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POINT 1. 肌肉減少癥是一種以骨骼肌含量和肌力進行性喪失為特征的綜合征; 2. 腰椎管狹窄患者中肌肉減少癥患病率較高,并且肌肉減少癥對腰椎管狹窄癥患者的臨床結(jié)局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 3. 患有肌肉減少癥的腰椎管狹窄患者的臨床癥狀可能更為嚴重; 4. 肌肉減少癥的診斷標準之一的握力大小可以作為預測腰椎管狹窄癥減壓融合術(shù)后臨床結(jié)果和跌倒風險的指標。 肌肉減少癥(Sarcopenia),于1989年,由歐文·羅森伯格首次提出用來描述與年齡相關的肌肉質(zhì)量下降,其特征是由于衰老過程而導致骨骼肌質(zhì)量和肌肉功能下降。導致肌肉減少癥發(fā)生發(fā)展的幾種可能的原因包括:活動減少,蛋白質(zhì)攝入減少,氧化應激增強和脂肪代謝改變等,而這些因素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見。腰椎管狹窄癥(LSS)是老年人口中的常見疾病,也是老年人進行脊柱外科手術(shù)的最常見原因,這導致患者身體機能下降和生活質(zhì)量受損,并大大限制了老年人的身體活動和運動。因此,肌肉減少癥與LSS之間是否存在某些關聯(lián),肌肉減少癥對LSS患者是否存在某些影響也就需要我們來調(diào)查研究。 肌肉減少癥定義和診斷的共識 使用CT掃描技術(shù)評價PLIF術(shù)后椎間融合率和cage下沉率 使用CT掃描技術(shù)評價PLIF術(shù)后椎間融合率和cage下沉率 什么是肌肉減少癥? 肌肉減少癥是一種以骨骼肌含量和肌力進行性喪失為特征的綜合征,具有導致患者身體功能喪失,生活質(zhì)量變差,乃至導致患者死亡等不良后果的風險。據(jù)報道60-70歲人群的肌肉減少癥患病率為5-13%,而8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為11%至50%,即使對患病率進行保守估計,肌肉減少癥今天仍影響著超過5000萬人,并且在未來40年中將影響超過2億。 肌肉減少癥的診斷及分期: 圖注:(1)肌力下降(2)肌肉含量下降(3)身體機能下降 符合(1)說明可能存在肌肉減少癥;通過檢查是否存在(2)可以確診肌肉減少癥,如果(1)(2)(3)均滿足,則可以診斷為重度肌肉減少癥。
本文獻為探索肌肉減少癥在退行性腰椎管狹窄患者中的患病率及其影響,進行了對照研究,研究對象包括兩組,一組由DLSS患者組成,另一組為沒有頸部及腰腿痛的對照組。每個DLSS病例隨機選擇5個對照病例,按年齡和性別進行匹配(DLSS組n= 77例(),對照組n = 385個對照),并根據(jù)是否患有肌肉減少癥將DLSS組分別兩個亞組,分別比較四肢肌肉含量,握力,椅子站立測試,站立-行走測試(TUG)測試,ODI評分和歐洲五維健康量表(EQ-5D )在內(nèi)的臨床結(jié)局,結(jié)果顯示,與對照組(12%)相比,DLSS組(24%)的肌肉減少癥的患病率明顯更高(p = 0.004)。肌肉減少癥亞組的TUG測驗和ODI評分均低于非肌肉減少癥亞組(如下圖)。最終得出結(jié)論,DLSS患者中肌肉減少癥患病率較高,并且肌肉減少癥對DLSS患者的臨床結(jié)局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 該研究在已知與健康的老年人相比,LSS患者的肌肉減少癥患病率更高的背景下,為探討LSS患者中肌肉減少癥的患病率,并確定LSS與肌肉減少癥相關的因素。篩選了178名診斷為LSS并選擇物理治療的患者,根據(jù)其是否患有肌肉減少癥將其分為兩組,然后對其進行對比分析,最后得出結(jié)論,LSS患者中肌肉減少癥的患病率約為19.7%,并且與沒有肌肉減少癥的LSS患者相比,患有肌肉減少癥的LSS患者腰椎滑脫程度更高,BMI、骨密度(BMD)和身體機能更低,且表現(xiàn)出了更嚴重的下腰痛。 該文獻作者為探索肌肉減少癥的診斷標準之一的握力(HGS)與腰椎管狹窄(LSS)手術(shù)結(jié)局之間的關系,篩選出200例因LSS需要行手術(shù)治療的患者,并根據(jù)HGS將其分為兩組:高HGS(男性≥26 kg,n = 26;女性≥18kg,n = 35)和低HGS(男性<26 kg,n = 48;女性<18 kg,n = 91)。術(shù)前術(shù)后1年分別評估其ODI,EQ-5D,VAS評分,身體機能測試(用來評估跌倒風險)。結(jié)果顯示:高HGS組的術(shù)前和術(shù)后ODI和EQ-5D評分優(yōu)于低HGS組,且用來評估跌倒風險的術(shù)前和術(shù)后身體機能測試中,高HGS組的情況改善更明顯。因此作者得出了結(jié)論,握力的大小可以作為預測腰椎管狹窄癥減壓融合術(shù)后臨床結(jié)果和跌倒風險的指標。 審稿:王慶德 供稿:邵 哲 編輯:張振輝 1. Cruz-Jentoft AJ, Bahat G, Bauer J, et al. Sarcopenia: revised European consensus on definition and diagnosis. Age Ageing. 2019;48(4):601. 2. Park S, Kim HJ, Ko BG, et al. The prevalence and impact of sarcopenia on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Bone Joint J. 2016;98-B(8):1093-1098. 3. Matsuo S, Kawakami M, Minetama M,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Sarcopenia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Spinal Stenosis. Spine (Phila Pa 1976). 2020;45(17):E1105-E1110. 4. Kwon JW, Lee BH, Lee SB, et al. Hand grip strength can predict clinical outcomes and risk of falls after decompression and instrumented posterolateral fusion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Jul 2]. Spine J. 2020;S1529-9430(20)30953-0. |
|
來自: 女巫的小黑貓咪 > 《醫(yī)學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