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沙漠中帶尖刺的仙人掌、深海的安康魚、哺乳動物腸道內的大腸桿菌出自一個共同祖先嗎? 你又知道為什么修建鐵路時,隔段距離要建個涵洞或橋梁嗎? 這兩個冷知識都與物種的生殖隔離有關。生殖隔離讓地球上的生物看起來千差萬別,多姿多彩。這些有趣的知識都可以從《王立銘進化論講義》獲得。 《王立銘進化論講義》把你覺得高不可攀的進化論拽到眼前,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它神秘的面紗揭下——它不再是什么難搞的生物學理論。 王立銘教授曾在得到開設進化論課程,此書可以說是脫胎于這門課程,經過更多的錘煉才與大家見面。書里從微觀的基因,到宏觀的生物、環(huán)境,詳盡地解釋了進化論的奧妙。進化論的公理體系圍繞四個環(huán)節(jié):可遺傳的變異、生存競爭、自然選擇、生殖隔離。生物的繁衍生存都圍繞這四個環(huán)節(jié)展開,生物需要的資源能量、生存策略、環(huán)境互動都和它們息息相關。 如果說人生的三個大問題是我是誰,從哪里來,要去哪里,那么這本書很好地解決了第二個問題:從哪里來。
從小到大,對于達爾文進化論的理解,莫過于物競天擇這四個字。若以為這就是整個進化論的主旨,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物競天擇本身是對進化論的一種扭曲。 達爾文進化論中提到的物種競爭包括三個維度:物種內部的生存競爭,物種間的生存競爭,物種與環(huán)境間的競爭。物競天擇的物競,恰恰只闡述了最狹隘的一種:種內競爭。 物種間的競爭不難理解,然而與環(huán)境的競爭,可能是大部分人想不到的。環(huán)境競爭,是將生物放入大環(huán)境中,考察它如何在環(huán)境中獲得生存資源,不斷延續(xù)后代。比如在極寒環(huán)境下,動物長出厚厚的皮毛來御寒。 另外,競爭也并非我們人類想象的是刀光劍影,不死不休的那種。相反,它也可以是一種共生互利的。常見的就像蜜蜂采蜜,又幫助花粉傳播。蜜蜂和花之間就達成了一種互利的關系。 不要把競爭看作敵對關系,競爭的含義遠比這廣,若是放在人類社會同樣如此。沒有永遠的敵人,但有永遠的“利益”。這種利益需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基礎上,不違背道德法律,符合社會規(guī)范。在此基礎上,比起敵視,不就有了更多選擇?
你如果看過《自私的基因》,那我勸你還是把”自私“兩個字給扔了吧。自私,屬于人類的道德體系,基因的出現(xiàn)遠早于人類。沒有基因,就沒有人類,沒有整個地球物種。 而人類居然傻呵呵地拿著自己的道德體系去評價基因?這是心太大,還是太嘚瑟?真以為自己站在生物鏈頂端的王者? 王教授也對此書的名字頗有意見,為了賣書取了個吸睛的書名,把自私冠在了基因頭上,引得人們又把自私刻在心里,凡事都用”自私“二字來開拓。實在是影響不好。 《自私的基因》作者自己也說其實《永生的基因》才更恰當,但是改也改不了了……書太熱門…… 基因不存在自私這種想法,它只貫徹一個目標:傳遞遺傳物質,復制繁衍,達到存續(xù)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存在競爭,如同上文所說競爭涵蓋的不僅是爭斗也有合作共贏。 如果基因真如人們所說的是自私的,那么為什么人類身體里會出現(xiàn)癌細胞呢?癌細胞不就阻礙了基因生存了嗎?甚至還會妨礙延續(xù)呢。 歸根結底,還是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到進化論,不要過多的用人類的道德去做評價。內心戲太多不好。
《王立銘進化論講義》內容非常豐富,從進化論還延伸到系統(tǒng)論、組織論。整本書的信息量很大,無法濃縮在一篇文章里。 后續(xù)兩章的內容已經不局限在生物學上的進化論,而是將目光放到人類文明和商業(yè)活動中,以進化論的角度獲得啟示:人類如何組建更好組織,激活個體活力,同時達到共同目標,又如何創(chuàng)新,避免走入進步的陷阱。 進化論講義已不僅僅是進化論,拓寬視野、聯(lián)系實際它都能給予提示。 讀一遍是不夠的,需時翻時新。 【文/云玖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