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天寶禪寺 文 西山旦紅 早在1986年的時候,就聽湖溪的幾位長者師友談起過天寶禪寺。也聽說寺院已然破敗頹廢。由于時間不夠,又加上自己對佛教寺廟一類興趣不濃,盡管吳力誠老師極為推崇并愿意陪我去看看,還是未能成行。但那個地方,那個名字卻一直不曾抹去。 一直到了今年的冬季,終于抽了一點間隙時間,上去探訪了一次。 搜了“百度”,是這樣介紹的: 天寶禪寺始建于1943年,由湖溪村富商張云松籌建,并延請?zhí)炫_國清寺的杜學誠為住持。1947年天寶禪寺建成,即成了當?shù)孛麆x。后歷“文革”浩劫,加上年久失修,寺院受損嚴重。1990年4月,年輕的光泉法師在前往上海佛學院求學的途中,路過此地,見處處斷垣殘壁,寺內只一名居士常住看護,于是提出了一些修繕意見。這位居士便邀請他擔任這里的住持。見居士誠心,也覺得與天寶禪寺有此因緣,年輕的光泉法師便慨然應允,成了天寶禪寺的住持。于是法師一邊求學一邊著手寺院的建設與復興。在他的主持下,天寶禪寺煥發(fā)出了活力,現(xiàn)在的天寶禪寺,已經新建成了天王殿、華嚴殿、念佛堂、南北廂房等建筑。目前正在建設的還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鐘樓、鼓樓、方丈樓、客堂、放生池等。 其實禪寺就在湖溪鎮(zhèn)的東北邊上不到兩公里路。接近寺院山門,這里正在大興土木。挖機車輛忙碌穿梭。于是我棄車步行進入寺內。 還沒進院,遠遠傳來聲聲連綿梵音。這里正在舉行佛會,一群僧人及各地信眾正在華嚴殿專心唱經。 冬天的暖日下,雖然周圍樹木已經不是郁郁蔥蔥的翠綠,但那蕭瑟蒼涼與這佛經唱誦也可匹配,讓人止語靜聽。 現(xiàn)在的僧人,比起傳統(tǒng)意義上的“佛教徒”,比起歷史上的那些大德高僧肯定不可同日而語。今天的高科技,今天的浮躁萬象,肯定會對他們產生不可避免的影響。而那些“居士”“信眾”也各懷心態(tài),歷來是復雜的:有靜心向佛、研究學問如李叔同,有試著了解佛教、增加知識如我等,有求得心安、度過余生如那些老者,有遇到人生難題避世偷安如部分所謂的官佐商賈,有為子孫家人祈福增佑、換取健康平安如那些大部分男女,還有根本不知來此何事只是跟隨大流的如那些眼神迷離的“信徒”,…… 世界上的宗教,林林總總,無非勸人向善,撫慰心靈,說是能修來世,福佑眾生,那是人們的善意愿望。“信”是前提,“誠”是門檻,“修”是過程,“報”是結果。當一個人意氣風發(fā),躊躇滿志時,往往用不到,而當遭遇挫折,面臨選擇時,往往會求助于它。這也正是人類社會有那么多的宗教,而且許多人堅信不疑的原因。 世界是豐富的,生活是多彩的,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各不相同的,但愿各自都有個心靈的安放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