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中益氣湯《脾胃論》 <2、精神短少-加人參、五味子。 <3、肺熱咳嗽-去人參。 <4、嗌干-加葛根。 <5、頭痛-加蔓荊子,痛甚加川芎。 <6、腦痛-加藁本、細辛。 <7、風濕相搏,一身盡痛-加羌活、防風。 <8、有痰-加半夏、生姜。 <9、胃寒氣滯-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仁。 <10、腹痛-加白芍、甘草。 <12、熱痛-加黃連。 <13、能食而心下痞-加黃連。 <14、咽痛-加桔梗。 <15、有寒-加肉桂。 <16、濕勝-加蒼術(shù)。 <17、陰火-加黃柏、加熟地、山藥。 <18、陰虛-去升麻,加熟地、山茱萸、山藥。 <19、大便秘-加酒煨大黃。 <20、欬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麥冬、五味,秋加麻黃、黃芩,冬加不去根節(jié)麻黃,天寒加干姜。 <21、泄瀉-去當歸,加茯苓、蒼術(shù)、益智。
<1、除當歸、白術(shù),加木香、蒼術(shù)-名調(diào)中益氣湯,治脾胃不調(diào),胸滿肢倦,食少短氣,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 <2、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調(diào)中益氣湯,治氣虛多汗,余治同前。 <3、加蒼術(shù)倍分,半夏﹑黃芩各三分-名參術(shù)益胃湯,治內(nèi)傷勞倦,燥熱短氣,口渴無味,大便溏黃。 <4、去白術(shù),加草蔻、神曲、半夏、黃柏-名升陽順氣湯,治欱食勞倦所傷,滿悶短氣,不思食,不知味,時惡寒。 <5、加炒芩、神曲-名益胃升陽湯,治婦人經(jīng)水不調(diào),或脫血后食少水瀉。 <6、加黃柏、生地-名補中益氣加黃柏生地湯,治陰火乘陽發(fā)熱晝甚,自汗短氣,口渴無味。 <7、加白芍、細辛、川芎、蔓荊-名順氣和中湯,治清陽不升,頭痛惡風,脈弦微細。 <8、加羌活、防風、細辛、川芎-名調(diào)榮養(yǎng)?湯,治勞力傷寒,體熱,惡寒,微渴,汗出,身痛,脈浮無力。 現(xiàn)代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