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院始建記 劉向軍 在前灘村村壕官路中段原前灘村小學西側(cè)約100米、西距209國道約200米之處,就是我家的地坑院。 此院始建于公元1973年。 起初,母親將所喂養(yǎng)的大母豬和11個小豬仔連窩賣掉,共得180元,此為下院啟動資金。父親雇來福建民工于當年九月破土動工,院坑挖掘至一多半,錢盡工停。 此后,父母帶領(lǐng)我們兄妹4人,利用所有的周末及寒暑假全家挖院。挖院坑,打洞坡,開窯洞,釘水窨,起滲坑,泥窯皮,盤鍋臺,砌土炕,鑿煙筒……一镢镢挖,一锨锨鏟,一擔擔挑,一筐筐攪,一車車拉。其間,大舅、三舅出力甚多,而所有窯洞的規(guī)洗均為申娃哥完成。春夏秋冬,挖院不止,歷時十一載,于公元1984年6月,全家人喜遷新院。 十一載酸甜苦辣,其間幾多汗水、幾多淚水,不能一一記述;十一載歡聲笑語,其間多少親情、多少友情,盡在不言之中。 此院既成,各窯洞皆有所司。正北窯、東北窯、西北窯、西窯,為父母及兄弟所居;東窯儲放余糧及雜物;西南偏西窯曾作養(yǎng)兔之用,后改放雜物;西南偏南窯為茅廁,兼做雞窩;正南窯為做飯之用,兼放柴禾;東南偏東窯曾做養(yǎng)牛之用,后放農(nóng)具,家人俗稱其為“牛窯”;東南偏南窯為洞坡,窯口西側(cè)有一紅薯窖,洞口內(nèi)東側(cè)為水窨:全院窯洞凡十孔。 北窯門口,院落中間,父親用磚砌成桌腿,架上水泥板作為飯桌。夏日黃昏,一家人常圍此飯桌,吃飯談笑,納涼聊天。 院落里有三棵果樹,均是母親手植:東邊的一棵是李樹,中間的一棵是梨樹,西邊的一棵是杏樹。杏樹長得最是高大,其高超出院壁,其大覆蓋半個院落。每年麥收時節(jié)杏子成熟,其實又多又大又甜——其肉也甜,其核也甜。母親必一一為各家分包杏子品嘗。 2016年夏,母親去世;父親年邁,上下洞坡不便,此院遂少居住。 2021年夏,數(shù)十年不遇之大雨使院落多有坍塌。2022年農(nóng)歷四月,長兄倡議重修此院,窯洞、院壁砌之以磚,以為百年之固。 至此,院落之風貌遂與先前大為不同,而昔日建院之情形一一如在目前,不可忘卻,特作此記,以為永憶。 2022.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