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開始,郎中推出全新的“跟倪師學中醫(yī)”的系列文章。郎中會挑選出比較典型的倪師案例,與大家一起分析解讀,盡量還原倪師的診病現場。面對紛繁復雜的患者,倪師如何問診,如何診斷,如何處方用藥,都是我們值得學習的重中之重。 今天的案例是一例有焦慮情緒的患者。 女,18歲,焦慮, 有低血糖, 輕微頭痛, 倦怠, 心悸,不規(guī)則跳動 伴有手抖。 睡眠:睡眠治療尚可,但是不易入眠。 這說明“陽入于陰”的這個過程中,陽氣會受到一些阻礙,不容易回去。但是一旦入陰以后,風平浪靜,一切正常。 月事:正常。 大便:每日一行, 時不易出。
正常人的小便顏色就是淡黃色,說明患者身體內的水液代謝尚可。 雙足溫度:雙足冷。 這里就發(fā)現問題了,雙腳涼。說明患者小腸之熱不足了,因為雙腳的陽氣來自于心陽下移小腸,正常情況下陽氣時向上向外發(fā)散的,心陽之所以能下行,得益于肺氣的下行。肺猶如鍋蓋,將心陽以水蒸氣的形式下移至小腸。 患者雙足涼,說明第一個,小腸陽氣不足,第二個肺氣下行之力不足。 手額溫度:手指冰, 額頭熱。 看到這里,似乎問題更嚴重了,不僅僅是小腸火不足,心陽也不足了,但是一摸額頭是熱的,原因找到了。陽熱不降,分布于頭面部,以至于心臟和小腸都沒有陽氣可用,這是非常嚴重的陽氣分布不均的狀態(tài),陽熱在上,陰寒在下。 正常人應該是手足溫熱,頭面清涼的。是陽在下陰在上的狀態(tài),這樣陽氣上升陰氣下降人體才能氣血周流,這種狀態(tài)在八卦中對應于“泰卦”,就是否極泰來、國泰民安的“泰”。 身溫:身體時冷時熱。 口渴:冷飲。 胃口:一直是餓的。 患者的陽明——消化系統還是不錯的,一直還有足夠的陽熱來運化水和食物,這對于預后和轉機都非常重要。 出汗:半夜盜汗。 脈診:脈小細緩, 右大于左 整體脈象不足,是虛證,左升而右降,右脈>左脈,說明身體的陽熱不能下降 舌診:舌苔淡黃, 舌紅 診斷:心血不足,上熱下寒 通過郎中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患者是出于一個上熱下寒的狀態(tài),同時心血和心陽都不足 看看倪師的方子: 石膏90g 知母15 炮附子12 細辛6 桂枝12 炙甘草15 白芍12 龍骨9 牡蠣18大棗十枚 黨參9 熟地6 阿膠6麻子仁9 麥冬 9 5 付, 9 碗熬成3 碗 早晚飯前各服 1 碗 用藥解釋: 石膏、知母是用來降胃熱的,因為患者胃口太好,另外肺氣不降,用大劑量的白虎把肺胃之氣拉下來,引在上之陽熱下行。 桂枝、炙甘草就是桂枝甘草湯,是一個溫補心陽的名方,因為患者手涼,此藥用之無疑。 炮附子、 細辛、白芍、炙甘草,附子細辛入下焦,用來增強小腸陽氣,那為何用白芍和炙甘草?用倪師的話來說就是,白芍走靜脈,可以引血液流會身體,也有利于解決上熱下寒的問題。 桂枝 、炙甘草、大棗、黨參、熟地、阿膠、 麻子仁 、麥冬,這幾位藥合起來就是炙甘草湯,用來補心血,解決失眠,不容易入睡的問題。 此患者的心熱無法到小腸只能到胃,故胃熱飲冷,容易饑餓。心熱無法下到小腸故反逆于上而造成肺熱,肺有熱而魄不能靜故焦慮, 這就是患者之所以焦慮的原因——陽熱在上不降,熱擾心神故而焦慮不安,心熱若能下到小腸,則小腸熱了以后腎也會熱,則焦慮會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