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味
趙增輝
轉(zhuǎn)眼之間,2022年農(nóng)歷虎年已悄然走近,為了把疫情期間停產(chǎn)造成的損失趕回來,公司只放了四天春節(jié)假,大年三十早上停產(chǎn),初四早上恢復(fù)生產(chǎn)。忙碌的工作沖淡了年味,不由讓人想起了小時候過年的情景,那熟悉的往事,如電影一樣在腦海中浮現(xiàn),讓人回味無窮!
小時候,家在農(nóng)村,剛進入臘月,村里的空氣便被濃郁的年味彌漫了起來,恨不得日子跑著走,盼望一步跨到年里。那時候,生活還不富裕,平日里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村里人省吃儉用,不舍得花錢,但再難,年前都得大大方方地花錢,好像是忙碌了一年掙下的錢,都是為了留著準備過年的時候花。此時,地里的農(nóng)活基本也都干完了,無論男人女人都閑下來了,于是,就天天往集市上跑,興高采烈地購買年貨,給大人、小孩置辦新衣服。
我們老家是秦嶺北麓、白鹿原畔的一個小山村,距離藍田縣城五六里路程,步行一個小時就能到,不算很遠,但中間隔著一條河——灞河。灞河平日里不發(fā)大水的時候,河水很清很淺,無論大人小孩,挽起褲腿趟著就能過去,所以平時,村里人趕集都去藍田縣城。但到了冬天,河水很冷,就沒辦法趟著過了。為了方便河對岸的村民們過年去縣城趕集,進入冬天,河岸邊的村子就會在河上搭起一架土橋,除了本村村民,每過一次,一個人收取一毛錢,既方便了鄉(xiāng)鄰,村里也有了一點收入,一舉兩得。土橋是用木頭搭成架子,再在上面鋪上玉米桿和土就好了,橋很窄,走在上面還有點搖晃,膽小一點的孩子,還要大人領(lǐng)著過。等過了年,天氣暖和了,土橋就會被拆除,要不然,到了夏天,一下大雨,發(fā)了大水,就會被沖走,造成損失,來年再搭,就要重新準備材料了。所有,小時候,在我們那兒,只要看見灞河上的土橋搭起來了,就知道離過年不遠了!
過了臘月初八,村里人辦置年貨已是緊鑼密鼓,通往縣城的路上平日里人很少,到了臘月,人流馬上就多了起來。我們村子地處半原,都是坡路,很難使用交通工具,趕集時,男人都是用擔(dān)子擔(dān),女人用布袋背,一到臘月,通往縣城的路上,隨處可見擔(dān)擔(dān)子的和背布袋的來來往往趕集的人們,小孩們就興高采烈地一路跟在大人后面,因為一年去不了幾回縣城,內(nèi)心的激動可想而知。
在興高采烈地采購年貨的同時,還要趕在年前進行一次大掃除,我們當?shù)厝私新?,就是用一種白土和的水,把墻刷一遍,以圖來年有個好兆頭。白土是在村子上面的坡崖上采的,在漫刷前就準備好了,也有講究的人在縣城買更白更好的。漫刷的當天,大人早早就起來做好一天的飯,吃了飯全家大人小孩齊上,把屋里能搬的東西,全部搬到院子,不能搬的就用廢紙蓋上,大人開始掃除、刷墻,小孩就在院子里擦搬出來的東西,工作量很大,還沒有刷完,孩子們已經(jīng)餓了,喊著要吃飯,于是就在院子的爐子上把早上準備好的面下了,吃完繼續(xù)干。墻一刷完,屋子打掃干凈了,開始把早上搬出來的東西再給回搬,等到收拾完了,天也黑了,雖然很累,但看著有干凈整潔的屋子迎接新年,心情立馬就好了。
等到小年一過,年貨基本上采購的差不多了,村里養(yǎng)豬的人家就開始宰豬了。宰豬是臘月農(nóng)家的盛事,那時,農(nóng)人們養(yǎng)豬圖過年有些收入,同時自家也不發(fā)愁過年沒有肉吃了。記得小時候,村里每年都會有幾戶人家殺年豬,除了留夠自家過年吃的以外,肉基本在村里就賣完了,實在賣不完的,拿到縣城也能賣完。殺豬的時候,大人們忙著給請來的屠夫幫忙,小孩就圍著看熱鬧,等到快結(jié)束的時候,殺豬的(屠夫)就會拿出豬尿泡,吹大以后給他們,這個時候,是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候,剛剛還在圍觀的一群小孩,拿著吹大的豬尿泡一哄而散,當球踢著去玩了。在那個沒有玩具的年代,孩子們的高興勁可想而知!
忙忙碌碌中,年很快就到了。春節(jié)的前一天,村里人的一件大事就是寫“對子”(春聯(lián))。事先,大家推薦一個有文化的人,備好筆墨,擺好架勢,給左鄰右舍寫春聯(lián)。父親是村里學(xué)校的教師,在村里算是文化人,當年我們村寫春聯(lián)的任務(wù)基本是父親完成的。父親是一個很隨和的人,也愿意為鄉(xiāng)鄰服務(wù),年三十前就把家里的活安排完,一到年三十,吃完早飯,父親就準備好筆墨,在家門口擺好架勢,為大家寫春聯(lián)。除了春聯(lián),還有貼在門口的“出門見喜”,貼在柜上的“招財進寶”、“黃金萬兩”,貼在炕頭的“身體安康”等等,都是為了圖個吉利。天一黑,家家戶戶在門上貼出新春聯(lián),和圖吉利的寄語,年的味道也越來越濃了。
這個時候,年夜飯的準備也開始了,母親會把買好的豬肉洗干凈,開始在鍋里用水燉,那時候生活不好,記得一年到頭吃不了一回肉,還沒有燉熟,香味已經(jīng)把我和姐姐吸引到鍋邊不走了,母親就會用筷子撕下一些小塊給我們吃,那個香味,工作以后再也沒有吃到過!等到燉好了,把肉撈出來切成片,連同燉肉的湯一同倒在一個瓦罐中,每次炒菜的時候挖一勺,當年我們那兒就是用這個招待拜年的客人的。
到了正月初一,一大早,天還沒有亮,孩子們就被鞭炮聲叫醒,穿上新衣裳,成群結(jié)隊地尋著鞭炮聲去拾未響的炮竹,等到天亮了,每人手里都有了一把炮竹。吃過餃子,大人們相互串門拜年,說著祝福的話,小孩子歡天喜地跟在大人后面串了東家串西家,每個孩子兜里都裝滿了花生、糖果,和揀的炮竹,一邊吃著糖,一邊放著炮竹,每每想起這些事,無不沉浸在童年的歡樂之中。記得有一年大年初一,村里一個小孩放炮竹時不小心,把建昌家的麥草垛給點著了,幸虧大人及時發(fā)現(xiàn),沒有釀成大禍。
正月初二就開始走親戚,人們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行走在雪地上,穿梭在麥田間,相互祝福,相互問候,每個人的心情都是悠閑的,都是愉快的。
然而,童年時期總覺得過年時間太短,心里琢磨著,假如天天過年,那該多好啊!
歲月不居,轉(zhuǎn)眼離開故鄉(xiāng)已30多年了,而小時候那些關(guān)于過年的記憶,卻永遠留在腦海里,揮之不去!現(xiàn)在,日子越來越好了,想吃什么隨時可以吃,再也不用等到過年了,但年味卻越來越淡了。也許,是以前人們常說的那句話——“要是天天都能過年多好呀”,現(xiàn)在變成了現(xiàn)實,如果真是這樣,那這消失的年味,又何嘗不失為一件好事呢!
趙增輝,男,漢族,1975年9月出生,陜西省藍田縣安村鎮(zhèn)寇坡大隊申家坡村人,陜西省紡織工業(yè)學(xué)校棉紡工藝專業(yè)畢業(yè),現(xiàn)工作于咸陽某紡織集團,閑窗清茶,記錄一些歲月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