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 其他百科詞條 隋唐時期軍事家 代表作《李衛(wèi)公兵法》 臨汾郡公李詮的兒子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陜西省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名將,是唐朝文武兼?zhèn)涞闹娛录?。后?/span>衛(wèi)國公,世稱李衛(wèi)公。他的舅舅韓擒虎是隋朝滅陳的名將,對李靖這個外甥最為賞識。 李靖儀表魁偉,文才武略,熟知兵法。初仕隋朝,拜馬邑郡丞。晉陽起兵后,效力唐朝。從平王世充和竇建德,南平蕭銑和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為唐王朝的建立及發(fā)展立下赫赫戰(zhàn)功。李靖歷任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尚書右仆射,冊封衛(wèi)國公,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獲贈司徒公、并州都督,謚號“景武”,陪葬于昭陵。唐玄宗時,配享武成王廟,位列“武廟十哲”。 李靖的治軍作戰(zhàn)經(jīng)驗,進一步豐富了古代軍事思想和兵法理論。著有《六軍鏡》《衛(wèi)公兵法》等多部兵書,多已失傳。后人輯有《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jīng)七書》,為古代兵學(xué)的代表作。 基本信息
馮建勇教授編審專家 浙江師范大學(xué)歷史系 人物關(guān)系 張紅拂 妻子 李德謇 兒子 李客師 弟弟 韓擒虎 舅舅 相關(guān)合集 唐朝任命的左光祿大夫官員名單 共7個詞條108閱讀 李孝恭 唐太宗堂兄 王君廓 唐初時期將領(lǐng) 屈突通 隋唐時期名將 查看更多 唐朝任命的大都督府長史官員
名單 共18個詞條196閱讀 李懷遠 唐朝中宗時丞相 陸象先 唐朝時期宰相 蕭銳 唐朝宋國公 查看更多 唐朝時期的行軍大總管名單 共9個詞條278閱讀 阿史那·忠 唐朝時期的將領(lǐng) 李靖 隋唐時期軍事家 王孝杰 唐朝耿國公 查看更多 唐朝入祀東配殿的人物 共7個詞條519閱讀 房玄齡 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 李靖 隋唐時期軍事家 宋璟 唐朝尚書右丞相 查看更多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共24個詞條3.2w閱讀 長孫無忌 唐朝顧命大臣 李孝恭 唐太宗堂兄 杜如晦 唐朝初年名相 查看更多 大事件 公元571年 出生 公元571年,李靖出生于雍州三原(今陜西三原縣)的一個官宦之家。 公元605年-公元617年 獲李淵賞識,投效李唐 公元605年-617年,李靖任馬邑郡丞,在李淵帳下和突厥作戰(zhàn)。太原起兵后,李靖獲得李淵的賞識,李世民贊賞李靖的才識和膽氣。不久,李靖被李世民召入幕府,用做三衛(wèi)。 公元621年 平定南梁 621年正月,李靖上陳攻滅蕭銑十策。李靖僅用兩個月的時間,就消滅了江南最大的割據(jù)勢力南梁,史稱“唐平蕭銑之戰(zhàn)”。戰(zhàn)后李靖被封為上柱國、永康縣公,賜物二千五百段。 公元621年 安撫嶺南 621年十一月,李靖越過南嶺,到達桂州,派人分道招撫,所到之處,皆望風(fēng)歸降。自此,“嶺南悉平”。李淵下詔勞勉,授任嶺南道安撫大使、檢校桂州總管,李靖得到當(dāng)?shù)厝嗣竦膿碜o,社會安定。 公元624年 平定輔公祐 624年,輔公祐放棄丹陽逃走,李孝恭聽取李靖建議,派出騎兵窮追,俘獲輔公祐,平定了反叛。李靖升任行臺兵部尚書。 公元625年 抗擊東突厥 625年,突厥頡利可汗率軍大舉進犯太原。李淵命李靖為行軍總管,迎擊敵人。不久,又調(diào)李靖為靈州道行軍總管,以抗擊東突厥。事后,李世民擢任李靖為刑部尚書兼行太子左衛(wèi)率,賜實封食邑四百戶,不久又轉(zhuǎn)任兵部尚書。 公元629年-公元630年 擊滅東突厥 629年,李世民決定出擊東突厥,命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出擊突厥。次年,李靖率軍出發(fā),成功消滅東突厥。事后,李世民大賞李靖,李靖升任尚書右仆射。 公元634年 因病辭官 634年,擔(dān)任宰相剛滿四年的李靖即以足疾辭任。 公元635年 請纓遠征吐谷渾 635年,吐谷渾進犯涼州,朝廷決定興兵反擊。李靖顧不上足疾與年事已高,主動請見宰相房玄齡,請求掛帥遠征。李靖率軍經(jīng)過兩個月的浴血奮戰(zhàn),攻滅吐谷渾,向京師告捷,史稱“唐擊吐谷渾之戰(zhàn)”。 公元637年-公元644年 受李世民關(guān)照 637年,李世民改封李靖為衛(wèi)國公。640年,李靖妻子去世,李世民詔令把墳?zāi)剐拗赏回示硟?nèi)的鐵山、吐谷渾境內(nèi)的積石山的形狀,以此表彰李靖戰(zhàn)績。644年,李世民親自到李靖府第問候病情。 公元649年 去世 649年,李靖病情惡化,后逝世,享年七十九歲。李世民為悼念李靖,冊贈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賜謚號為“景武”。927年,后唐明宗李嗣源特贈李靖為太保。 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55萬次播放17:05 唐朝真正的戰(zhàn)神:一人滅四國讓北方聞風(fēng)喪膽,軍事能力恐怖如斯! 13萬次播放05:33 戰(zhàn)神李靖打仗到底有多變態(tài)?一生無敗績,殺敵對他來說如砍瓜切菜 328次播放03:24 號稱“戰(zhàn)神”的李靖,從小就熟知兵法,和自己的舅舅討論兵法 286次播放02:17 歷史上“大器晚成”的軍事家——隋末唐初的李靖 李靖題跋像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將韓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義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詮仕隋,官至趙郡太守。李靖長得儀表魁偉,由于受家庭的熏陶,從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頗有進取之心,曾對父親說:“大丈夫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和時代,應(yīng)當(dāng)建立功業(yè)求取富貴,何必做一個讀書人?!彼木烁疙n擒虎是隋朝名將,每次與他談?wù)摫拢瑹o不拍手稱絕,并撫摩著他說:“可與之討論孫吳(孫武、吳起)之術(shù)的人,只有你啊。”李靖先任長安縣功曹,后歷任殿內(nèi)直長、駕部員外郎。他的官職雖然卑微,但其才干卻聞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書牛弘稱贊他有“王佐之才”,隋朝軍事家、左仆射楊素也撫著坐床對他說:“你終當(dāng)坐到這個位置!” 大業(yè)(605年-617年)末年李靖任馬邑郡(治今山西朔縣東)丞,在李淵帳下和突厥作戰(zhàn)。這時,反隋暴政的叛亂已風(fēng)起云涌,河北竇建德,河南翟讓、李密,江淮杜伏威、輔公祏等領(lǐng)導(dǎo)的三支主力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滌蕩著隋朝的統(tǒng)治。身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淵(即唐高祖)暗中招兵買馬,伺機而動。李靖察覺了他的這一動機,于是李靖把自己偽裝成囚徒,前往江都,準備向隋煬帝告密。但當(dāng)?shù)搅司┏?/span>長安時,關(guān)中已經(jīng)大亂,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不久,李淵于太原起兵(參見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了長安(參見李淵攻取長安之戰(zhàn)),俘獲了李靖。李靖滿腹經(jīng)綸,壯志未酬,在臨刑將要被斬時,大聲疾呼:“明公興起義兵,本是為天下除去暴亂,怎么沒有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斬殺壯士呢?”李淵欣賞他的言談舉動,李世民(即唐太宗)贊賞他的才識和膽氣,因而獲釋。不久,被李世民召入幕府,用做三衛(wèi)。 平定蕭銑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淵建唐稱帝,冊封李世民為秦王。 武德三年(620年)李靖隨從秦王東進,平定在洛陽稱帝的王世充,以軍功授任開府。從此李靖開始嶄露頭角。當(dāng)進擊王世充的戰(zhàn)役(參見洛陽、虎牢之戰(zhàn))打響不久,盤踞在江陵(今屬湖北)的南梁蕭銑政權(quán)派舟師溯江而上,企圖攻取唐朝峽州(今湖北宜昌)、巴、蜀等地,被峽州刺史許紹擊退,遂退守安蜀城及荊門城。為了削平南梁蕭銑這一割據(jù)勢力,李淵調(diào)李靖赴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平定蕭銑。李靖奉命,率數(shù)騎赴任,在途經(jīng)金州(今陜西安康)時,適遇蠻人鄧世洛率數(shù)萬人屯居山谷間,廬江王李瑗進討,接連敗北。李靖為李瑗出謀劃策,一舉擊敗蠻兵,俘虜甚多。于是順利通過金州,抵達峽州。這時,由于蕭銑控制著險塞,再次受阻,遲遲不能前進。李淵卻誤以為他滯留不前,貽誤軍機,秘密詔令許紹將他處死。許紹愛惜李靖的才干,為他請命,李靖這才免于一死。 李靖全身題跋像 這時,蕭銑的驍將文士弘率數(shù)萬精兵駐守在附近的清江。李孝恭大兵一到,即想進擊。李靖勸告他說:“文士弘,是蕭銑的健將,士卒精銳驍勇,現(xiàn)在荊門剛剛失守,他把精銳兵力全都派出來迎戰(zhàn),這是救敗的軍隊,恐怕銳不可擋。我們應(yīng)當(dāng)暫且把戰(zhàn)船停泊在長江南岸,不與敵人交鋒,等到他們士氣衰落,然后出擊決戰(zhàn),一定能攻破敵軍?!崩罹傅谋芷浔h,挫其銳氣,然后一戰(zhàn)可擒的戰(zhàn)術(shù)是很正確的,但李孝恭由于連戰(zhàn)告捷,錯誤地估計了敵人的力量,沒有聽從他的勸告,遂命李靖留守軍營,自己率兵出戰(zhàn)。果然不出李靖所料,雙方一交戰(zhàn),孝恭軍大敗,即逃奔南岸,損失很大。文士弘獲勝以后,即縱兵四出搶掠,兵士肩扛手提,多有收獲。李靖見敵軍隊伍大亂,遂不失時機,迅即指揮唐軍出戰(zhàn)。文士弘軍一時難以收攏,措手不及,結(jié)果被唐軍打得落花流水,被殺及溺水而死者將近一萬人,獲得舟艦四百余艘。 攻下夷陵之后,李靖又馬不停蹄,率輕騎五千為先鋒,直奔南梁都城江陵,李孝恭率大軍繼后。文士弘戰(zhàn)敗以后,蕭銑非常恐懼,這時剛剛在江南征召士兵,結(jié)果征召的士兵不能如期趕到。李孝恭帶領(lǐng)大軍繼續(xù)進攻,李靖又擊敗蕭銑的驍勇大將楊君茂、鄭文秀,俘獲士卒四千多人,攻克江陵外城,接著又占領(lǐng)水城,繳獲了大批舟艦,卻讓李孝恭全部散棄江中,順流漂下。諸將對此做法都困惑不解,認為繳獲敵船,正好充當(dāng)軍艦,為何卻遺棄江中,以資敵用?李靖胸有成竹地說:“蕭銑的地盤,南出嶺表,東距洞庭,我們孤軍深入,如果攻城未拔,對方的援軍四集,我們將表里受敵,進退不獲,雖有舟楫,將如何使用呢?如今放棄舟艦,使塞江下,援兵見到了,一定以為江陵已經(jīng)被攻破,不敢輕易進去,往來偵察,往返拖延要一個月,我們一定能攻下?!崩罹傅囊杀嫻蛔嘈?,長江下游的蕭銑援兵見江中到處都是遺棄散落的舟艦,以為江陵已破,都疑懼不前。交州刺史丘和、長史高士廉等將赴江陵朝見,在行進途中聽說蕭銑已敗,便都到李孝恭營中投降。 李靖高瞻遠矚,寬宏大度,不貪財寶,卻比諸將更高一籌。他這一做法頗得人心,由是江、漢紛紛望風(fēng)歸降。蕭銑投降幾天之后,有十幾萬援軍相繼趕到,聽說蕭銑已經(jīng)投降,唐朝的政策寬大,也都放下兵器不戰(zhàn)而降。 李靖佐助李孝恭出師,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即消滅了江南最大的割據(jù)勢力南梁。因其戰(zhàn)功卓著,李淵詔封他為上柱國、永康縣公,賜物二千五百段。 安撫嶺南 攻取江陵的戰(zhàn)斗歷程,表現(xiàn)出了李靖杰出的軍事才干,他進一步得到了李淵的倚重。戰(zhàn)事剛一結(jié)束,李淵即擢任為檢校荊州刺史,命他安撫嶺南諸州,并特許承制拜授。 武德四年(621年)十一月李靖越過南嶺,到達桂州(今屬廣西),派人分道招撫,所到之處,皆望風(fēng)歸降。大首領(lǐng)馮盎、李光度、寧長真皆派遣子弟求見,表示歸順,李靖承制都授以官爵。于是連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戶六十余萬。自此,“嶺南悉平”。李淵下詔勞勉,授任嶺南道安撫大使、檢校桂州總管。 李靖以為南方偏僻之地,距朝廷遙遠,隋末大亂以來,未受朝廷恩惠,若“不遵以禮樂,兼示兵威,無以變其風(fēng)俗”,遂率其所部兵馬從桂州出發(fā)南巡,所經(jīng)之處,李靖親自“存撫耆老,問其疾苦”,得到當(dāng)?shù)厝嗣竦膿碜o,于是“遠近悅服”,社會安定。 平定輔公祏 武德六年(623年)七月原投降唐朝的農(nóng)民起義軍將領(lǐng)杜伏威、輔公祏二人不和,輔公祏乘杜伏威入朝之際,竊據(jù)丹陽(今江蘇南京),舉兵反唐。李淵命李孝恭為帥,李靖為副帥,率李勣等七總管東下討伐。輔公祏派大將馮惠亮率三萬水師駐守當(dāng)涂(今安徽當(dāng)涂),陳正道率二萬步騎駐守青林,從梁山用鐵索橫亙長江,以阻斷水路。并筑造建月城,綿延十余里,以為犄角之勢。李孝恭召集諸將議軍事,諸將都說:“馮惠亮、陳正通都掌握了強大的兵力,是想守險不戰(zhàn),因此構(gòu)城筑壘而固守,倉猝之間是不能攻取的。不如直指丹陽,掩襲輔公祏的巢穴,丹陽一旦攻破,馮惠亮等人自然不戰(zhàn)而降?!崩钚⒐氩杉{諸將的意見。 李靖透辟地分析了敵方形勢,認為“輔公祏的精銳兵力,雖然集中在水、陸二軍,然而他自己統(tǒng)帥的軍隊,也都是驍勇的士卒。馮惠亮等駐守的城柵尚且不能攻取,輔公祏已經(jīng)固守的石頭城,難道是可以輕易攻取的嗎?如果我軍直奔丹陽,旬月之間都不能攻下而滯留在那里,前面的輔公祏沒有平定,后邊的馮惠亮也是一大隱患,這樣我們就會腹背受敵,恐怕不是萬全之計。馮惠亮、陳正通都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賊將,決不會害怕野戰(zhàn),只因為輔公祏立下計謀,命令他們持重防守,只想不出戰(zhàn)拖延時間使我軍疲勞?,F(xiàn)在如果我們進攻馮惠亮、陳正通的城柵,就可以打他個出其不意,消滅敵賊的機會,只在此一舉?!?/span> 輔公祏部將馮惠亮等人守險邀戰(zhàn),李孝恭堅守壁壘而不出戰(zhàn),派出奇兵斷絕賊寇糧道,賊眾漸饑,夜逼其營挑戰(zhàn),李孝恭堅臥不動。第二天,派出羸弱兵卒前往賊營挑戰(zhàn),令盧祖尚挑選精騎嚴陣以待。不一會兒羸兵退卻,賊寇追擊敗卒甚為囂張,與祖尚之軍相遇,交戰(zhàn)一場,大敗其眾。馮惠亮退守梁山,孝恭乘勝攻破梁山別鎮(zhèn),賊眾赴水死者數(shù)以千計。 李靖運籌帷幄,判斷準確。 武德七年三月二十八日(624年4月21日)輔公祏窮蹙,放棄丹陽逃走,李孝恭派出騎兵窮追,俘獲輔公祏于武康唐軍平定了輔公祏的反叛。李淵為了嘉獎李靖的軍功,賜物千段,并賜奴婢一百口,良馬一百匹。設(shè)立東南道行臺,授任他為行臺兵部尚書。李淵十分欽佩他的軍事才干,極口贊嘆說:“李靖乃蕭銑、輔公祏的膏肓之病,古代名將韓信、白起、衛(wèi)青、霍去病,沒有一個能比得上李靖!” 靈州總管 江南的局勢安定以后,北方的形勢又一時緊張起來。隋末唐初,東突厥勢力強大,李淵太原起兵時,曾向突厥始畢可汗稱臣,以換取北方的相對安定。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舉、劉武周等割據(jù)勢力,與唐朝分庭抗禮;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強馬壯,不斷舉兵南下侵擾。在平定江南中功勛卓著的李靖又被調(diào)到北方,以反擊突厥。 武德八年(625年)八月突厥頡利可汗率十余萬人越過石嶺,大舉進犯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李淵馬上命李靖為行軍總管,統(tǒng)率一萬多江淮兵駐守太谷,與并州總管任瑰等迎擊敵人。由于突厥來勢兇猛,諸軍迎戰(zhàn)多失利,任瑰全軍覆沒,唯李靖軍得以保全。不久,又調(diào)李靖為靈州道行軍總管,以抗擊東突厥。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李世民剛剛登基,頡利可汗便乘唐朝皇帝更替之機,率十幾萬精銳騎兵再次進犯涇州(今甘肅涇川西北),并長驅(qū)直入,兵臨渭水便橋之北。頡利可汗不斷派精騎挑戰(zhàn),還派其心腹執(zhí)失思力入朝,以觀察虛實。當(dāng)時征調(diào)的諸州軍馬尚未趕到,長安市民能拿兵器打仗者也不過幾萬人,形勢十分危急。在此種情況下,李世民曾冒險親臨渭水橋,與頡利可汗結(jié)盟,突厥才退兵。事后,李世民擢任李靖為刑部尚書兼行太子左衛(wèi)率,賜實封食邑四百戶。不久后,李靖轉(zhuǎn)任兵部尚書。 擊滅東突厥 此后不久,東突厥國內(nèi)發(fā)生了變亂,所屬薛延陀、回紇、拔野古諸部相繼叛離,又恰遇暴風(fēng)雪,羊馬死亡甚多,因而發(fā)生了饑荒,族人紛紛離散。 貞觀三年(629年)八月李世民接受了代州都督張公瑾的建議,決定出擊東突厥,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以張公瑾為副,發(fā)起了強大的軍事攻勢。又任命并州都督李勣、華州刺史柴紹、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等為各道總管,統(tǒng)率十幾萬軍隊,分道出擊突厥。 貞觀四年(630年)正月朔風(fēng)凜冽,李靖率領(lǐng)三千精銳騎兵,冒著嚴寒,從馬邑(今山西朔縣)出發(fā),向惡陽嶺挺進。頡利可汗萬萬沒有想到唐軍會突如其來,兵將相顧,無不大驚失色。他們判定:如果唐兵不傾國而來,李靖決不會孤軍深入,于是“一日數(shù)驚”。李靖探知這一消息,密令間諜離間其心腹,其親信康蘇密前來投降。李靖迅即進擊定襄,在夜幕掩護下,一舉攻入城內(nèi),俘獲了隋齊王楊暕之子楊政道及原煬帝蕭皇后,頡利可汗倉皇逃往磧口(今內(nèi)蒙二連浩特西南)。李靖因軍功進封代國公,增加食邑三千戶,賜物六百段及名馬、寶器等。李世民高興地對大臣說:“漢朝李陵帶領(lǐng)五千步卒進攻匈奴,最后落得歸降匈奴的下場,尚且得以留名青史。李靖以三千騎兵深入敵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這是古今所沒有的奇勛,足以雪往年在渭水與突厥結(jié)盟之恥?!?/span> 在李靖勝利進軍的同時,李勣也率軍從云中(今山西大同)出發(fā),與突厥軍在白道(今內(nèi)蒙呼和浩特北)遭遇。唐軍奮力沖殺,把突厥軍打得潰不成軍。頡利可汗一敗再敗,損失慘重,遂退守鐵山,收集殘兵敗將,只剩下幾萬人馬。 頡利可汗處于山窮水盡的境地,他派執(zhí)失思力入朝請罪,請求舉國歸附唐朝,并表示愿意入朝。其實,他內(nèi)心尚猶豫未決,意欲贏得時間,以茍延殘喘,俟草青馬肥之時,逃到大漠以北,以卷土重來。 同年二月,李世民派鴻臚卿唐儉、將軍安修仁去撫慰頡利可汗,李靖揣摩到李世民這樣做的真實意圖,對張公謹說:“使者到了頡利可汗那里,突厥必定會放松戒備。我們就乘此良機,選拔精騎一萬,攜帶二十天的軍糧,帶兵從白道襲擊突厥。”張公謹說:“陛下已經(jīng)下詔準許頡利可汗歸降,朝廷派去的使者也在那里,恐怕不宜去討伐進擊?!崩罹刚f:“這正是用兵的良機,時機不可錯過,這就是韓信之所以消滅齊國的道理。像唐儉等使者即使因此遭到不測,又有什么可惜的呢?!?/span> 李靖率軍進至陰山,遇到突厥斥候千余帳,一戰(zhàn)而全部俘獲,命與唐軍同行。這時,頡利可汗見到唐使臣,放松了戒備。唐軍前鋒蘇定方率領(lǐng)的兩百余騎又乘著大霧,悄然疾行,直到距牙帳七里遠的地方才被發(fā)覺。如同驚弓之鳥的頡利可汗慌忙騎馬逃走,突厥軍也四散而逃。李靖大軍隨之趕到,殺敵一萬余人,俘虜十幾萬,繳獲牛羊數(shù)十萬只(頭),并殺死隋義成公主。頡利可汗率萬余人想北過大漠,在磧口受李勣所阻,不能北逃,其大酋長皆率眾投降。不久,頡利可汗被大同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擒獲,并送到京師。東突厥從此宣告滅亡。 自隋朝以來,突厥是西北的強國。李靖等滅亡東突厥,不僅解除了唐朝西北邊境的禍患,而且也洗刷了李淵與李世民向突厥屈尊的恥辱。因此,李世民頗有感慨地說:“我聽說君主憂愁臣覺得恥辱,君主受辱臣甘愿赴死。從前大唐草創(chuàng)之時,太上皇因為百姓的緣故,向突厥稱臣,我為此常常痛心疾首,立志要剪滅突厥,為此坐不安席,食不甘味?,F(xiàn)在只暫時調(diào)動一部分軍隊,就無往不勝,使單于歸順,終于洗雪當(dāng)年稱臣的恥辱!”太上皇李淵也欣喜萬分,他把李世民及貴臣十幾人,還有諸王、王妃、公主等召至凌煙閣,設(shè)宴慶祝。李淵一時興起,還親自彈起了琵琶,李世民起舞,大臣們也接連起身舉杯祝賀,一直延續(xù)到深夜。 李靖雖在戰(zhàn)場上勇猛善戰(zhàn),叱咤風(fēng)云,但卻性情沉厚。事后,御史大夫蕭瑀劾奏李靖治軍無方,在襲破頡利可汗牙帳時,一些珍寶文物,都被兵士搶掠一空,請求司法部門予以審查。李世民狠狠地訓(xùn)責(zé)李靖,李靖叩首謝罪。過了好久,李世民對李靖說:“隋朝的將領(lǐng)史萬歲打敗了達頭可汗,可是隋朝不予獎賞,因此導(dǎo)致滅亡。朕就不是這樣,應(yīng)當(dāng)赦免你治軍無方的罪,記錄你擊敗突厥的功勛。”于是下詔加封李靖為左光祿大夫,賜絹千匹,增加封地連同以前的達到五百戶。不久,李世民又對李靖說:“以前有人誹謗你,現(xiàn)在朕已經(jīng)明白了真相,你千萬不要把這事放在心里。”這時又賜給李靖絹二千匹,提升他為尚書右仆射。李靖生性沉穩(wěn)厚重,平時與朝臣一起參議國事時,總是恭謹溫順,像是不會說話一樣。 遠征吐谷渾 李靖在青少年時曾銳意進取,然而一旦富貴在身,又深懼盈滿,能知足而退。 貞觀八年(634年)十月?lián)卧紫嗦殑?wù)剛滿四年的李靖即以足疾辭任,而且言辭懇切。李世民明白他的心意,并十分欣賞他的這一舉動,派中書侍郎岑文本轉(zhuǎn)告他說:“朕縱觀從古至今的歷史,身處富貴而能知足的人很少。他們不論愚智,都不能有自知之明,才能即使不能勝任,也竭力想要任職,縱然有疾病,還自己勉強為官,不肯放棄職權(quán)。您能夠識大體,見識深遠夠得上是可嘉的了,朕現(xiàn)在不僅成全您的美德,還想讓您成為一代楷模?!碧仡C下詔書,加授特進,賜物千段,尚乘馬兩匹。如足疾稍好一些,每二三天可到中書、門下平章政事。 李靖畫像 可此事還未過兩個月,就發(fā)生了吐谷渾進犯涼州的事件,朝廷決定興兵反擊。在任命統(tǒng)帥時,李世民自然想到了足智多謀、威名震撼邊庭的李靖,認為他是最為合適的人選,可惜足疾未愈。而這位年逾花甲的老將軍一聽到朝廷將遠征吐谷渾的消息,頓時精神抖擻,他顧不上足疾與年事已高,主動去求見宰相房玄齡,請求掛帥,親自遠征。李世民大喜過望,這年十二月,即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又分別任命兵部尚書侯君集、刑部尚書李道宗、涼州都督李大亮、右衛(wèi)將軍李道彥、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五人為各道行軍總管,統(tǒng)由李靖指揮。于是一場大規(guī)模的反擊吐谷渾的戰(zhàn)爭序幕拉開了。 李靖奉命赴任之時,正值寒冬臘月季節(jié)。他一路踏著冰雪,風(fēng)餐露宿,備嘗艱辛。翌年閏四月,唐軍在庫山(在今青海天峻)與吐谷渾交戰(zhàn),李道宗部大敗吐谷渾,唐軍首戰(zhàn)告捷。 狡詐的吐谷渾伏允可汗一面往西敗退,一面令人把野草燒光,以斷絕唐軍馬草。干草已被燒光,春草尚未萌生,諸將大都認為戰(zhàn)馬瘦弱,不可長途追擊。侯君集認為吐谷渾已“鼠逃鳥散,斥候亦絕,君臣攜離,父子相失,取之易如拾芥,此而不乘,后必悔之”。李靖完全贊同他的意見,決定不給敵人喘息的機會,于是兵分兩路:李靖與薛萬均、李大亮等從北道,侯君集、李道宗從南道,兩路大軍一齊進發(fā)。 李靖親自率領(lǐng)的北路軍進展順利。不幾天,其部將薛孤兒于曼頭山(今屬青海)擊敗吐谷渾軍,殺其名王,用繳獲的大批牛羊充作軍食。接著李靖的主力軍也先后于牛心堆、赤水源兩次大敗吐谷渾軍。侯君集、李道宗所率南路軍進展也很迅速,他們深入荒漠二千余里。這里荒無人煙,溫差變化大,有時酷熱難忍,有時寒冷得令人顫栗。有時無水,他們只能刺馬飲血解渴。唐軍克服了種種困難,長途奔襲,到了五月,終于在烏海(今青海興海)追上了伏允可汗,又大敗其軍,俘獲了其名王。薛萬均等于赤海也打敗了吐谷渾的天柱王軍。 李靖都督各軍繼續(xù)進擊,又連戰(zhàn)告捷。李大亮軍于蜀渾山擊敗吐谷渾軍,獲其名王二十人。部將執(zhí)失思力也在居茹川擊敗吐谷渾軍。唐軍乘勝進軍,經(jīng)過積石山河源,一直打到吐谷渾西陲且末(今新疆且末)。部將契苾何力追擊伏允可汗,破其牙帳,殺數(shù)千人,繳獲牛羊二十多萬頭(只),并俘虜了其妻子。 伏允可汗率一千多騎兵逃到磧中,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部下紛紛離散。不久,伏允可汗為部下所殺。其長子大寧王慕容順殺死天柱王,率眾降唐。李靖率軍經(jīng)過了兩個月的浴血奮戰(zhàn),攻滅了吐谷渾,并向京師告捷。唐朝為了控制吐谷渾舊境,封慕容順為西平郡王、趉故呂烏甘豆可汗,并留下李大亮協(xié)助防守。 闔門自守 李靖在進擊吐谷渾時,鹽澤道總管高甑生未按期到達,貽誤了軍機,受到李靖的責(zé)備。高甑生心懷不滿,戰(zhàn)事結(jié)束后,即串通廣州都督府長史唐奉義誣告李靖謀反。李世民下令調(diào)查此事,弄清真象,判定高甑生以誣罔罪減死,流放邊疆。從此,李靖“乃闔門自守,杜絕賓客,雖親戚不得妄進”。 貞觀十一年(637年)李世民改封李靖為衛(wèi)國公,授濮州刺史,依舊命他世襲爵位,后因子孫喪命而未執(zhí)行此令。 貞觀十四年(640年)李靖的妻子去世,李世民詔令墳塋規(guī)格依照漢代衛(wèi)青、霍去病的舊例,把墳?zāi)剐拗赏回示硟?nèi)的鐵山、吐谷渾境內(nèi)的積石山的形狀,以此表彰李靖特殊的戰(zhàn)績。 貞觀十八年(644年)李世民親自到李靖的府第問候病情,還賜絹五百匹,晉位開府儀同三司。李世民準備親征高句麗,把李靖召入閣內(nèi),賜坐后問道:“公在南邊平定吳會,北邊掃清沙漠突厥,西邊安定吐谷渾慕容,只有東邊的高麗沒有征服,您意下如何?”這位年過七旬的老將雖染病在身,仍表示愿意從行,對李世民說:“我過去憑借天子的威力,做了點微小的貢獻,現(xiàn)在已是殘年朽骨,應(yīng)該隨從這次出征。只是怕死在途中,連累陛下?!崩钍烂褚?/span>司馬懿老病自強、為曹魏立功做比喻,以安撫李靖。李靖叩頭道:“老臣請求帶病隨行?!钡S行至相州,李靖便因病重而無法再行進。 生榮死哀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情惡化,當(dāng)時也已病重的李世民親臨病榻慰問。他見李靖病危,涕淚俱下,十分難過地對李靖說:“公乃朕生平故人,對國家有功勞。如今病到這種地步,為公感到擔(dān)憂。”同年四月二十三日(7月2日),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歲。李世民冊贈司徒、并州都督,給班劍、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賜謚號為“景武”。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后唐明宗李嗣源特贈李靖為太保。 其他作品 唐衛(wèi)景武公李靖碑 家族成員
軼事典故 見微知著 李靖明察事件,善于見微而知著。唐太宗要他教侯君集兵法,后來侯君集上奏唐太宗,說李靖將反,因為每到精微之處,李靖則不教授。唐太宗聽后責(zé)備李靖,李靖卻回答說:“這是侯君集想要謀反。如今中原安定,我所教他的兵法,足以安制四夷。如今侯君集求學(xué)盡臣的兵法,是他將有異志啊。”此時,侯君集尚未有任何反跡,唐太宗似不相信。一次,朝后回尚書省,侯君集騎馬越過省門數(shù)步尚未發(fā)覺。李靖見到這種情況,便對人說:“侯君集意不在人,必將謀反?!敝霖懹^十七年(643年)四月,侯君集果然與太子承乾謀反,事情敗露后被殺,證明了李靖的預(yù)見準確無誤。 病篤難征 據(jù)《隋唐嘉話》記載,李世民征遼時,來看望李靖,李靖想要隨軍出征,但因為病情十分嚴重,擔(dān)心會拖累李世民。李世民以司馬懿老病自強、為曹魏政權(quán)立功做比喻,以安撫李靖。李靖叩頭道:“老臣請求帶病隨行。”但隨行至相州,李靖便因病重而無法再行進。 李靖雖未從征高麗,但對前線的戰(zhàn)事頗為關(guān)注。李世民進至駐蹕山(今遼寧遼陽南)時,高麗傾國出動,內(nèi)部空虛,任城王李道宗曾請求率精兵五千,奇襲平壤,李世民未答應(yīng)。事后回京,李世民詢問李靖說:“我用天下的軍隊,如今卻被小國所困,這是為什么呢?”素以出奇制勝的李靖以為李世民未能聽從李道宗的計謀,便說:“請李道宗解答?!崩钍烂裨儐柪畹雷冢畹雷谡f明了當(dāng)時的建議未被采納。李世民聽后,悵然說:“時間太快了,朕竟不記得了?!?/span> 主要成就 開疆拓土 李靖早年入秦王李世民幕府,隨之征戰(zhàn)。武德二年(619年),入蜀協(xié)助趙郡王李孝恭籌劃消滅南方割據(jù)勢力蕭銑。次年(620年)三月,擊敗開州(今四川開縣)蠻首冉肇叛軍。武德四年(621年)正月,向李孝恭獻平蕭銑十策,助其統(tǒng)十二總管兵。以功加授嶺南道撫慰大使、檢校桂州總管,于是度嶺至桂州(今廣西桂林),招撫嶺南九十六州。武德六年(623年),協(xié)助李孝恭統(tǒng)七總管兵鎮(zhèn)壓反唐的輔公祏軍,俘斬輔公祏。武德八年(625年),突厥進攻太原,李靖以行軍總管身份統(tǒng)兵萬人屯駐太谷(今屬山西)。次年(626年)四月,在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峽石擊退東突厥頡利可汗進犯。貞觀三年(629年)十一月,任定襄道行軍總管,奉命節(jié)度并州都督李勣等六總管兵分道反擊突厥,至貞觀四年(630年)消滅頡利可汗主力,將其生擒,使唐朝疆域大為擴展,自陰山北直至大漠,北方安定。貞觀九年(635年),吐谷渾入侵,李靖自請出兵,以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統(tǒng)率侯君集、李道宗等五總管兵西征,于次年(636年)平定吐谷渾之亂。 軍事思想 1.強調(diào)做好戰(zhàn)備,以應(yīng)付突然事變:李靖認為,只有做好平時的戰(zhàn)備,才能臨機應(yīng)變而立于不敗之地。他說:“若兵無先備則不應(yīng)卒,卒不應(yīng)則失于機,失于機則后于事,后于事則不制勝而軍覆矣?!?/span> 2.強調(diào)先謀而后戰(zhàn):李靖指出: “夫決勝之策者,在科察將之材能,審敵之強弱,斷地之形勢,觀時之宜利,先勝而后戰(zhàn),守地而不失,是謂必勝之道也?!碧热魹閷⒄卟恢\而戰(zhàn),則無異于“驅(qū)蒼生而赴湯火,驅(qū)牛羊而啖狼虎”。 3.強調(diào)攻守之宜因情而定:對進攻與防守兩種基本作戰(zhàn)類型,李靖不僅以“攻是守之機,守是攻之策,同歸科勝而已”的論斷,揭示出攻守二者相反相成的辯證關(guān)系,而且進一步闡明了攻守之宜因情而定的道理,闡發(fā)了“防御持久”的戰(zhàn)略思想。他說,“兵之情雖主速,乘人之不及”,但在“敵將多謀,戎卒輯睦,令行禁止,兵利四堅,氣銳而嚴,力全而勁”時,“則當(dāng)卷跡藏聲,蓄盈待竭,避其鋒勢,與其持久,” 4.強調(diào)要善于運用“奇正相變”之術(shù):李靖依據(jù)當(dāng)時戰(zhàn)爭經(jīng)驗,從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上,對奇正作了系統(tǒng)而辯證的闡述,揭示出“奇正相變”乃是“奇正”理論的精髓。他認為,統(tǒng)分作戰(zhàn)的將帥只會用正不會用奇,或只會用奇不會用正的,都不是最好的將帥,只有“奇正皆得”者,才是輔國之良將。而要“奇正皆得”,關(guān)鍵要善于運用“奇正相變”之術(shù)于戰(zhàn)爭實踐。為此,他強調(diào)在戰(zhàn)法運用上,要以“示形”之法察明敵人虛實,依據(jù)具體情勢而“臨時制變”;在兵力部署上,要從敵情實際出發(fā),做到分合適宜,奇正得當(dāng)。在戰(zhàn)爭實踐中,只要善于運用“奇正相變”之術(shù),做到“無不正,無不奇,使敵莫測”,就能達到“正亦勝,奇亦勝”的作戰(zhàn)目的。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六十七列傳第十七》 《新唐書卷九十三列傳第十八》 后世紀念 故居 李靖故居 李靖故居占地48畝,園內(nèi)主要建筑有讀書堂、妙香亭、觀稼樓、掛云樓、溢清閣、八角亭、假山、魚池、石舫、蓮花池、關(guān)中八景縮影等,而且布局合理,風(fēng)格別致。有仿《紅樓夢》大觀園之布局,取蘇杭園林之奇巧,兼具中國古代園林“南秀北雄”之特點。 1992年4月20日李靖故居被陜西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jù)《大清一統(tǒng)志》載,陜西有兩座李衛(wèi)公廟,一座在鄠縣東,一座在三原縣城內(nèi)。 浙江省湖州府安吉縣以西的落石山亦有一座李衛(wèi)公廟。是李靖平輔公祏后丹陽百姓感恩其德所修建的,宋崇寧三年(1104年)賜廟額為“仁濟”。自唐以來,當(dāng)?shù)匕傩铡胺铎胛┲敗保瑢⑵涔轱@靈的保護神,稱他為“落石大王”。 據(jù)《大清一統(tǒng)志》所載,臨潼還有“李靖營”;涇陽縣孟店鎮(zhèn)有李靖屯軍處,曾被稱為“靖川鎮(zhèn)”。 人物評價 李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tǒng)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同時,他將治軍、作戰(zhàn)又積累了一套成功的經(jīng)驗,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他寫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大都已經(jīng)失傳,后人編輯了《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jīng)七書》,是古代兵學(xué)的代表著作。 歷代評說 韓擒虎:可與論孫、吳之術(shù)者,惟斯人矣。(《舊唐書》引) 牛弘:王佐才也?。ā杜f唐書》引) 楊素:卿終當(dāng)坐此?。ā杜f唐書》引) 李淵:李靖是蕭銑、輔公祏膏肓,古之名將韓、白、衛(wèi)、霍,豈能及也?。ā杜f唐書》引) 李世民:①靖以騎三千,喋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span>《新唐書》引)②器識恢宏,風(fēng)度沖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運始,效績邊隅,南定荊揚,北清沙塞,皇威遠暢,功業(yè)有成。(《加李靖特進制》)③李靖、李勣二人,古之韓、白、衛(wèi)、霍豈能及也!(《貞觀政要》引)④得李靖為帥,快哉。(《辯跡論》引) 王珪:兼資文武,出將入相,臣不如李靖。(《舊唐書》引) 長孫無忌:李靖南定荊吳,北平突厥。(《唐會要》引) 魏元忠:李靖破突厥,侯君集滅高昌,蘇定方開西域,李勣平遼東,雖奉國威靈,亦其才力所致。(《上高宗封事》) 柳芳:太宗定禍亂而房、杜不言功,王、魏善諫諍而房、杜讓其賢,英、衛(wèi)善將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歸人主。為唐宗臣,宜哉?。ā?/span>資治通鑒》引) 常袞:武德貞觀之間,有若魏徵、王珪、李靖、李勣、房玄齡、杜如晦等,扶翼大運,勤勞王家,尊主庇人,匪躬致命,咸有一德,格於皇天,緬然長懷,風(fēng)烈猶在。(《大歷五年大赦天下制》) 劉禹錫:①靖時告老且病矣,梁公虛其心以起之,靖忘老與病,一舉虜其君,郡縣其地而還。夫非伐國之難能,起靖之難能也。靖非不克之為慮,居功之為慮也。(《辯跡論》)②太宗朝李靖、高宗朝劉仁軌,皆自宰臣,乞骸致政。其後知猶可用,復(fù)起於家。進退之間,曲盡情禮。君臣之際,良史美談。(《為裴相公讓官第三表》) 杜牧: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颎,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梁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當(dāng)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nèi),功后成於外。(《注孫子序》) 李絳:昔太宗之理天下也,房玄齡、杜如晦輔相圣德,魏徵、王珪規(guī)諫闕失,有溫彥博、戴胄以彌縫政事,有李靖、李勣訓(xùn)整戎旅,故夷狄畏服,寰宇大安。(《陳時務(wù)疏》) 劉昫:①近代稱為名將者,英、衛(wèi)二公,誠煙閣之最。英公振彭、黥之跡,自拔草莽,常能以義籓身,與物無忤,遂得功名始終。賢哉,垂命之誡!敬業(yè)不蹈貽謀,至于覆族,悲夫!衛(wèi)公將家子,綽有渭陽之風(fēng)。臨戎出師,凜然威斷。位重能避,功成益謙。銘之鼎鐘,何慚耿、鄧。美哉?。ā杜f唐書》)②功以懋賞,震主則危。辭祿避位,除猜破疑。功定華夷,志懷忠義。白首平戎,賢哉英、衛(wèi)。(《舊唐書》) 宋祁:唐興,其名將曰英、衛(wèi),皆擢罪亡之余,遂能依乘風(fēng)云,勒功帝籍。蓋君臣之際,固有以感之,獨推期運,非也。若靖闔門稱疾,畏遠權(quán)逼,功大而主不疑,雖古哲人,何以尚茲?勣之節(jié),見于黎陽,故太宗勤勤于托孤,誠有為也。至以老臣輔少主,會房帷易奪,天子畏大臣,依違不專,委誠取決,惟議是聽。勣乃私己畏禍,從而導(dǎo)之,武氏奮而唐之宗屬幾殲焉。及其孫,因民不忍,舉兵覆宗,至掘冢而暴其骨。嗚呼,不幾一言而喪邦乎?惜其不通學(xué)術(shù),昧夫臨大節(jié)不可奪之誼,反與許、李同科,可不戒哉!世言靖精風(fēng)角、鳥占、云祲、孤虛之術(shù),為善用兵。是不然,特以臨機果,料敵明,根于忠智而已。俗人傅著怪詭禨祥,皆不足信。故列靖所設(shè)施如此。(《新唐書》) 趙匡胤:唐李靖、郭子儀,皆出儒生,立大功。(《續(xù)資治通鑒》引) 何去非:唐之善于兵者,無若李靖。(《何博士備論》) 蘇洵:漢之衛(wèi)、霍、趙充國,唐之李靖、李勣,賢將也。漢之韓信、黥布、彭越,唐之薛萬徹、侯君集、盛彥師,才將也。(《御將》) 曾鞏:當(dāng)房、杜之時,所與共事則長孫無忌、岑文本,主諫諍則魏鄭公、王珪,振綱維則戴胄、劉洎,持憲法則張元素、孫伏伽,用兵征伐則李勣、李靖,長民守土則李大亮。其余為卿大夫,各任其事,則馬周、溫彥博、杜正倫、張行成、李綱、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勝數(shù)。(《上杜相公書》) 歐陽澈:使富國強兵,內(nèi)無動揺,民安如故,有如大夫種之能;轉(zhuǎn)輸供饋,外無勞民擾攘之役,有如范蠡之知;臨機果斷,折沖千里,有如周瑜之勇;度長慮逺,收功于必成,有如趙充國之守。嚴細柳之軍,有如周亞夫者;奔項羽之營,有如樊噲者;孜孜奉國,知無不為,有如房玄齡者;兼資文武,出將入相,有如李靖者,則雖愚夫愚婦亦知其可以必勝矣。(《歐陽修撰集》) 王讜:陳子曰:“衛(wèi)公之戰(zhàn)伐,無兵也。杜員外詠歌,無詩也。張長史草圣,無書也”。(《唐語林》引) 蔡襄:李靖用兵,淳風(fēng)天文,張旭草書,有唐之三絕也。其尊慕若此。(《古學(xué)篇》) 游師雄:能以功名始終,真一代之名臣也。(《衛(wèi)景武公之碑并序》碑陰) 陳亮:李靖蓋天下之奇才也。平突厥以奇兵。而太宗問何以討高麗,則欲用正兵。此其意曉然可見矣。頡利之?dāng)?,脆敵也。奇兵以臨之使之不及拒。蘇文之?dāng)?,堅敵也。正兵以臨之則彼無所用其能矣。(《酌古論》) 趙擴:昔唐太宗以西寇未平,詔起李靖,靖慷慨請行,不以老疾為解。代宗有朔方之難,圖任郭子儀,聞命引道,亦不以讒惎自疑。皆能乘時立功,焜燿竹帛,朕甚慕之。(《宋史》引) 陳元靚:隋運告終,四郊多壘。真人勃興,壯士不死。外攘四夷,內(nèi)參百揆。筑闕象山,用昭千古。(《事林廣記后集》) 歸有光:唐太宗舉兵晉陽,平隋之亂,則有劉弘基、李勣、李靖、房玄齡、杜如晦之流致其勛。(《嘉靖庚子科鄉(xiāng)試對策五道》) 王承裕:①當(dāng)唐之世,王珪謂公為“文武之才”。呂溫謂公為“仁義之佐”。公去今,八百余年,拜瞻遺像,風(fēng)神有春陽之和煦、有秋日之嚴厲;軀干有挺然而不可屈之狀、有確然而不可動之勢;建大功以定邦國,著大名以垂宇宙;固理也,王、呂之言不亦可徵哉?。ā短菩l(wèi)公遺像記》)②衛(wèi)公,真孟子所謂大丈夫哉?。ā短菩l(wèi)公遺像記》) 黃道周:靖初為隋,察唐有異。自囚上言,事已無濟。及唐為君,執(zhí)靖欲棄。靖呼英君,豈斬誼士。唐祖赦之,命征蠻地。俘斬冉蠻,俘五千計。帝喜使功,不如過利。蕭銑既降,公祏又系。霍衛(wèi)白韓,功足相比。往征劼利,僅三千騎。往取定襄,成功何易。再乘詔機,掃清一切。御史劾之,靖惟謝罪。帝悟念功,加官不議。病尚圖功,帝為流涕。唐帝股肱,李靖其臂。(《廣名將傳》) 陳子龍:自漢以后,文武漸分,然猶有虞詡、諸葛亮、周瑜、陸遜、司馬懿、羊祜、杜預(yù)、溫嶠、謝玄、韋睿、崔浩、李靖、裴行儉、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韓琦、李綱、虞允文之徒奮策儒素建功閫外,為時宗臣。彼豈必有摶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過深明古今之事,能決機宜之便耳。(《安雅堂稿》) 張彥士:靖奉命伐突厥,欲以萬騎襲之。唐儉深入敵壘,使非為之地,何能脫身得歸哉?知靖默有以全之也。其大破敵于陰山也,勇也;因其寬而襲之,智也;成功而能使儉得歸,仁也。一舉而三善備矣,夫豈淮陽(應(yīng)作淮陰)狼戾之可比?(《讀史矕疑》) 屈大均:漢唐以來善兵者率多書生,若張良、趙充國、鄧禹、馬援、諸葛孔明、周瑜、魯肅、杜預(yù)、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經(jīng),翩翩文雅,其出奇制勝如風(fēng)雨之飄忽,如鬼神之變怪。(《訓(xùn)練輯要序》) 朱軾:李靖才略非常,而恂恂如不及,以沉厚稱。雖非章句儒,亦書史之潤矣。唐書贊其闔門稱疾,畏遠權(quán)逼,雖古哲人無以尚。又言靖善用兵,特臨機果、料敵明、根于忠智而已。世俗言靖精風(fēng)角、鳥占、云祲、孤虛之術(shù),傳著怪詭,皆不足信。(《史傳三編》) 汪宗沂:如衛(wèi)公者,夙精兵略,參孫子、吳起而大其用,本太公、尉繚而善其術(shù),乃猶韜晦浮沉,不輕一試,直至出入將相,宣威沙漠、成就功名,方著為書史,傳頌其臨機果、料敵明、根于忠智而止,可謂得實矣。(《衛(wèi)公兵法輯本·序》) 薛福成:中國兵法之有專家,始于戰(zhàn)國之時,厥后漢之韓信、唐之李靖,皆有兵法傳于世,蓋此中窾要,非可鹵莽,宜有心得也。(《選將練后論》) 鄭觀應(yīng):①古之為將者,經(jīng)文緯武,謀勇雙全;能得人,能知人,能愛人,能制人;省天時之機,察地理之要,順人和之情,詳安危之勢。凡古今之得失治亂,陣法之變化周密,兵家之虛實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無不洞識。如春秋時之孫武、李牧,漢之韓信、馬援、班超、諸葛亮,唐之李靖、郭子儀、李光弼,宋之宗澤、岳飛,明之戚繼光,俞大猷等諸名將,無不通書史,曉兵法,知地利,精器械,與今之泰西各國講求將才者無異。(《盛世危言》)②古之所謂將才者,曰儒將、曰大將、曰才將、曰戰(zhàn)將。韓信、馮異、王猛、賀若弼、李靖、郭子儀、曹彬、徐達籌,大將也。(《儲將才論》) 蔡東藩:唐初名將,推李靖為第一人。靖入東突厥,頡利受擒,及征吐谷渾,伏允走死,戰(zhàn)功卓著,彪炳旗常,雖未始無將佐之贊襄,而調(diào)度有方,終歸統(tǒng)帥,衛(wèi)公固人杰矣哉?。ā?/span>唐史演義》) 徐培根等:①李靖之作戰(zhàn)指導(dǎo),最能應(yīng)機,皆因“敵情”而取勝。是以李靖之用兵,既合孫子之言“兵因敵而制勝”,“能因敵之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戰(zhàn)爭藝術(shù))”之境界。(《中國歷代戰(zhàn)爭史》)②李靖奇襲之術(shù),仍用韓信襲齊之故智,李世勣又抄截突厥后方之生命線,故東突厥迅即陷于滅亡。(《中國歷代戰(zhàn)爭史》) 崔瑞德:李靖和李世勣是整個7世紀一直相當(dāng)普遍的那種官員的代表人物,在內(nèi)是朝廷文官,在外是戰(zhàn)場武將,如成語所說的“入相出將”那樣。(《劍橋中國隋唐史》) 藝術(shù)形象 文學(xué)形象 《唐傳奇》中的《虬髯客傳》寫李靖于隋末在長安謁見司空楊素,為楊素家妓紅拂所傾慕,隨之出奔,途中結(jié)識豪俠張虬髯,後同至太原,通過劉文靜會見李世民。虬髯客本有爭奪天下之志,見李世民神氣不凡,知不能匹敵,遂傾其家財資助李靖,使輔佐李世民成就功業(yè)。後虬髯客入扶馀國自立為王。篇中故事情節(jié)和兩個主要人物紅拂女、虬髯客均出虛構(gòu),主旨在表現(xiàn)李世民為真命天子,唐室歷年長久,非出偶然,由此宣揚唐王朝統(tǒng)治的合理性。描寫人物頗為精彩,紅拂的勇敢機智,虬髯客的豪爽慷慨,刻畫尤為鮮明突出,文筆亦細膩生動,藝術(shù)成就在唐傳奇中屬于上乘。后世戲曲用為題材的,有明代張鳳翼《紅拂記》、張?zhí)?/span>《紅拂記》、凌蒙初《虬髯翁》。有李靖、紅拂、虬髯三人,后人亦稱“風(fēng)塵三俠”。 影視形象
展開表格 參考資料 [1] 唐朝為何能如此強大?看看武備你就明白了 · 今日頭條[引用日期2021-4-1] |
|
來自: 胡紹儀筆掃千軍 > 《新理學(xué)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