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一期這個。 一、關鍵詞提取 1,懂懂日記里面,有很多的關鍵詞,還有很多成語,你可以把這些詞語全部給它標出來,提取出來,這個可以當成你以后寫作的數(shù)據(jù)庫。 Word有一個好功能,就是你可以一邊從上到下閱讀的時候,用鼠標給他用格式刷,標黑加粗,這樣你直接用查找替換功能,給它全選在一起,復制到txt。 2,它里面有很多對話內(nèi)容,有些對話內(nèi)容經(jīng)過長時間的積累,事實上已經(jīng)不需要進行什么修改了,你只要把這種邏輯當成樣板。 3,關鍵詞提取主要是提取兩個,一個是兩個字為主的詞語,一個是4個字為主的詞語,第3個就是擬聲詞。哇,咋,呀,啊,嗯,等等。 二、段落結(jié)構(gòu) 1,長達12年的寫作當中,基本寫作的風格都沒有改變,都是長短句,這種長短句作為一篇8000字的文章來講,閱讀效果是比較好的,你通篇看下來不會太累,不會密密麻麻。 大多數(shù)人,寫作模式是一個段落500個字,他的邏輯基本上是從前往后排,反問,疑問,推出下一個段落,每個段落也就三四十個字。 2,他還喜歡用感嘆號和連接符號,我們也可以嘗試使用。 3,你說,我說,他問,有這一種提問式結(jié)構(gòu),比較簡單的邏輯覆蓋全文。 三、術語。 1,他很喜歡引用術語,一種是行業(yè)本來就有的術語,一種是對話當中產(chǎn)生的術語。 比如,我們做外貿(mào),那么術語有一個叫報關,做代加工,有一個術語叫貼牌。董董很喜歡把文章里面這一些邏輯性的語言,用術語給他表示出來。 2,所以要我們說和別人對話形式專業(yè),就用這些行業(yè)的術語給他表示出來。騎行有騎行的術語,外貿(mào)有外貿(mào)的術語,電商有電商的術語。很多人覺得懂懂文章寫的牛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的文章有很多很多的術語,而且是各個行業(yè)的術語,你就會覺得說他懂非常多的行業(yè)。 3,另外很多術語,是他對話者給他闡述了,它本身沒有講,但其實還是他自己的表示結(jié)果。這種就能夠讓別人聯(lián)想出,兩個層級比較高的人,處于一種對話狀態(tài)。 4,一個做電商10年的人,和另外一個做電商10的人,他們講話都用術語講,外行人聽不懂。 5,像是股票或基金,他們都用術語去對話,比如平倉,拉高,爆倉,外行人就聽不懂。 四、邏輯關聯(lián)性。 1,他10年前的文章,提到的幾個人物,再到10年之后,還會偶爾的出現(xiàn),最終就會讓他的讀者聯(lián)想出來一個新邏輯。 2,如果你是一個老讀者,看到他超過1000篇文章,你就會能夠把他里面所提到的人物的性格,給他串聯(lián)在一起,變成一種畫面結(jié)構(gòu)。一旦有了這種畫面結(jié)構(gòu),就像是播電影一樣,它會形成你的腦袋里面的記憶,記憶的鏈條。 3,所以他一篇文章,讀下來沒有關聯(lián),你讀了他10篇文章,有一點關聯(lián),讀了100篇文章,有了故事關聯(lián),讀了1000篇文章,有了故事,地點,人物,思考的關聯(lián)。 比如他去重慶如何,去海南如何?他回青島如何? 五、第3方角度。 1,他早期的文章,都有這種邏輯存在,也就是說他寫了幾百個字之后,會扔出一個觀點。這個觀點,它讓第三方的角度去思考,然后其實就會變成你的思考,接著會引申到下面一段的內(nèi)容。 2,比如這個做法如何?這個文案是誰寫的?這個套路如何?他是怎么變現(xiàn)的?比如兩個人在泡茶對話,旁邊住的另外一個人,他插一句,下一步怎么做?下一步怎么干,那么由這個延伸拓展切入。 3,網(wǎng)賺行業(yè)很多人都喜歡這么寫,比如說,寫了一個項目怎么賺錢,后面再去問,那么這個項目我們該怎么做?(實際上這句話,也是他提的,但是他用第三方角度去問,這個項目怎么做,他再回復) 六、夸大事實的標準。 1,他有很多文章的色彩,如果你是內(nèi)行人,你懂得,他在吹牛逼。但如果你只是小白,卻覺得說他說的有道理,他對這個行業(yè)了解得很透徹。 2,夸大事實的標準,比如夸大收入金額的標準,夸大所屬行業(yè)的范疇,夸大所屬資金的涵蓋,夸大所經(jīng)歷故事的內(nèi)容。 3,在他的文章對話里面,有很多行業(yè)的收入,對話的標準都是月賺十幾萬的,年賺幾百萬了,沒有什么小生意,說一天賺50塊錢,一個月賺1000塊錢的。 所以想提高讀者的層次,其實就是提高你文章,所需要給他灌輸?shù)氖杖攵选?/p> 房地產(chǎn)投資者,對那些文章所提到的年收入幾十上百萬,覺得很普通,平常,一般般,這個收益是行業(yè)的基本標準。 如果說擺地攤,今天出攤賺了20塊,明天下雨沒有賺錢,第3天收入好一點,賺了50塊,那么寫這種文章,他的受眾層次肯定都是擺地攤的。 所以董總,是有意把這種層級給他拉高了,不會拜訪底層的用戶受眾,而是拜訪中上層的討論對象。(某開酒店的,某開豪車的,某某開酒店,麗江民宿的老板) 七、內(nèi)部內(nèi)幕 1,有很多文章的內(nèi)容,可能你在某個地方看到過,但只看到過一兩句話。 但是他就可以給你寫個一兩千個字,全盤解析。 這樣就會讓別人覺得你對這個行業(yè)非常了解,我在其他地方都看不到這個內(nèi)容,你寫出來了。比如bc或者p2p,保健品等等。 2,一方面,從底層往上寫思考邏輯,一方面,和某個行業(yè)內(nèi)部大佬聊商業(yè)邏輯,也就是說,把底層小白成棋子一樣隨意的支配。這種寫作模式就非常的高級,也就是說他想影響事件的走向,如何影響?如何裂變?全部在他的操盤之內(nèi)。 八、數(shù)據(jù)+數(shù)字具體化 1,他的很多文章,基本上從時間點早上幾點到晚上多少點,數(shù)據(jù)量是多少,和老板聊收益,轉(zhuǎn)化率,都有非常具體的數(shù)據(jù),而不是一個模糊的小幾千大幾萬。 2,比如容納200人左右,他不會說容納幾百人左右。比如說,他會寫消費398,不會寫消費小幾百。再比如說買了幾張門票,他一定會說買了三張門票,具體到一個點,而不是模糊的概念。 零幾年幾月份去哪里做了什么事,都非常具體,具體到這個時間點,你都不相信,是不是他真正沒有干過?他說他自己純屬小說,你都不相信。 甚至很多老讀者,到達一定的層次,會發(fā)現(xiàn),我哪怕不相信你寫的,我還是愿意相信你寫的,因為是在太具體了(繼續(xù)到幾分幾秒在何地干什么事,一個流程化非常的具體。) 比如董哥說,7點15吃飯,7點25出發(fā)。如果是我寫的話,我就說早上我吃完飯了,七八點鐘出門了。 九、長短句 1,這是他文章核心的一個點吧,你會發(fā)現(xiàn),你看他的文章,基本都是長短句。一個長句,也不會超過20個字,一個短句也就兩三個字,就斷掉了。 2,比如,「于是在那一年」他不會加一個字「在」,直接砍掉那個字?!赣谑悄且荒辍埂?/p> 再比如說,他文章寫「風景很好」,他不會寫「風景確實很好」。 再比如說寫時間點,「那是06年」,他也不會寫「那是2006年」。他把很多可有可無的文章段落,都用長短句表示。 讓你覺得,哪怕他寫了8000個字,也就4000字左右。 3,再比如,「想想」,這是他文章這兩個字,他不會特意的再加一個字,「想一想」。他把可有可無的很多段落其實都已經(jīng)精簡化了。 十、代入感 1,我覺得,這也是他寫作的核心。 也就是說,你看他對話的邏輯,就好像是兩個人面對面聊天,你從上往下看,看了10分鐘,慢慢的把這2000個字看完了,它會形成一個畫面,就是一個電影片段一樣,兩個人在聊天對話。 2,事實上,最近三四年有很多對話內(nèi)容都是這種代入感,你看完了就好像是看完了一個片段而已,并不是說看完了一篇說明文章(或者是所謂的學術報告論文) 3,代入感,你也可以理解成沉浸式體驗,就如同你喜歡某個游戲,玩了兩三盤,也就是過了半個小時吧,你突然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從6:00玩到晚上10:30了。 或者你喜歡看某個小說,你也就看了十幾章,覺得說,最后面再看兩章,就睡覺吧,突然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凌晨1:30了。 高度忠誠的讀者,認可他的文章,有這種感覺。普通讀者,可能還沒有養(yǎng)成這種感覺。 其他總結(jié),以后再聊吧,我只是隨便聊的,不要對號入座,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