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五千年的華夏文化里,這片寶地孕育出了多少麒麟之才,他們不僅用自己手里的“超能力”幫助了國家,更拯救了蒼生。 他們的“超能力”,可以說是包羅萬象,變幻莫測:呼風喚雨、未卜先知、通曉天地…… 而這些“超能力”源于他們精通的一門秘術——奇門遁甲。 今天就帶你了解什么是奇門遁甲。 傳說在八千多年前的上古黃帝時期,東方有一個氏族首領叫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個個銅頭鐵骨,人人具有呼風喚雨的本領,到處為禍作亂,致使民眾生靈涂炭。黃帝對此非常氣憤,便起兵征討。兩軍對壘于河北涿鹿,血流成河,久戰(zhàn)不分勝敗。黃帝正為不能取勝而煩躁時,天上云霧倏地撥開,兩個神童出現(xiàn)在半空中,聲稱奉“九天玄女”之命傳法寶于黃帝。黃帝即刻跪拜接受。黃帝打開寶盒一看,里面是用篆文撰寫的龍甲神章,書中除描述兵器的打造方法之外,還介紹了很多行軍打仗遣兵調將的兵法。于是,黃帝命令宰相風后把龍甲神章演譯成兵法十三章,孤虛法十二章,創(chuàng)制了奇門遁甲一千零八十局。再接著又制造了指南車,從而打敗了蚩尤。到了周朝,姜太公運用奇門遁甲的數(shù)術打敗了紂王,并將其改編成了七十二局。后又經(jīng)漢代黃石老人傳給張良,張良又把它精簡成一十八局,即現(xiàn)今的陽遁九局和陰遁九局的奇門遁甲。漢朝滅亡后,三國鼎立時期的諸葛亮,將奇門遁甲運用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至今被后人所稱道。唐朝的李靖,寫了很多關于奇門遁甲方面的書籍,并且運用奇門遁甲術輔佐唐王李世民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被封為“衛(wèi)國公”。宋朝開國功臣、宰相趙普寫的《進經(jīng)表》,囊括了奇門遁甲的精髓。隨后,明朝輔佐朱元璋打天下的劉伯溫,對奇門遁甲術的運用更是得心應手。中華文化發(fā)展了幾千年,奇門遁甲術作為佼佼者始終站在眾多術的前列,并以其實用性,廣泛性而深得人心。奇門遁甲簡稱為奇門或遁甲,據(jù)考證,奇門遁甲在周秦時期稱為“陰符”,漢魏時期名“六甲”,晉至宋稱“遁甲”,明清以來才稱“奇門遁甲”。關于這個名字,實際上是由“奇門”和“遁甲”兩部分組成。所謂“奇門”,實際上是“奇”與“門”的統(tǒng)稱。“奇”是指十天干中的乙、丙、丁這三奇。古人認為,日生于乙,月明于丙,丁為南極,所以乙為日奇,丙為月奇,丁為星奇。在奇門遁甲中,三奇分布在天盤和地盤上,并隨著它們的運轉而運轉,凡是遇三奇的方向都是吉利的。除三奇外,還有六儀,即十天干中的戊、己、庚、辛、壬、癸。這六儀也分布在天盤和地盤上,與三奇一樣,它們也隨著天、地兩盤而運轉。“門”是指奇門遁甲中所開列的休、生、傷、杜、景、死、驚、開這八門,八門隨著時辰而轉動。三奇和八門合起來就是“奇門”。所謂“遁甲”,其名稱的來源主要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遁”是隱藏、隱匿的意思,含有神秘的意味。“甲”為十天干之首,統(tǒng)領著其他諸干,至尊至貴,但它卻怕遇到庚,因為甲的五行屬木,而庚的五行屬金,金能克木,所以需要隱藏其甲,以兔受克。在六十甲子中,共有六個“甲”,被稱為“天乙貴神”。奇門遁甲在演局時,這“六甲”被隱藏在“六儀”之下,即甲子隱于六戊,甲戌隱于六己,甲申隱于六庚,甲午隱于六辛,甲辰隱于六壬,甲寅隱于六癸。綜上所述,就是“遁甲”。第二種說法是:“遁“是行走、轉移的意思,奇門遁甲中把六甲布于九宮時,起宮為甲子,遁一位為甲戌,依次是甲申、甲午、甲辰和甲寅。這樣,從操作上來看,便有逐步行走轉移的現(xiàn)象,所以稱為“遁甲”。綜上所述,奇門遁甲就是三奇、八門和遁甲,其實奇門遁甲中的內容還有很多,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關于其他內容后面的章節(jié)會一一加以解說。之所以用這個名字,其中還有用于軍事上的作用,取之隱射用兵之神妙機微,所謂天機不可泄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