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家長”,雖無奈但常用的教育手段 小編語: 在班級日常管理中,一些班主任遇到學生違紀就會“請家長”到學校,想讓家長協助教育,而處于青春期的學生非常反感“請家長”,甚至有不少副作用。 老師們“請家長”是教育的一種手段,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教育環(huán)境下不得不采取的一種教育方式。但從孩子的心理特點、交流內容上,確實需要老師、家長注意方式方法。如何運用“請家長”的教育手段,如何處理好老師與學生家長的關系,也是班主任老師研究的重要課題。 老師們普遍認為,孩子的教育是家長和學校共同完成的,不能把孩子全部推給學校,需要家長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對于學生的違紀,要共同使孩子認識錯誤,從而改正錯誤。在與家長們交流中發(fā)現,絕大多數的家長能認識到孩子的教育不能單靠學校、教師,能經常與教師聯系溝通,形成家校共育機制,共同促進孩子健康發(fā)展。 從家長的心理來看,把孩子交到老師的手里,實際上是一份信任,一份希望,同時還有一份擔心,擔心在眾多的孩子中自己的孩子得不到老師的關照。因此,家長們常常會想方設法與老師搞好關系,以期達到讓老師多關照一些自己的孩子,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為了孩子,在與老師的關系上,許多家長甘為弱勢。 對于孩子犯錯,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畢竟是孩子,有點錯誤改了不就行了嗎?他們希望老師自己能與孩子協商解決的事情,就別把家長從繁忙的工作中摻和進來了。也有一些家長有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對孩子的教育聽之任之,放任自流,一旦孩子上了學,進了學校的門,就對孩子的教育不管不問。有的家長存在護犢子心理,一聽說孩子在校犯錯違紀,只聽信孩子的話,不了解真實情況便對學校橫加指責,甚至對老師進行威脅,這是錯誤的行為。 有的老師在處理學生問題時動不動就請家長,被“請家長”的學生常常認為是很丟臉的事情,處于青春期的學生非常反感“請家長”,甚至有不少副作用。老師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要慎重使用“請家長”,需不需要請家長,應該根據情況而定。有些事情在沒有家長介入的情況下能處理好,就不用請家長到校,可能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學生嚴重違反了紀律,造成不良影響,在學校給他人造成了傷害,或者受到了他人的傷害,或頂撞老師、打架斗毆、考試作弊、故意破壞學校財產、違反國家法律等大錯誤,必須采取措施嚴厲處理的,一般要請家長到校配合教育,或把孩子帶回家進行反省,學校再根據錯誤性質、情節(jié)輕重、認錯態(tài)度等做出處理決定。 班主任“請家長”的目的是通報情況,當面把事情說清楚,讓家長協助教育。老師把家長請到學校以后,要注意維護其自尊心,耐心對待,引導他們客觀地對待問題,實事求是地看待孩子的優(yōu)缺點。不要傷害他們的感情,不可使他們難堪,避免他們產生消極對立的情緒,增進他們對教師的理解。學生讓家長接回家,其實也是一種懲罰的手段,讓孩子知道,老師和學校對他的容忍是有限的,做了錯事一定要承擔責任。 在與家長溝通時,既要開誠布公又要講究策略,決不能將孩子的過錯牽扯到家長并指責家長。有的老師與家長交流時,不給家長說話的時間和空間,總是自己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抽出一點時間給家長,家長會把整個心掏給你。在這方面本人有深刻體會,我在接手新班后,為了打開工作局面,和家長們協調好關系,曾利用暑假騎著摩托車對學生進行家訪。起初也有一些學生存在誤解,以為老師要到家里告狀,不太情愿。我堅持做了幾個家訪以后,很快在同學們中間傳開,打消了他們的顧慮。這項活動歷時20多天,累計行程400多公里,贏得了學生的尊重,得到家長們的普遍支持和認可。 老師在與家長相處時,要尊重家長,以禮相待,不論去家訪還是請家長來學校來了解情況,要謙虛謹慎,以禮相待,不要以內行自居。對家長反映的問題耐心傾聽,真誠交流,充分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交流過程中語氣委婉,謙虛誠懇,接納家長的合理意見。尤其對“后進生”不能用成績來否定一個學生,盡量發(fā)現其閃光點,看到孩子的進步愿望。 處理好與學生家長的關系,關系和諧,有了問題也好商量;關系生疏,有了問題就很麻煩。因此,老師和線上家長關系處理,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 工作室主持人: 張勝利,中學高級教師,河南省駐馬店市第一高級中學心理咨詢室主任,駐馬店市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全國知名班主任,著名德育專家,著名勵志演講專家,教師培訓師。全國名師工作室聯盟常務理事,教育部班主任示范班課程專家,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特聘專家,河南最具智慧力和最具影響力班主任,省級優(yōu)秀教師,省級名師,省級骨干教師,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 《新班主任》封面人物,《班主任》欄目人物,《河南教育》班主任之星欄目人物,《教育時報》班主任欄目撰稿人。2010年度“感動天中”十大人物。專著《班級主流文化的魅力》《班級主題活動開發(fā)與應用》《班級管理慢功夫》《漫步心靈》《立德樹人 師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