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歷史正式進入了世界歷史的學習,九上歷史學習的是從約公元前3500年的兩河流域,到1848年《共產(chǎn)黨宣言》發(fā)表,而九下歷史則是從1861年到1995年世界貿(mào)易組織成立為止。 而課本的封面圖片依然是和七八年級一樣,對核心內(nèi)容有提示作用,比如九年級上冊課本封面的圖片就是舉世聞名的獅身人面像,對應的就是第一單元中講到的古代埃及相關(guān)內(nèi)容。 相對而言,九年級下冊課本的封面圖片對很多人來說就陌生得多,那么,九下課本的封面圖片到底是什么呢? 先來說說九上的獅身人面像。 九年級上冊歷史:獅身人面像 獅身人面像坐落在開羅西南的吉薩大金字塔近旁,是埃及著名古跡,與金字塔同為古埃及文明最有代表性的遺跡。 石像高21米,長57米,耳朵就有2米長。除了前伸達15米的獅爪是用大石塊鑲砌外,整座像是在一塊含有貝殼之類雜質(zhì)的巨石上雕成。 有人說這座塑像的面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即國王)哈夫拉的臉型。但也有人認為,其原始面孔根本不是人類。有人認為它的坐姿更像是阿努比斯,狗神,也被視為“大墓地的守護者”。 雕像坐西向東,蹲伏在哈夫拉的陵墓旁。由于它狀如希臘神話中的人面怪物斯芬克斯,西方人因此以“斯芬克斯”稱呼它。 我們課本封面上的獅身人面像圖片是處理過的,看不太清,實際上認真觀察,會發(fā)現(xiàn)這個大石像其實已經(jīng)千瘡百孔,并不完整了。 據(jù)稱,原來的獅身人面像高二十米,長五十七米,面部長約五米,頭戴“奈姆斯”皇冠,額上刻著“庫伯拉”圣蛇浮雕,下頜有帝王的標志——下垂的長須,一只耳朵就有二米多長,頸部戴有項圈。(原始形象是否是這樣有多處還有爭議。) 而歷經(jīng)4000多年的風吹雨打和沙土掩埋,獅身人面像的頸部、胸部腐蝕的尤其厲害。 其皇冠、項圈也不見蹤影,胡子也已經(jīng)脫落。不過不少人認為這個胡子極有可能就是后面加上去的,因為目前獅身人面像下巴上并沒有損毀的跡象。 當然,關(guān)于獅身人面像,爭議點比較多的還是它的鼻子究竟是怎么沒的。 其中一個說法是和拿破侖有關(guān),相傳,當年拿破侖遠征埃及,來到吉薩金字塔群,他下令炮轟獅身人面像,想找到進入大金字塔的秘密通道,結(jié)果士兵把獅身人面像當作練習的靶子,獅身人面像的鼻子就在試射中給轟下來了。 實際上,獅身人面像的鼻子脫落和拿破侖并沒有關(guān)系,其中有個證據(jù)就是在作于1755年的素描里面,獅身人面像的鼻子就已經(jīng)沒有了,而拿破侖是1798年才遠征并占領(lǐng)亞歷山大的。 另外還有一個說法是來自中世紀著名的史學家馬格里齊的記載,他說石像的獅身部分一度曾為沙土所覆蓋,經(jīng)常有人前來對它頂禮膜拜。 馬格利里齊說,有一位名叫沙依姆·臺赫爾的蘇菲派教徒為了反對偶像崇拜,就爬上石像的頭部,用斧頭將它的鼻子砍下,造成石像被毀容。 馬格里齊還說,獅身人面像被毀容以后,飛沙把附近的農(nóng)田掩埋,造成了十分嚴重的自然災害,當?shù)乩习傩諏⑵湟暈樘柹癜l(fā)怒的結(jié)果。 當然,也有人認為,獅身人面像的鼻子被毀并非人為,而只是自然風沙侵襲造成的。 九年級下冊歷史:“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在羅馬神話中,“阿芙樂爾”是司晨女神,她喚醒人們,送來曙光。而“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原為沙皇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軍艦,于1900年在圣彼得堡的海軍船廠下水,1902年建成服役。 那么,這艘軍艦為何能夠榮登九下歷史教科書的封面呢? 曾有一句名言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倍@聲炮響,很可能就是從“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上發(fā)出來的。為什么是“可能”呢?先來大致了解下這艘軍艦。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曾在日俄戰(zhàn)爭期間被派往遠東增援,后被扣留在菲律賓,戰(zhàn)后被歸還俄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阿芙樂爾號在芬蘭灣執(zhí)行巡邏任務(wù)。1916年因作戰(zhàn)受傷到船廠維修。 1917年二月革命時,列寧到正在工廠大修的"阿芙樂爾"號上發(fā)表演說,使水兵們受到教育,紛紛加入布爾什維克黨。 據(jù)很多資料宣稱,1917年11 月6 日,“阿芙樂爾”號的官兵執(zhí)行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命令,把軍艦開到涅瓦河口,停泊在尼古拉耶夫橋(即報喜橋)下。7日晚9時45分,奉命開炮,發(fā)出進攻冬宮的信號。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成為十月革命的象征。 ●課本選取的這幅油畫中的探照燈光就來自“阿芙樂爾”號 不過,十月革命中射向冬宮的第一炮到底是不是“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發(fā)出來的,卻很有爭議。 其實,在1917年11 月7 日,有報紙報道“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用152毫米主炮轟擊了冬宮之后,就引起了軒然大波,反對者們紛紛指責,“阿芙樂爾”號居然用艦炮轟擊具有歷史意義的冬宮。 針對這些反對聲,艦上的士兵則立刻在報紙上發(fā)表了鄭重的聲明: 有關(guān)媒體所寫阿芙樂爾號向冬宮開炮一事,不知諸位先生知否,倘若我艦發(fā)射實彈,不僅冬宮,甚至周邊街道一磚一瓦都將蕩然無存。事實上,我艦僅以六英寸艦炮發(fā)射空包彈一枚,警示停泊于涅瓦河之所有軍艦提高警惕,準備戰(zhàn)斗。 根據(jù)考證,落到冬宮的幾發(fā)炮彈可能是來自冬宮對面的彼得·保羅要塞。布爾什維克領(lǐng)導赤衛(wèi)隊在要塞西端對冬宮開了至少30炮。 那么這些炮擊為什么會算在了“阿芙樂爾”的頭上? 這點可以從后來的宣傳上窺知一二。根據(jù)蘇聯(lián)時代的宣傳,這一事件是“列寧和他的親密戰(zhàn)友斯大林”一同策劃的,而后者正需要這個“神話”來標榜自己。
二戰(zhàn)期間,“阿芙樂爾”號參加了前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因無力抵擋德軍的轟炸在港口自沉,直到戰(zhàn)爭后期,于1944 年被打撈出水并進行了修復。 從1948年起,“阿芙樂爾”號作為"十月革命"的紀念艦永久性停泊在涅瓦河畔,并成為海軍博物館供游客參觀。 如今,“阿芙樂爾”號還在,只是上面那顆紅星必然隕落,也早已隕落。 |
|
來自: 昵稱7039678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