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宅風水之龍脈吉兇解辨(三) 耕田的山里人 整理 風水以氣勢而論,造化無全功,安得星辰盡是純粹,只要曉得超生而避死,蛻煞而逢生,乃為裁成造化之殊功也。以下22論從情、意、態(tài)、勢來論龍脈之吉兇。 看氣運、觀氣勢;認氣脈、辨歸局; 陰陽交、陽陰媾;氣要聚、神需注; 認得氣、看眾星;勢認龍、情辨穴; 以局會、以配止;辨脈絡、識陰陽; 依頓勒、墜纂官;兼襯貼、形氣影; 認星辰、乘龍氣;辨坐朝、接脈博; 識緩急、葬承氣;視藏露、定深淺; 觀砂水、認輔佐;承進退、接饒減; 借外氣、乘內(nèi)氣;葬氣上、安脈次; 知法葬、明承氣;論龍來、辨龍止; 認胎化、識精神;神慧識、言磋差。 十一、認星辰、乘龍氣 五星不離水土體,九星常帶輔弼隨。 土星不作倚,五星皆有撞,火木不可益,水土豈能粘。 此二段乃認星辰之總體分體而葬,以乘氣為一法。 夫宇宙間無水不生,無土不成,龍非此不成龍,穴非此不成穴,故凡龍脈入首五星雖各有體,而要之水土必不可無。古人云:或結(jié)乳,或結(jié)鉗,且要從頭頂蓋圓。凡圓平處即是土體,所謂化生腦是也。 又云:不管從頭來不來,只要金魚水蔭腮。凡水界合處便是水體,所謂蝦須、蟹眼是也。如輔兩二星亦是水土之義。蓋輔星屬金,弼星屬水,在九星中隱而不見,常隨七星之左右,故凡立穴不拘食巨武,勁頭須要輔為之。蓋兩為之承,所謂來金相水,正是此意。此是星辰之總體化合處,最當體認者也。又如葬法中曰:蓋粘倚撞,今人只相剛?cè)峋徏敝畡荻┲?,便為的當,不知古人作則用星,仍要于星體上體認,如土葬其饑,豈可脫而粘,水葬其涌,豈可緩而粘,土星倚葬則崩,木星蓋腦則破,火星當峰則烈,一或犯此,不為關煞,則為脫氣,此于星辰之分體處各有真機也。坐定坐旺坐煞,是謂坐法;全胎保胎破胎,是為作法。此條特語坐穴之法。 何謂坐壽?如今強急之能,其氣正怒,怒不可犯,則于坦表之處看其四應,可以穴則穴。昔人所謂脫煞坐宕也。 何謂坐旺?如今平鋪緩嫩之龍,其氣正弱,弱不習一乘,當于旺相處乘之,此是葬法。如蘇湖一帶,凡見岡脊堆阜起處,即為村墳墓,亦是坐旺之法也。 何謂坐煞?有如金以剛飽為煞,而剛飽之上下又無穴情,只得從剛處開金取水而坐之。又如金以火為煞,而穴情又在金火相交之處,只得挨金剪火,劈火嘴而騎之,即如騎形之法是也。 何謂全胎?如龍卸平洋,則煞氣盡脫,至入首之處,如印拿金盆之穴,又屬純陽,則用客土堆培成坡,即古開井怕見土之法,是謂全胎。 何謂保胎?如金珠嵌花答之類,半吞半吐而乘之,珠從旁入,花從正入,一廣分之氣,只取其四,是謂保胎。 何謂破胎?如今頑金孤里之類,陰氣居多,不大開深取水而成陽穴,則不可下,是謂破胎。 全胎如梧桐子之結(jié)于葉上,輕浮而胎全露也; 保胎如連子之藏于逢房,微露而大半合胎中; 破胎如栗子之包于刺包,胡桃肉之藏于堅殼,必破胎而出,乃得髓體也。挨生旁氣,成為脫殼借胎,或為子投母腹; 脫煞連生,或為借母養(yǎng)子,或為以子救母。此為乘氣中挨生化煞之妙用也。 何謂脫殼借胎?即九星論,如天罷乃孤罡,何以成胎?必開孤取水,則受氣斯脫,而水乃成胎,放謂之脫殼借胎也。 何謂子投母腹?如木星而帶蕩,水星而帶金,則原有胎育而子可投,故木不葬木,而莽木之搖蕩有水處,水不葬水,而葬水之堅實如金處,非謂子投母腹乎? 何謂借母養(yǎng)子?即以五星論,如木體帶金者,必破金取水以蔭木,是木受病不能養(yǎng)其子,而特借取水穴以蔭之,所謂借母養(yǎng)子也。 何謂以子救母?如金體而帶火者,必于金火相間之處,大開水穴以制之,昔人有取水鎮(zhèn)火之法,正謂此耳。夫金母遇火難而得水之為子者,且解且制,則煞不為我害而可化為權,又合作用中留煞為官之說矣。此非謂煞不必去也,以能剪鏟刑煞而制之,測在前可作官星,在左右便可作暖氣耳。 夫造化無全功,安得星辰盡是純粹,只要曉得超生而避死,蛻煞而逢生,乃為裁成造化之殊功也。 十二、辨坐朝、接脈博 脫龍就局納前朝,只為半偽半真; 撩山劈硬處平基,只畏直來直受。 此以前朝后勢而為乘氣中之進退消納,亦一法也。 凡葬貴棺不離脈,而此之脫龍就局者,乃入首之脈,駁雜不純,直到一二節(jié)上乃為真脈,而前朝卻可取,是朝真而入首之脈非真也,如必直頂其脈,則初年不利,當于穴中放出棺二三尺,大作堆金以納前朝,且受水法之吉,以發(fā)初年為是。 凡葬貴氣不脫脈,而此盲撩山劈硬、退出平基以為穴者,乃入首之脈陰來直硬則煞重。又如子龍作午向,謂之子午淋頭煞,則葬之必兇,故須撩山劈硬以作平基,將棺退出平基立穴,則無關煞沖棺之禍?;蜓◤膬蛇呂⑿保只蛏掀鎏摂U,下葬真棺,庶可避煞,乃為直來直受之作法也。古人有形葬,有法葬,夫順其穴之生成而葬者為形葬,或劈削或堆培而葬者為法葬,此皆古人作用之妙處,不可不理會也。 十三、識緩急、葬承氣 平洋之氣,嘗舒嘗散,須要湯中浮酥; 山壟之氣,嘗急嘗斂,當看水面蟠蛇。 此以氣之聚散緩急而認穴之微茫。 《葬書》中所云葬乘生氣者,正在于此。夫平洋之地,陽勝乎陰,故以斂而聚為有氣,如所云:“隱隱隆隆,穴在其中”之說,須要體認。蓋所謂隆隆者,正謂隱隱之中而有此豐露之象,古人取象于如酥在湯,艮有見也?!对釙吩萍獨馑?,起即隆隆之謂、酥在湯之謂也。不然則亦鋪氈展席,散漫無收而已,何謂穴乎!至如山壟之勢,陰勝乎陽,不嫌脈之不到,而嫌氣之不和,所以多煞,故須結(jié)穴之所圓融平坦,不險不迫,有如水面播蛇之狀,活而不死,靜而不動,盤旋而無直硬,渾渾一個太極之圈,則形舒氣和而煞盡脫矣。 古人所謂山壟之龍,葬氣不葬形者,正謂此意,此認穴之秘訣也。 十四、視藏露、定深淺 沒水之牛,氣仰而吹,宜乘其氣; 出洞之龍,氣直而吐,宜乘其余。 精華外露之氣如花,宜葬其皮; 精華內(nèi)釀之氣如果,宜葬其骨。 此四段以氣之緩急深淺而為葬之緩急深淺,乃作法也。 如平坦之龍脈,潛于地而微露毛脊,至結(jié)穴處特起一氣,乃吉氣之所起也。其氣從沈緩而僅浮,不宜緩乘,其為緩來,不妨安絕頂乎!譬如牛之沒水,身藏水中而偶露毛脊,特一仰而吹氣,則盡在鼻中,若稍脫之便失氣矣。此緩來之法也。 又如高隴之龍,脈行于山而勢奔氣涌,至結(jié)穴處,須要脫卸,落在平洋,氣乃沖和,所謂“來不來,坦中裁,住不住,坪中取”也。其氣從盛急而乃舒,不宜急承,其為急來,不怕葬深泥乎!譬如龍之出洞,其氣焰方盛,何可犯之;乃其氣之吐而有余焰處,則精靈之可掬者也。故宜脫球而葬榜,緩以承之。 又如氣浮于上,而靈光已露,深葬之則氣從上過,故宜淺葬。如木之有華,之之有珠,其英華盡露于外,深之則傷其質(zhì)矣。 又如氣沉于下,而皮膚粗剛,美含于內(nèi),不以深取,則氣從下過,故宜深葬。如頑金之開孤取水。 厚土之破角見金,皆于深而得之也。譬如果實之味,皮不佳而肉佳,其精釀在內(nèi),所宜深取。今人不察氣之浮沉,而概用淺葬深葬者,皆非也。 古人謂深葬發(fā)遲淺葬發(fā)速,所見誠然,但欲速發(fā)而概用淺葬,則失古人之意矣。水木龍多易發(fā),正以其氣之可淺葬耳。此又論氣之久遠者不可不知也。 十五、觀砂水、認輔佐 龍穴有陰陽,砂水亦有陰陽; 龍穴有生死,砂水亦有生死。 此以砂水之陰陽生死而論氣者也。 龍穴之陰陽生死,前已論之詳矣, 砂何以分陰陽乎?亦開面而舒坦者為陽,以反背而峻贈者為陰。譬之人然:其在正面之間,自然開面平坦而為陽,其在背面,自然反背頑硬而為陰。有面則為向我而有惰,無面則為背我而無情。非惟龍穴貴陽,而砂亦貴開陽也。 水何以分陰陽乎?如水之來去屈曲,悠悠洋洋,沉沉渾渾,則舒徐沈凝而為陽;其細如繩,其直如矢,其急如瀑布,其斜如反弓,則急透斜反而為陰。譬之人然:其血脈流通條暢,則呼吸之間自然和,吐納之際自然調(diào)適,不疾不徐,無反無逆,乃可無病而入而出,不見安閑沉靜,便是病到。 非惟砂貴開陽,而水亦貴開陽也。 砂之生死何分也?砂無論龍虎案對只是情。向朝我,有面有目有手有足,拱揖環(huán)抱,直若仆之從主,婦之從夫,有唱有隨,有呼有應,豈不是個有情有意有生發(fā)的!譬如人之相見,有卑于我而畏敬我者,有等于我而親愛我者,其面目雖各不同,而要一氣喜喜歡歡雍雍肅肅之意,無不同也??雌涿婺块_發(fā),情意頗戀,則為活動而生,否則直硬頑悍,呼之不來,驅(qū)之不去,則為無情無氣而死矣。 水之生死何分也?水之死亦以直急返逆,不顧不凝而然。 要之砂水生死又總在陰陽上見。蓋宇宙間物,總是逢陽則生,逢陰則死。又如人之結(jié)胎,男精屬陽。女血屬陰,陽貴有余,陰貴不足,是故精盛則結(jié),血虛則受,一以陽為主也,又如人之既死,母血先敗,父骨猶存,其可收納天地之氣而蔭生人者,全在父骨,非一以陽為主乎!又如大而天地,天氣為陽,地脈為陰,若非天行至健,頃刻不停,三光為照,雨露為潤,一陽來復,萬筋乃吹,則地何能生乎?是天地一以陽為主,此乃堪輿家論生死之大關系也。古來大哲見實主此間,亦論及而未嘗揭以示人,豈以千古不傳之秘,帳以神會而非以言傳者乎! 十六、承進退、接饒減 氣有虛實,法當以實投虛,以虛乘實; 氣有先后,法當先到先收,后到后收。 此二段乃以主穴之進退饒減而乘氣為一法。 前段言胎息之成,初結(jié)胎時,以陽精為主,氣為勝而形未實,故虛而屬陽,陽則不宜緩承,宜中正以乘之。如平面太陽作金盤堆果、如百般花味總居心之類是也。既成胎后,以陰血為主,形為實而氣已斂,故實而屬陰,陰則不宜急湊,宜脫脈以乘之,如珠則穴其旁、乳不可當頭是也。此以進退虛實之間論者也。 后段言結(jié)穴之所如左插先到,則氣歸于右,則宜挨右以收左砂;如右插先到,則氣歸于左。則宜挨左以收右砂。古人謂兩官齊到中乘平。氣雖耐久而發(fā)常遲,先到先收,氣從挨倚。乃迎財就祿而發(fā)常速,正是引此意。此乃饒減收放之間而論者也。 十七、借外氣、乘內(nèi)氣 傍城借主,須詳審乎樂托; 就向拗龍,當消詳乎明堂。 此二段皆借外氣以乘內(nèi)氣,乃坐向中之作法。 以龍之來不宜正受。有側(cè)落。有翻身落,不無脫去本來之勢而傍羅域或旁水城或傍祿儲峰。此皆借樂托以為主,而憑外氣以為聚散者也。故曰傍城借主。 又有龍氣直來,似正受,乃入首之處無面目,向方之處則無情,使不成局,故當看其明堂何堂開局,便當揪龍而就之,所謂以龍定穴,以水定向者,正謂水之聚處,則有明堂而成局,便當準此以定向方,不必拘拘于正受也?!稉苌敖?jīng)》云:無局不言龍??梢娋种?,即龍之所止,故有就向拗龍之法。 點穴須求三靜一動。認氣須要百死一生。此以動靜生死而識氣脈之真假,最為關要。 何謂三靜? 案對要靜,開面朝拱而無壓逼走竄; 龍虎要靜.內(nèi)向懷抱而無他顧飛騰; 水城要靜,繞環(huán)凝聚而無反背沖激。 中間惟見穴場之所。一脈活動而有精神,此則三靜一動,其穴乃真。而認氣則于穴場中看其精神。何者是其精神發(fā)越處?即如孩兒頭一般,頭上之骨皆堅,而怪囪門獨柔,一呼一吸,可浮可沉,此真生意處。 古人以化生腦不取象于頭而取象于孩兒頭者,極有味也。他如厚中取薄,薄中取厚,靜中取動,動中取靜,必皆余氣盡死,而惟此一點獨有生機,乃為生氣。不然則亦今人所稱菩薩面死鱉背之說而已,最宜細察之。 十八、葬氣上、安脈次 有弦有棱則形真,若涌若凸則氣到。 認氣難于認脈,葬脈豈如葬氣。 此乃于入首微茫處認出一點靈光之氣,為堪輿家至要,亦至訣也。前段言一入穴場當先認形,隨即認氣。如穴場必有弦棱,則蟹眼、蝦須之水乃見,始能成胎。蟹眼是凸穴,其中圓滿而起,如蟹眼然,外有蟬巽砂為之陰護,而水微見,謂之蟹眼水也。一有蟬翼砂則弦棱成矣。蝦須是窩穴,其中翕聚,如蝦須之抱掏然,外有牛角砂為之明護。而水明見,謂之蝦須水也。一有牛角砂則弦棱成矣。弦棱成則氣聚而不散,天心自然涌凸,乃成胎息。若天心沉陷,乃是花假,不成穴矣。 氣脈何以分別?凡脈之行,必須斂而有脊,乃見草蛇灰線。形雖不甚露,而未嘗無形也。凡形之有脊而斂處便屬陰,陰則有煞不可犯。平坦圓滿則為氣,如人之身服,猶按之有脊氣,則充滿遍而無凝滯,乃屬陽,陽所宜乘也,但脈易見而氣難認耳。謂葬脈不如葬氣者,正以脈犯陰而氣為陽,當葬氣也。如前所稱太極暈及天輪之說,正是氣體耳。時師多能葬脈而不能葬氣者,以其原未明此,故禍常多而福常少也。 夫茍形真穴正,而又能辨乎氣脈,測為人造福,百不失一矣。 十九、知法葬、明承氣 法葬之葬,法在形里; 會意之葬,意在形表。 此以穴情變態(tài)不一,有穴藏于拙,以人力而剪裁之者,有穴隱于微,以意向而融會之者,此之謂仙蹤,凡論氣者不可不神會也。 夫論穴先論形,乃有形不足以成穴者,如頑金而不少開窩,其剛飽豈可言穴,則當細認其中之微凹處,便為生氣,須以開孤法,大用人工,取出水窩以葬之,此全以人力而成,謂之法葬。 又如水窩太深,乃陽中之陽,不可言穴,然真氣既蓄,必然有結(jié),則宜于窩內(nèi)或填以土,或墊以石,如龍強,又或墊之以木,須用填實其窩,成個陽中之陰,取披架于其上而葬,此乃虛而實之之法。亦所謂法葬也。 又如騎刑剪燥,開孤截蕩,各各有法,亦當培則培,當削則削,宜虛而虛,應實而實之法度也,是以楊公有法葬之條。 又如有真龍正脈盡鐘于此,情勢局面亦盡會于此,乃考之穴情,測無真正入相形穴,古人一惟會其精神所聚之意。 如官坑梁上掛金斗地,乃在窮源僻塢高嶺絕頂之上,兩邊山勢俱是不止,行去且有十數(shù)里余,此亦形穴所不相者,但觀其氣勢,則兩邊龍回虎抱,前面朝對,自近案橫欄之外,一望可百里許,遠遠見鵝子尖為正朝,鴉峰峙左,大茅峙右,三陽并聳,萬峰俱朝,去水雖有一二十里,然一折一回之玄,九曲不見其去,穴下余氣。亦自成個小明常,如在平地,不見其傾,立在穴內(nèi),惟見上聚之派,天清之氣,高朗恢弘,森嚴翕聚,滬然一圣賢清高氣象,故當時則用頂門百會之穴而葬之。龍是橫來,入首處微有土金貼體,取象金斗則亦以意會之耳。 又如坑口麻榨形,龍自高山脫下平洋,闊有十余畝,下脈處雖亦有來龍發(fā)到,前面卻是一片鋪陽,其于窩鉗乳突四字,全無佐證,又無龍虎渙風掃來,不可為穴,然真龍既到,卻是大結(jié)作,當時賴仙只會其中氣正聚之處,大開深槽,闊一二丈,一長有三五丈,深辦五六足許,取象油槽,喝作麻榨形,穴頂槽頭,一取槽溝以聚氣,一取槽溝當作龍虎以蔽其風。 若論穴豈有此等?蓋亦會意作之耳,此其法又在形之外矣。 二十、論龍來、辨龍止 龍之貴賤以格辨,龍之正余以祖辨,龍之大小以干辨,故同龍論格,同格論祖,同祖論干。 龍之去住以局辨,龍之偏正以堂辨,龍之真?zhèn)我宰?。故同龍論局,同局論堂,同堂論座?/span> 前一段論龍之來處,后一段論龍之止處,皆認氣者不可不辨。 夫龍何以分貴賤也?如龍之體勢,或以五腦,或以三臺,或以華蓋,或以玉屏,或以諸軸,成何貴格則不論,龍之二三五節(jié),或長或短,而有此狀樣,便以貴論矣。要之以穴后一節(jié)為主。廖公云“穴后一節(jié)為龍格”是已。然龍有貴格而官不尊、福不永者,則多承祖分家之處不得其正耳,故須看其分祖之處為正為余,而后官之尊卑、福之遠近可辨也。分祖之處,必須起祖垂肩,成何星辰,成何品格,方為正降。又有祖龍得其正脈,而貴不列于上卿,富不侔乎敵國者,則其枝中之干,而非干中之于,故其力量終不足以攬全勝、當大任耳。蓋有百里之干,始收百里之形勝,有千萬里之干,始收千萬里之形勝,又豈可以眼前之器局分大小也。 凡論龍之來處,一當以此為準。 龍何以定去住也?夫龍必有巢穴乃播,故凡一到方所,看其城垣關鎖,局面寬圓,成個巢穴,則知龍之歸宿在此,然有于此則為正、于彼則為偏者,以堂在此不在彼也。若人所謂山歸成龍,水歸成穴,正以堂之聚處為水所歸耳。乃又有堂正而穴不真、葬不發(fā)者,以入首之蓋座在此不在被也。蓋座如木秀華蓋、青秀冠蓋、金秀寶蓋之類,猶是眾所共倚,又如樂托、祿儲、襯貼之類,亦是顯而易見,只如化生之腦、天輪之蓋、太極之暈,任其左閃右倚,俱有隱隱蓋覆之意,此是入首真蓋座也。必有蓋座而穴乃真。譬如都邑之間以龍之垣局,即城郭也,以龍之穴場,即堂廳也,以龍之座向,即臺座也。 凡論龍之止處,一當以此為準。 二一、認胎化、識精神 兇星不無夾雜,只要有胎有化; 吉曜縱然雄聳,亦要有精有神。 此言認生氣于微茫者所當致審也。 如五星得共正體無論矣,有如直硬之木而微帶泡節(jié),有水之意,如掃蕩之水,而微露墜塊,有金之意,是為逢胎,則就其母而子有靠,不為敗也, 又如火金相戰(zhàn)為天里,但看其中微有水窩,則從其微窩而大開深取,以成水體。 蓋金剛飽而用水以泄之,則以泄而化其兇也;火傷金而以水制之,則以制而化其兇也。此以人力而為化者。 又如粗版之土而微露金意,則以生而泄其氣為化,如太陰之角帶火然。金盛而火微,可周以陶熔乎金,而金反粹,則以制而成其美為化,此又生成之自然而化氣者。 如出身自不逢胎,又不逢化,則難下手矣。又如沖天之木本美,然望之而險峻,不秀不雅,是木無華。又如獻天之金至聳,然望之而頑蠢,無體無儀,是金無色。又如焰天之火亦至難得,然望之而峻贈,非筆非劍,無影無焰,是火無光。又如平天之土、漲天之水,皆是尊貴,然望之而非屏非閣,無波無紋,是土為奎而水為蕩也,何足貴哉!又如貴人在衙,形便要有個堂堂之氣象,將軍接劍,形便要有個威權模樣。又如仙人跨鶴,形便要有個清風高韻,若文而不雅,秀而不嚴,清而不高,便是無精神,亦不發(fā)福,何足貴邪!此證星辰者尤當證其精神。 大抵山有體魄,有精神,認體魄易,認精神難,此非別有大竅,未易語此。 二二、神慧識、言磋差 陵谷變遷,山川改色,造物固自有時; 控制山川,打動龍神,作用亦自有法。 今人但見先賢作用,有甚奇甚隱,而不可測度者,便以為幻妄而肆譏說,不知造化尚無定體,尚無全功,不無與時推移,豈以人為而不隨時隨俗以為之裁成者乎!昔人所謂“人不天不因,天不人不成”者,非虛語也。大如黃河南徒而氣運亦南,小如金沙灘出見而牛僧果應內(nèi)召;又大如黃河清而圣賢出,小如壺,公以時易色而兩郡人材興替隨之,此非造物固自有時乎!又如微郡之城設努樓以射五鬼,丁源之墓開油槽以應麻榨,楊公所謂如睡如蒙,或發(fā)以鐘,廖公所謂滅火滅瘟,則鑿其地,至今其應如響,此非作用亦自有法乎!凡如一枝一派山水,則可眼前而定,至于大形大勢,或以近應,或以遠應,其應驗固自有時。 蓋山水既非眼前點檢得盡,則福澤赤非眼前計量得盡也。且如前賢作用,有應之當年,亦有應之數(shù)十年及千百年者,皆不可以尋常耳目窺測。 磋乎,差乎,自非神心慧識,孰能當此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