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是大眾藝術(shù) 書法界有些人認為,楷書算不得書法,寫得再好都只是算子書;只有那些別出心裁,龍飛鳳舞寫出來的東西才算是書法。甚至說什么曲高和寡,高深的藝術(shù)只有極少數(shù)人才能欣賞,認為大眾欣賞的就不是藝術(shù)。其實,曲高和寡的真正含義并不在此。真正有生命力的藝術(shù)都是為大眾服務的。 書法就是書寫的法則,就是筆法、字法、章法、墨法,楷書同樣要講究這些法則,所以,我們認為楷書是大眾藝術(shù),是學書法必不可缺的一門課,在書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實,楷書既是最基本的又是最高深的書法。因為是最常見所以最基本,因為被大眾接受,就來不得半點虛假,稍微有點書法審美能力的人,都能辨別出楷書的優(yōu)與劣,所以說楷書又是最高深的。 唐人張懷瓘在《六體書論》中談到楷書說:“大率真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走。其于舉趣蓋有殊焉。夫?qū)W草、行、分不一二,天下老幼悉習真書,而罕能至,其最難也”。張懷瓘用人的動態(tài)比喻真、行、草三種字體,真書像站立,行書像走路,草書像奔跑。它們所取的要領(lǐng)是不同的。張懷瓘還說到唐代學習行、草及八分書的人很少,只占一、二成。普天下老幼都學楷書,而很少有成就高的,證明楷書是最難寫好的。 楷書又是初級審美的最高典范,學習楷書能夠了解隸定以后文字的本形;楷書是研究文字規(guī)則和審美規(guī)則如何結(jié)合的基礎(chǔ),通過楷書能掌握書法的基本技巧;通過楷書能認識中國文化托于文字反映的基本審美思想。 楷書還是一種集大成的字體,而且也是一種通行的字體。學習楷書實際上是學習書法的捷徑??瑫鴥?nèi)部凝結(jié)的書法理論非常豐富,遠多于其他書體。學習楷書就是直接學習最先進的成果。這里并不否定不學楷書也可以學好書法的觀點。只不過是通過實踐證明,不學楷書的人多數(shù)往往形成書寫毛病,且積習終身,難于登堂入室,難以具備大師級秉賦。 楷書顧名思義又是一種標準字、法則字。這種字體的價值不是在于被推廣,而是在于楷書被推廣千年之后,至今再沒有發(fā)生根本的變化,字體被鎖定了。加上篆隸書在當代不常應用,學起來很難湊效。因此,特別是從事書法教育的人,更應該懂得這一點。初學者尤其是這樣,就像小孩學步,如果連站都不行,還怎么能走和跑呢? 學習楷書,特別是毛筆楷書,需要下很大的決心,花很大的力氣。不然,很難堅持下去。人們都說寫毛筆字很難,寫正楷更難。寫楷書筆畫要求嚴,結(jié)構(gòu)規(guī)則多,不僅不能急于求成,而且不能有半點馬虎。確實不容易做到。但做到了卻是一種很好的磨練,也是一條最佳的捷徑。 要學好楷書,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首先要有嚴謹?shù)膽B(tài)度,須一絲不茍;還要耐得住寂寞,不得急促浮躁;更要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要選擇比較適合自己審美觀的名家碑帖,忙里偷閑,擠出時間,不斷臨帖,讀貼,比較,分析。初學者切忌隨主觀意愿隨意練字,隨意練字往往是重復錯誤,就會背道而馳,漸行漸遠。 學好楷書必須掌握方法。 楷書須當行、草寫,要快寫,既要注重筆畫的細節(jié),又要注意書寫的速度和力度。否則就會僵化,沒有生氣。 清人宋曹在《書法約言》中說:“楷書如快馬斫陣,不可令滯行,如坐臥行立,各極其致?!蔽簳x人寫經(jīng)行筆疾澀,殺鋒入紙,入木三分,從不臃腫含糊。 學書法最宜先從寸楷入手。蔣和《書法正宗》里說,初學楷書,先宜寫五公分左右見方之大楷最為適合。字太大則浪費紙張墨汁,字太小又難于控制筆力。 學楷書必須講究筆法。 宋人姜夔在《續(xù)書譜》中說:“真書用筆,自有八法,吾嘗采古人之字,列之以為圖,今略言其指:點者,字之眉目,全藉顧盼精神,有向有背,隨字異形。橫直畫者,字之體骨,欲其堅正勻靜,有起有止,所貴長短合宜,結(jié)束堅實。撇者,字之手足,伸縮異度,變化多端,要如魚冀鳥翅,有翩翩自得之狀。挑剔者,字之步履,欲其沈?qū)?。晉人挑剔或帶斜拂,或橫引向外,至顏、柳始正鋒為之,正鋒則無飄逸之氣。轉(zhuǎn)折者,方圓之法,真多用折,草多用轉(zhuǎn)。折欲少駐,駐則有力;轉(zhuǎn)不欲滯,滯則不遒。然而真以轉(zhuǎn)而后遒,草以折而后勁,不可不知也。懸針者,筆欲極正,自上而下,端若引繩。若垂而復縮,謂之垂露。”他的論述雖不及孫過庭《書譜》博大精深,但比較切于實用。他曾根據(jù)楷書的八法(即永字八法)把古人的字羅列起來作為圖解,得出一些要點:點是字的眉目,重要的在于顧盼精神,有向、背動態(tài),隨著字的不同改變點的形態(tài)。橫、豎是字的骨架,要讓它堅挺、端正、勻稱、安穩(wěn),重要的是長短要合適,交接處要穩(wěn)固。撇、捺,是字的手足,伸、縮各個不同,變化多端,要像魚的鰭、鳥的翅膀一樣,有翩翩自得的狀態(tài)。挑剔等筆畫,是字的步履,要讓它沉實。晉朝人寫挑剔時或帶有隸書的波磔,至初唐歐陽詢父子還有這樣的筆法,或者自然地向外抽筆而出,到顏真卿和柳公權(quán)才回鋒向內(nèi)上方挑出,全用中鋒,這就失去了飄逸的氣息。轉(zhuǎn)折的筆法主要在方、圓。楷書多用折,草書多用轉(zhuǎn)。折筆時要略作停頓,這樣才有力量。轉(zhuǎn)要快,不可滯留,滯留則不遒勁了。然而真書有時也用轉(zhuǎn),這樣才顯得遒媚,草書有時也用折,這樣才顯得剛勁,學書者不可不知道。豎畫懸針作時,筆要極正,像被重物拉起的繩子。如果末端又回鋒向上了,那叫做垂露。姜夔在這里把筆法做了比較細致的講解,他的這些說法對后世影響比較大。 楷書更要講究章法。 有的人認為楷書如排算子,沒有章法。其實這是根本不懂章法的觀點。明人蔣驥在《續(xù)書法論》中談到楷書章法:“觀古人之書,字外有筆、有意、有勢、有力,此章法之妙也?!队癜媸小氛路ǖ谝唬瑥拇嗣撎?,行草無不入彀。若行間有高下疏密,須得參差掩映之跡?!边@段話的意思是說,楷書的章法最難,無論是橫豎成行還是有豎行而無橫列,都要求字與字之間的顧盼呼應。古人曾用“大九宮”來說明這個問題,即上、下、左、右之字都與中間一字呼應。這不是一個死方法,只是用來考察和說明字里行間的關(guān)系。 楷書同樣可以寫出神采、氣勢、韻味。 宋人姜夔《續(xù)書譜》中指出:“真書以平正為善,此世俗之論,唐人之失也。古今真書之神妙,無出鐘元常,其次王逸少。今觀二家之書,皆瀟灑縱橫,何拘平正,且字之長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齊,孰能一之?謂如“東”字之長,“西”字之短,“口”字之小,“體”字之大,“朋”字之斜,“黨”字之正,“千”字之疏,“萬”字之密,畫多者宜瘦,少者宜肥,魏晉書法之高,良由各盡字之真態(tài),不以私意參之耳。” 這段話舉出以鐘繇、王羲之為代表的魏晉真書瀟灑縱橫、各盡字之真態(tài),來對比唐人一味求平正的失誤。姜夔 的見解是很正確的。漢字雖然叫方塊字,但實際每個字短長、肥瘦各異,疏密欹正不同。作真書切不可截鶴續(xù)鳧,令其整齊劃一,布若算子,失盡字本身的勢態(tài)。唐人以書判取仕。士大夫追求功名,故限制了在正書中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因而字形呆板。姜夔所謂“私意”,正是指唐人的這種明顯的功利目的。 是不是字寫得好就是書法家,或者只有進入某某書法家協(xié)會才算是書法家?也不盡然。確實有些高手在民間,因為觀念的原因,就沒有加人某某書協(xié)。也有憑著偶爾的機會進入某某書協(xié)的人,平時卻很少練字,而且書法水平并不高。 只有專心致志一輩子從事書法事業(yè),而且有深厚的造詣,才能算是真正的書法家??瑫谴蟊娝囆g(shù),如果連楷書都寫不好的人,也就是連大眾藝術(shù)都不懂的人也算是書法家,那么,書法家就太貶值了。 歷史上的書法家往往又是一位政治家、文學家、或者詩人、學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