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天私信問上熱下寒的人比較多,所以今天我們再講講上熱下寒到底是一個什么情況?所謂的上熱就是我們上焦表現(xiàn)出熱像,例如鼻子干、眼睛也干,口腔經常出現(xiàn)潰瘍,口干、咽燥、口苦這些癥狀,同時像心煩、失眠也是上焦有熱,熱擾心神所導致的。下焦有寒呢?就是我們腰以下比較涼,像腿涼、腳涼,便溏 小便清長等等。上焦指的是什么呢?上焦有熱是指心火盛,因為心為陽中之陽,所以說上焦的熱都是心火所導致的,下焦的主要臟器是腎,腎主藏精,主水,下焦有寒基本就是腎陽虛。有人認為,下焦有寒是腎水不足,不能上濟于心,其實臨床來看,并不是多數(shù)。下焦有寒是腎陽虛地做法,因為腎陽虛,不能鼓動腎水上濟于心,造成的心火獨亢。 那么一般針對這類上熱下寒的患者呢,就是要交通心腎。怎么交通呢。 大家記住,上焦 中焦和下焦是我們人體的三焦,而上焦和下焦的溝通需要我們中焦的斡旋,所以針對上熱下寒。清上焦的人,咱們可以用黃連和黃芩等,黃芩擅清上焦之熱,而黃連擅清心火,是我們的心經的引經藥,這兩味藥就可以解決上焦熱的問題。 下焦的寒呢,一般多選用附子和肉桂,肉桂的這味藥是引火歸元的,引上焦之火歸下焦來溫腎水,使腎水不寒,引火歸元,藏于我們的腎。附子和肉桂配合呢,鼓動腎陽,使我們的腎水不寒以后,上濟于心來制約我們的心陽,來補充我們的心陰,這樣我們的上火也不熱了,下水也不寒了。上下解決了,這并不算完事,還有咱們說的中焦的斡旋,也就是我們中焦的氣機一定要通暢的。我們的中焦脾主升胃主降,當我們脾主升的時候,也有助于我們的腎水在腎陽的鼓動下,來上濟于心,而胃降的時候使我們的心火在胃降的前提下才能下聚于腎,使腎水不寒,而鼓動我們的腎陽來溫煦我們的腎水。 所以說我們要調暢氣機,用什么來調暢我們中焦氣機?一要溫補脾氣,我們一般的白術和茯苓既能夠健脾,又能夠利濕,以防止脾虛濕盛來阻滯氣機。另一方面我們李東垣在《蘭室秘藏》中所說了兩句話說,和胃者用生姜,和胃者用陳皮,和胃者用半夏。但是咱們用了附子,就不能用半夏了,因為這屬于十八反。所以白術、茯苓、陳皮三味藥稍微加點生姜,就能夠使脾氣升胃氣降,這樣也能鼓動我們的腎水上濟于心,隨著胃降而溫煦我們的腎陽,使腎水不寒。 同時大家記住,肝主疏泄體現(xiàn)出一個什么概念?也就是要根據(jù)患者的年齡及情況,考慮是否配合上疏肝,因為肝主氣機的生發(fā),而我們中焦氣機的通暢的過程中,也有賴于肝的疏泄,所以最后配上些柴胡和郁金,這兩味藥既能入氣分又能入血分,疏肝理氣以解郁。這樣中焦下焦上焦的溝通得暢,上焦之火,能夠下交于腎水,上濟于心,使我們上下得通、陰陽得順、氣血得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