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說過,所有的關系都是泡沫,一觸即破。 表面上,你跟他的關系特別好,那也僅僅是表面上的關系罷了,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況,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表面的關系都會煙消云散,或者發(fā)生一百八十度的反轉。 有人會說,跟外人的關系會改變,可跟親人的關系,絕對會長久。 像這樣的觀點,終究是有失偏頗的。外人是人,親人也是人,只要是人,雙方的關系就會有好有壞,哪怕反目成仇,也是你我無法改變的現實。 父子之間會相互爭吵,母女之間會反目成仇,親兄弟之間會明算賬,親姐妹之間會互相套路,親人之間也會相互提防。親情關系,也不見得那么純粹。 要想保持一段良好的關系,那我們就不能寄希望于“一廂情愿”。像這種寄情于一廂情愿的人,往往會受到生活的毒打以及現實的打臉,落差極大。 為人處世的第一秘訣,應該就是懂得“先做人,再做事”。 親人之間,就算關系再好,也不要做這些事兒,這才是會做人的體現。 02 親人之間關系再好,也不要談“利益”。 利益是一把刀,割斷所有的感情聯系;利益是一把雙刃劍,看似能讓你獲益,實際上也能給你樹敵;利益是一面照妖鏡,直接照出了人性的丑惡。 跟外人談利益,那是很正常的事兒。因為我們跟外人沒有關系,要么談感情,要么談利益,反正不會交織在一起,更不會讓人內心糾結。 說得難聽一點,跟外人的利益關系,如果談得攏,那就談下去。可如果談不攏,那就一拍兩散,江湖再見,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但是,跟親人談利益,那就是自討苦吃的行為了。 首先,是因為親人跟我們有親緣關系。在這層關系的基礎上,如果再加上利益關系,未免顯得有些別扭了。 其次,是因為親人之間本就距離很近,稍有不慎,人與人之間就會互相傷害,就像刺猬一樣。而利益,則會加重互相傷害的趨勢。 所以說,對于關系再好的親人,也不能與之談利益。 03 親人之間關系再好,也不要“頻繁往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一種“厭惡”的心理。尤其是對于那種經常接觸的人與事兒,內心更會產生出嫌棄感。 就拿婆媳關系來說,為什么婆婆和兒媳婦的矛盾,會成為千年來無法調解的死結呢?一個根本原因,兩個次要原因。 根本原因在于,兩個同性且沒有血脈關系的親人,會因為關系過近以及需求出現矛盾而相互爭執(zhí)。 次要原因在于,一是三觀不同的隔閡,二是互相看不順眼的傳統(tǒng)習慣。 試想,身為兒媳婦的你跟婆婆互相看不順眼,而且還經常往來,那不就是火上澆油嗎? 同樣的道理,對于其他的親人,我們也要做到少點往來。往來的次數少了,矛盾就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能更加和諧。否則,爭吵就會不休,關系就會惡化。 04 親人之間關系再好,也不要說出“心底話”。 有人說過這么一句話:“當你要做某件事的時候,哪怕對于神明,也不能全盤托出?!?/p> 這番話引起的爭論其實挺大的。為什么我們要把秘密深藏于心間,為什么我們不能對身邊人,甚至外人,說出實話呢? 很遺憾地說,那些習慣說實話,甚至把心底秘密全盤托出的人,往往會受到別人的覬覦。往壞一點的方面來說,會引來別人“見不得人好”的心理。 比如說你要做生意,要投資某個項目,那你跟身邊的親戚或者兄弟姐妹說太多,別人會怎么想呢? 首先,別人會覺得你有項目也不帶他們做,過分自私,然后仇恨你。其次,別人會覺得你故意炫富,讓他們難堪,所以別人會對你產生“羨慕嫉妒恨”的心理。 做人,沒必要說太多,也沒必要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有些時候,把秘密藏在心底,或許你和他們之間的關系會更好。 05 親人之間關系再好,也不要“一廂情愿”做人。 你覺得他跟你的關系不錯,這僅僅是你“覺得”而已,跟別人其實毫無關系。如果按照自己的感覺去“一廂情愿”做人,那很容易會被人辜負。 有太多的真心,都喂了白眼狼;有太多的真情,根本毫無結果;有太多的真愛,最后反目成仇。 一個人,要想更好地維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那他就得堅持“適當原則”。 有些事兒,做到差不多就可以了。有些感情,付出七分就夠了,還要有三分真情留給自己。就跟吃飯一樣,你吃得太飽,總是會噎著的。 做人,可以真心,但不能過分真心,該保留的地方,依舊要保留。否則,吃虧了,那結果就只能是自作自受了。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