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小姐姐最近著迷于罪案推理新劇《獵罪圖鑒》,想讓我就此寫一篇文章。 看到播放源的一句話簡介,很酷:當破案的一切努力將成為泡影時,畫像師是最后的王牌。 這會讓我很自然想到,生活中對自己或別人不理解時,懂一點心理學,尤其是精神分析,更具有穿透外顯直達本質的力道;困惑當前,人人都需要心理的自我畫像。 此篇涉及到第3-5集的部分劇透,打開需謹慎。想看分析,請繼續(xù)。 劇情梗概:高一美術女生任曉玄,性格孤僻,不被同學待見。某次在畫室,老師差點對她進行猥褻的時候,一個“男孩子”突然出現(xiàn)救了她。 “他”其實是另一個高三女生瞿藍心,因為總是融入不了人群,經常獨自一人練籃球,是個喜歡留著短發(fā)的假小子。 畫室初見后,曉玄就把藍心當作想象中的人,從此愛上了“他”。 她悄悄地跟著藍心,看“他”打球、吃飯。藍心也會在曉玄跑步時,在后面陪跑;在曉玄遭到同學奚落嘲笑后,丟給她一塊糖果以安慰。 兩人的關系若即若離,又有些清甜。直到有一天藍心看到曉玄的畫才明白,曉玄并不是把她當作彼此理解的朋友,而是當作異性的戀人。 那晚,藍心鼓足勇氣穿了裙子,想讓曉玄看清真實的她。但曉玄拒絕接受眼前的事實,咆哮著質問:“為什么所有的人都要來傷害我?你毀了我心中唯一的美好!” 然后出人意料的在藍心面前掏出美工刀自殺了。 接著彈幕就炸了。網友無法理解曉玄的赴死之舉。 其中一位網友的評論亮了:心之所向,不分性別。 那么,心所向往的是什么呢?什么樣的愛或渴望,是不分性別的呢? 我自己有一種大致理解人的方式,就是一個人的行為越難理解,TA的創(chuàng)傷可能就越早期。 你觀察小孩子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有大量讓父母感到困惑奇怪的表現(xiàn),正如我們不理解曉玄的內心世界一樣。 曉玄把藍心當成男生來愛,并不是成熟的男女之情,而是在尋找心靈成長中缺失的一個片段。 這個片段的指向和功能,是精神發(fā)展早期的兩大主題之一,在自體心理學里被稱作“理想化雙親影像”,熟悉的說法是“理想化移情”。 這是一種更原始的、渴望融合的心理發(fā)展需求,一般從父母的養(yǎng)育中獲得。它的內部語言是:你很強大,我是你的一部分。 也就是說,孩子需要體驗自己是強大的父母的一部分,就好像是被“加持”著獲得了力量,然后才會向分化,慢慢成長起來。 在劇中,曉玄的背景提到,父母離婚,經常搬家,頻繁轉學,在哪都待不久。還有一處細節(jié):她恨母親;由此她融合的需求就將轉向父親。 當男性化外表的藍心出現(xiàn),強有力地嚇退了試圖猥褻的老師,那個能提供保護和融合的父親形象,瞬間在曉玄的心中定格,再也無法抹去,虛弱的自體被理想化的希望點亮。 如藍心所說:“茫茫人海中,平淡無奇的我們,卻在彼此眼里,散發(fā)著光”。 在學校展示墻的一塊畫板上,正面是曉玄畫的“男生”藍心;而背面,是藍心畫的真實模樣的曉玄,笑容燦爛。 藍心也渴望被曉玄看見真實的自己,但曉玄只愿意看到理想化中的“他”。原本是兩顆孤獨靈魂的雙向奔赴,最后卻發(fā)現(xiàn)不能彼此救贖。所以藍心說:“那天死的,是我們兩個人”。 對于曉玄來說,藍心女兒身的真實,無疑是對她融合需求的拒絕,毀了她唯一的光。 理想化的客體不讓我融合,不能為我所用,死亡焦慮被激活,最終只能走向極端的自戀。至此,任曉玄的“分不清男女”以及自殺,就可以解釋了。 生活中沒有那么多的任曉玄,她的遭遇,描述的是一個虛弱自體在尋求理想化的過程中,初期就失敗了,導致她沒有機會活下來,繼續(xù)發(fā)展出成熟的自體。 在另一部熱播結束不久的電視劇《人世間》當中,讓我們看到了可修復的故事版本。周蓉與女兒玥玥的前期融合也不好,母女關系緊張。 后來玥玥在作文中,塑造了一個讓自己引以為傲的光輝母親形象。她跟哥哥說:“就是想讓學校的老師和同學知道,我也有媽媽,而且很優(yōu)秀”。 玥玥對媽媽的理想化,通過周蓉不斷嘗試與女兒拉近關系,變成了現(xiàn)實。 當她逐漸知道,那個優(yōu)秀完美的媽媽真的跟自己有關,愿意為她付出,原始的融合渴望就完成了。 現(xiàn)實生活中,和每個人有關,比較順利一些的狀況是怎樣的呢?想起曾奇峰老師寫過的一個好玩兒例子,我以為太經典,借過來用一下。 一個男孩,到學校里到處跟人吹噓他的爸爸是教授,所有人都信以為真了,為此男孩的自戀被滿足了好久。 結果后來才知道,他爸爸被封的是打麻將的“教授”,可想而知大家的反應。 但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男孩最需要理想化的融合階段,他借助了父親這個外部客體,發(fā)展出了自己的力量。 有了這份力量,讓他能夠去接受父親只是個麻將教授,日后變成應對外部挫折的能力。 最近還看到一位女性的文章,因為疫情,她和兩個孩子被隔離在酒店。檢測人員來了,小女兒被鼻拭子弄到哇哇大哭。 女兒問她:“媽媽,明天醫(yī)生還會來弄疼我的鼻子嗎?我們要在這里住多久?” 她答:“媽媽不知道,也不能確定;但是可以保證,醫(yī)生再來弄你鼻子的時候,媽媽會一直緊緊抱著你?!比缓笮∨畠壕头判牡馗绺缭诜块g玩游戲了。 我很相信,這位媽媽日常里,會一次又一次滿足融合的需要,直到孩子的內心強壯起來。 與此相反,當我們早年的融合需求滿足不夠時,成年后可能會把自己圈起來,變得社恐;另一種可能是缺乏自信心和自我確認感,渴求權威,把他人想象成完美的;持續(xù)生活在理想化別人以及理想化破滅的循環(huán)之中。 一個人總是活在幻想里,很難去面對現(xiàn)實的原因是,沒有在曾經的養(yǎng)育者那里汲取到面對現(xiàn)實的力量。 相當于讓手無寸鐵的人要去打敗對面強勁的敵人,想想都痛苦的不得了,不如想象人間美好來的舒服。 從自戀的角度看,大概體現(xiàn)為兩部分的力量:一是渴望自己的存在被看見、能力被認可和贊美;二是找到一個近乎全能的人,來證明和體驗自己是完美的。 有力量迎接真實的人,曾經得到過父母給予他們這兩方面的回應和支撐,他們不需要更多地活在幻想中,也更容易處理好工作和人際,獲得更健康的親密關系。 否則,就會感到諸事不順,帶著幻想在現(xiàn)實中處處碰壁;伴侶總是讓自己不滿意,工作常常找不到價值感,內在的空虛無力時不時襲來。 精神分析最大的作用就是幫助人們部分看清自己活得不自由的原因,尷尬之處在于,創(chuàng)傷在童年,只是已中年。 經常寫文章,每當在評論區(qū)看到“理解是理解了,我該怎么辦”時,還是不免一陣焦慮。 總是活在幻想中怎么破? 冒著出賣朋友的風險,告訴你我認識的一對情侶怎么做。他倆的童年,各有各的悲慘,幾天幾夜說不完。之所以現(xiàn)在還沒分,是因為解鎖了新玩法。 他們約定,隔段時間,每人選一天當“寶寶”,提前把自己“寶寶日”的需求寫在便簽紙上給對方,比如求表揚、被照顧、提無厘頭的要求等等;規(guī)則是,中間發(fā)生任何分歧,都要以成年人的態(tài)度溝通。 這樣既滿足了幻想,也不至于過度退行。也可以把這種方式加以調整,用到其他讓你覺得可靠的關系里。 最后想說:真實沒那么可怕??膳碌氖?,你真的相信,自己什么都沒有。 作者: 徐亞輝,二級心理咨詢師,UM心理主筆;做人性的觀察員與理解者。 編輯 | 花花 3月18日(今晚)7:30,UM心理師李楠—“孩子的學習能力為什么退化了?” 主題直播。
一鍵預約,沒有回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