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 黃開斌 陽氣是生命的根本,養(yǎng)生就是要養(yǎng)陽。同樣,治病和養(yǎng)病也是要養(yǎng)陽。甚至,養(yǎng)老和抗衰也是要養(yǎng)陽(這個將另述)。 01 現(xiàn)代人大都是陰盛陽衰, 故要養(yǎng)陽氣 這一切,都是陰盛陽衰的表現(xiàn)。人體籠罩在疾病氣勢洶洶的陰霾之下,陽氣虛衰,所以會出現(xiàn)這些癥狀。時至今日,上面那些癥狀似乎不再專屬于久病體衰的人,我們正常人也或多或少地分得了上述癥狀中的幾種。現(xiàn)代人為什么會陰盛陽衰呢?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人是天地所生的,天以氣養(yǎng)人的陽,地以食物養(yǎng)人的陰。我們可以看看周圍的環(huán)境,污染太嚴重了,在這種質量的空氣中呼吸,我們的氣血生產或質量自然不會很好,其陽氣肯定會受損。另外,我們餐桌上的食物精美而豐富,而且大多是雞鴨魚肉等“血肉有情之品”,雖然能滋陰,但含自然之“陽氣”是不足的,加之要消化掉這些“肥甘美式”是要耗費身體大量的陽氣的。在這種生活中,很多人的體型都富態(tài)起來了,但精神頭卻不能跟著提起來。 這一點提示我們:我們應該調整呼吸和飲食,以養(yǎng)足身體的陽氣。在呼吸方面,應該多去呼吸那種帶著上天的靈氣和草木萬物的生氣等有生機的新鮮空氣;在飲食方面,要利用食物的特性來幫助陽氣的生發(fā),比如,體內有濕氣是現(xiàn)代人的通病,濕為陰邪,能遏制陽氣,扶陽氣可以祛除身體內的濕氣,濕氣除掉了,陽氣自然生出來。此外還要注意食物的搭配,比如,酒與葛花同飲,可免醉酒;寒涼之性的螃蟹等,要少吃。生活中的這些細小問題,我們只要稍加留意,健康就能前進一大步! 精神屬陽,肉體屬陰,現(xiàn)在的精神過度宣泄,也致使二者不平衡,陰盛陽虛,就出現(xiàn)了中醫(yī)所說的“形勝氣”的現(xiàn)象,《黃帝內經》講:“氣勝形者壽,形勝氣者夭。”也就是當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無法完全駕馭形體的時候,他就會生病,而且難以治愈。 《黃帝內經》還告訴我們:動屬陽,靜屬陰?,F(xiàn)代人的身體缺乏正確的鍛煉,使人體變得靜多動少,陰氣過剩,兩者相加會同時傷害人體的陽氣,導致我們的身體呈現(xiàn)出病理性的陽虛狀態(tài),使我們的陽氣比古人更虛。 萬物之生由乎陽,萬物之死亦由乎陽。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所化。然而,我們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生活給我們的陽氣實在太少了,因此我們今天才會有各種各樣的疾病纏身。 02 無論養(yǎng)生還是治病, 都重在扶陽或養(yǎng)陽 人的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一是足夠的氣血;二是暢通的經絡。人體中的血氣也是一對陰陽,血為陰為體,氣為陽為用。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陽氣不足,易得淤積之病,如腫瘤、血栓等;氣太過,易得腦出血之類的病。所以,養(yǎng)生重點就是養(yǎng)陽氣,只要陽氣充足,經絡就暢通,也就沒有什么淤堵或陰寒之氣不得化的情況,也就少生病或不生病的。 像一些陽虛引起的癥狀性高血壓,都可以吃“金匱腎氣”丸,有那么一個階段,是邪正相爭,你不要老查血壓,要問她有什么感覺。很多現(xiàn)在認為的不治之癥,其實都可以治好,像高血壓這一類,以及糖尿病和糖尿病引發(fā)的腎病、冠心病,其實一回事。 就是因為陽氣不夠,陽氣應該周流全身而不能了,通過陽氣的升降,來調節(jié)人體,使人的整體不受侵犯。這就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所謂的正氣,就是陽氣,就是脾氣和腎氣加起來那個元陽或正氣或真氣,你把這些個陽氣保護好,或恢復起來就啥病也沒有了。 再者,平時生活中需避風寒、慎起居、節(jié)飲食、少思慮,可使陽氣不損,有利于疾病的康復。當前有血瘀的人很多,在皮則為血絡,其色或青或紫或黑或紅,在內則為腫塊、增生、諸痛等。預防血瘀不僅僅是服些活血化瘀的湯藥,更需重視養(yǎng)陽和護陽。使陽氣充足并宣通,則氣能化,血能散,經絡通暢,自然不至于留瘀而生病。 疾病之所以能康復,是因為邪退而陽氣得安;身體之所以健康,是因為陽氣旺盛而邪不能客。陽氣主宰生命的活力,有陽則生、無陽則死。因此說,陽氣是本,病邪是標。治病時往往需要標本兼顧,但切記勿失其本。不管任何醫(yī)療手段都不能只盯住病邪而忽視陽氣,祛邪固然要緊,護陽或復陽才是康復的關鍵。因此,在疾病康復時,要自始至終溫補陽氣,或偏補其陽,或陰陽同補,或扶正(同補陰陽)與祛邪兼顧,這樣才能取得較滿意的效果。而溫補陽氣除了內服溫熱藥物、食物和運動生陽熱等外,局部溫熱療法也是溫補陽氣的有效方法之一,更是治療癌癥的有效方法之一。 由于,陽氣對于生命和健康非常重要,所以,養(yǎng)生就是要扶陽,治病也是要扶陽。即要養(yǎng)自己機體內蘊的這團陽氣,使之不受陰邪而變弱,不因五志過而熄滅。古賢有“法于陰陽,合于術數(shù)”的養(yǎng)生方法,其根本即在于扶陽。只要陽氣養(yǎng)得充足了,生命之火就會持續(xù)不息,活到天年亦有可能。也就是說,也只有養(yǎng)好陽氣,我們才會更健康,才會更長壽。 03 常見或重大疾病的 扶陽祛病之要 陽氣不足導致的寒凝諸癥的治療之本在于補充陽氣,驅除陰邪,提升五臟六腑的運化功能,增強機體的自愈能力,待到陽氣恢復充足,六脈平和,自然諸病已愈,身體素質全面恢復。針對重點病癥的扶陽祛病大要如下: 1、經常感冒,重灸扶陽最好 如抵抗力差,經常感冒怎么調治?從中醫(yī)來看,所謂的抵抗力即是陽氣的衛(wèi)外功能。陽氣旺盛則衛(wèi)外功能強,邪氣被抵擋在體外,因此不容易感冒。若陽氣衛(wèi)外無力,外邪侵襲導致營衛(wèi)失調,即易反復感冒。扶陽氣用灸法最好??山洺?strong>灸大椎或身柱穴,能鼓舞督脈陽氣,提高人體抵抗力。大人小兒都可用灸。 動能升陽,像這類的病人一定要堅持運動鍛煉,并重視健康的生活飲食起居,使陽氣振奮起來,慢慢地可以氣化掉一部分陰濁。若能以重灸扶陽,則效果更好。 2、諸疼痛癥,皆需溫暢陽氣 對于關節(jié)急性疼痛,醫(yī)生往往建議冷敷,說可阻滯血流,緩解局部腫脹疼痛。中醫(yī)認為,凡諸疼痛,皆屬氣血不通。熱則氣血流通,寒則氣血凝滯。因此,凡諸疼痛用湯藥內服外敷或針灸,總需溫以通暢陽氣,行氣活血,而不是相反。若濫用寒涼,雖有暫效,但寒氣留滯,氣血難行,漸成瘀血,反致痼疾,纏綿難愈。 3、皮膚瘡瘍,湯藥與灸法合用 皮膚瘡瘍等多屬皮下郁火,其治當清瀉郁火,不妨湯藥與灸法合用。重灸能拔毒、散火,兼可回陽,使皮下郁火隨艾火而散去,其功甚大。且重灸溫暖,絕無傷損中焦陽氣之虞。皮膚瘡瘍諸病雖見熱癢紅腫,但切忌濫用寒涼,易致生化乏源,反會使病情纏綿難愈,甚至變證叢生。 中醫(yī)實踐表明,治療青春痘、各種瘡毒或外傷引起的傷口不愈合,多取身柱與大椎穴。身柱善治癰疽,瘡瘍,能促進創(chuàng)傷的皮膚愈合,與大椎配合,效果更增。尋究其理,身柱橫平肺俞,肺主皮毛。且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元陽,主生發(fā)生長。大椎為手足三陽之會,陽氣最旺。此二穴能通暢周身陽氣,陽氣宣通,諸瘡自愈。 4、陽衰昏迷,可重劑量扶陽 當室內有垃圾時,我們往往先把垃圾收集起來包好,回頭再扔出去。而在扔出去之前,絕不會把垃圾袋刺破,則垃圾容易泄漏出來。同樣的道理亦適合于腫瘤的診治。任何腫瘤都是機體的“垃圾”包,等把陽氣扶起健旺時多可自動排出體外,而且不需要人為干擾。若用鉗子把垃圾包捅個洞,去研究垃圾的性質,此法不屬高明。 再看一個實例,某西醫(yī)院ICU會診一老年患者,肺癌術后一個月,一直陷入昏迷,且身體越來越虛弱。為防止病人躁動,醫(yī)生反復用鎮(zhèn)靜劑,見病人生機漸失,應家屬要求試試中醫(yī)。診其脈沉弱無力,四肢蒼白無華,所幸足太溪脈尚可。這是陽氣衰微,神識無所歸依了。即處以重劑扶陽抑陰湯藥,并囑停鎮(zhèn)靜劑,三劑而蘇醒。 5、治大病,重扶陽調體質 中醫(yī)治大病,重在扶正,次在祛邪,因為扶正才能救命,祛邪只在治病。正氣就是生命,正氣就是一團陽氣。要保命,就要保住這一團陽氣,因此不可濫用寒涼之藥而澆滅陽氣,亦不可濫施攻伐以釜底抽薪。只有養(yǎng)得陽氣,才足以保命。若為了治病反而損傷了陽氣,繼而剝奪了尚可延續(xù)的生命,這不是可供依賴的好醫(yī)學,而是盜賊,是惡魔。 大病康復,一方面需及時扶陽治病,這是治標;另一方面要改善體質,這是治本。治病不能只依賴手術或西藥,亦可以用中醫(yī),或服湯藥,或者針灸,都能取得良好效果;改善體質則需以養(yǎng)生為主,飲食、情緒、運動、起居等都要配合起來。歸結到底,所謂的康復,就是把人體的陽氣扶起來,把郁滯于體內的陰濁排出去。 6、治癌癥,溫通陽氣可化解 有人一檢查發(fā)現(xiàn)有乳腺增生、卵巢囊腫、子宮肌瘤、肝血管瘤、腰椎增生等病。這些所謂的增生、囊腫、肌瘤、腫塊等皆屬陰濁凝滯,其根本原因還在于陽氣不能宣通。其實,周身凡一處陽氣不到,即一處陰濁痰濕水飲等凝滯,或聚而成腫塊,或為增生,或為結節(jié),或成肥胖,或為囊腫等。 由此可以想見,治痰濕淤堵,增生結節(jié)或腫瘤癌癥等病癥的關鍵是扶陽通陽,讓陽氣健旺,則濁毒痰飲水濕等陰性代謝產物自能排出體外,而不至于凝聚滯塞為患。陽氣一通,則諸癥皆可霍然而解。 因此,在治療這些疾病時,要自始至終溫補陽氣,或偏補其陽,或陰陽同補,或扶正(同補陰陽)與祛邪兼顧,這樣才能取得較滿意的效果。而溫補陽氣除了內服溫熱藥物、食物和運動生陽熱等外,局部溫熱療法也是溫補陽氣的有效方法之一,更是治療癌癥的有效方法之一。 總之,扶陽和回陽是養(yǎng)生治病之本?!梆B(yǎng)生治病首要扶陽”,“陽氣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藥”。即扶陽乃養(yǎng)生的大道,防病之大要。了解了扶陽的重要性,就能讓自己更健康。希望每一位病友都能重視扶陽,讓自己早日康復。祝福每一位讀者都能養(yǎng)好自己的陽氣,從而永葆健康,遠離疾病。 附注:百川的研究成果 |
|
來自: 快樂的思考者 > 《歷史 詩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