去差不多??!"粿條"一詞是潮汕地區(qū)、福建閩南地區(qū)叫法,與河粉看起來差不多,但是粿條不同于河粉,其口感比河粉更具彈性,是用米粉調成漿蒸成薄片切成條狀做成的,粿條內沒有添加很多薯粉、淀粉,因此吃起來韌性不像河粉,厚度也遠遠厚于河粉,河粉則有韌性。原料不同導致顏色也不同,河粉看起來晶瑩透明,粿條則是輕微的乳白色。
他家的粉面沒有引起我很大興趣,但是這個小甜品“南洋茶室麼麼渣渣”還挺好吃的,可以做冷的也可以做熱的。麼麼渣渣在馬來語中的意思是“雜七雜八”,這里面有芋頭、紅薯、紅豆、小糯米圓子、荔枝肉等,用椰汁煮的,香甜可口。
豆?jié){面是一種韓式小吃,去吃它的人會不會都跟我一樣有些獵奇心理,這是不是就是豆汁兒做湯的面???一端上來,第一口就嘗了嘗這豆?jié){,十分濃稠,還有些豆末渣渣的,跟豆汁兒只是形似,我覺得口感還不錯,而且有豆香。湯上面還給撒了一些豆面(做驢打滾那種),配菜只有黃瓜絲,口感非常清涼。面本身沒有什么味道,但同時給上了兩小瓶調料(糖和鹽),需要自己調味,還有六小碟兒小菜,配著吃還是挺獨特、挺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