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鮮為人知的廣西人文,講述你不熟悉的廣西歷史,我是阿威!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廣西風(fēng)情!
編輯搜圖 前言 關(guān)于舜帝陵,現(xiàn)存有三處地方:一是山西;二是湖南永州;三是廣西全州。其中山西舜帝陵是衣冠冢這個爭議不大,可是,有關(guān)他的真身葬于永州還是全州,這個就有不少的異議了。 歷代史說家和坊間都爭論不休,形成了主流的“永州派”和“全州派”,另外還有一個低調(diào)的“梧州派”。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這個就要從他死的地方說起了! 編輯搜圖 1 這篇文章里要介紹的就是“梧州說”了! 為什么說舜帝葬在梧州,不是永州或者全州嗎?這就要從這句有名的話來分析了,《史記·五帝本紀》 “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 如今很多專家都是抓住這舜帝“崩于蒼梧之野”這一個詞條來展開論證的。尤其著眼在“蒼梧”二字。很多專家都把“蒼梧”和“倉吾”劃上一個等號。其實并不是這樣的。 在古代,既有“蒼梧”,也有“倉吾”?!?/span>蒼梧”二字一般是用在楚國蒼梧郡,漢朝蒼梧郡和南越國時期的“蒼梧王國”里;而“倉吾”二字,則是用在比上面三個地方還要古老的一個部族身上! 編輯搜圖 2 什么是“倉吾”? 簡單點來說,它是在公元前2067年至公元前1046年(即距今4087年前至距今3066年),就已經(jīng)存在的一個民族名字,他們是遠古時代九黎(部落聯(lián)盟)的一支。在上古炎黃二帝和蚩尤大戰(zhàn)的時候敗逃到如今湖南和廣西交界的地方,安定下來后,成立了一個“倉吾國”。 這個古國一直到周朝的時候還存在,為什么說它是一個方國?在《逸周書·王會解》中記載 就記載有“倉吾”的信息:“路人大竹。長沙鱉。其西魚復(fù)鼓鐘鐘牛。蠻揚之翟。倉吾翡翠。所以取羽也。其余皆可知自古之政。南人至眾。皆北向。” 這個《逸周書》又叫做《周書》、《汲冢周書》,在里面有一個“王會解篇”,主要記載的是周朝各地的方國向周朝天子朝貢的情況。 至于為什么叫“倉吾”,那是因為這個地方盛產(chǎn)糧食,在那個時期,還有什么地方比湖南和廣西交界的地方更適合盛產(chǎn)糧食的呢?可以這么說,南方的水稻種植和推廣,都是從這個“倉吾”開始的?。?/span>
編輯搜圖 “倉吾”變?yōu)椤吧n梧”從什么時候開始?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91年),楚悼王派名將吳起南平百越,設(shè)立了洞庭、蒼梧兩郡【《后漢書·南蠻傳》記載:“吳起相悼王,南并蠻越,遂有洞庭、蒼梧?!薄?。并且把“倉吾”加上偏旁部首,改為“蒼梧”。倉加水稻為蒼,吾加犁耙為梧。 一部分倉吾人沿漓江南下入桂江,出西江,到達如今的梧州,定居了下來。后人根據(jù)習(xí)慣,也把他們居住的地方叫“蒼梧”了。就是如今梧州下轄的蒼梧縣。后來他們并入西甌民族。 3 講那么多,真是口水多過茶。只是想為“崩于蒼梧之野”做一個鋪墊! 現(xiàn)在很多人都引經(jīng)據(jù)典,史書都翻爛了,各種印證,但是有誰注意過時間這條很重要的線?一起來先看一個時間節(jié)點: 公元前2000多年(具體沒辦法考證,只能來個大概),舜帝南巡,那時候“倉吾”還在以湖南和廣西交界為中心的大片區(qū)域作為一個方國存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設(shè)置天下三十六郡。其中有一個叫蒼梧郡的,地方在嶺南以外的湖南湖北大部; 公元前214年,趙佗趁秦末大亂平定嶺南,建立南越國,境內(nèi)出現(xiàn)一個蒼梧方國(就是倉吾人逃來定居的地方)由他弟在這里鎮(zhèn)守管轄; 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元鼎5年),南越國內(nèi)亂,漢武帝趁機入主嶺南,越明年,設(shè)立嶺南七郡(后加二郡為九郡),其中一個郡叫蒼梧郡,地域就是現(xiàn)在梧州的范圍; 公元前100年前后(約于漢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間),太史公撰寫《史記》。 問題來了',司馬遷會不知道“倉吾”和“蒼梧”的區(qū)別嗎?他為什么不寫“崩于倉吾之野”,而是要寫“崩于蒼梧之野”? 作為漢武時代的親歷者和見證者,“蒼梧”二字他必定非常熟悉,開玩笑,這是真真正正寫歷史的人啊!你跟我說他不知道“蒼梧”的意思? 他筆下這個“蒼梧”肯定指的是如今廣西梧州境內(nèi)的這個蒼梧了。而不是現(xiàn)在很多研究“舜帝南巡”的學(xué)者和歷史學(xué)家所想的那個蒼梧。至于下一句“葬於江南九疑”更是有所指了。 編輯搜圖 4 再說說舜帝“葬於江南九疑”。 很多人把這個“江南”都理解為湖南長江段洞庭以南,也就是寧遠九疑山,難道就沒有人理解為梧州西江段的南岸?如今梧州城對岸也有“陵”??!
阿威翻到一本志書,上面寫著:“舜塟于蒼梧之野”。塟,就是葬的意思??聪聢D,不多不少,正好九條“陵”。可惜沒能再高一點把它拍下來。至于是哪一條“陵”,誰也不知道啊,因為那個時候下葬之后都是“不封不樹”的。以至于后人只能各種猜疑了,“九疑”就是九條“陵”。 編輯搜圖 5 上集解釋過“崩于蒼梧之野”的“野”,是指人煙罕至的地方,當時的梧州地區(qū)正是這樣一片地區(qū),舜帝為什么要到這個地方,因為他要開辟新地方啊。一個百歲老人,如果不是被逼,他這么辛苦翻山越嶺的意義在哪里?就是為了做一個驢友鼻祖嗎? 至于“是為零陵”中的“零陵”,并不是指當時的零陵縣,而是指具體舜帝埋葬地這個地方。所以,“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這句話應(yīng)該這樣來理解: 司馬遷說:“舜帝在梧州(蒼梧)不幸去世,隨從把他葬在西江南岸的九條山嶺里,至于那一條不知道,就統(tǒng)稱為零陵吧!”為什么叫“零陵”?因為在秦朝開始,“陵”才具體指帝皇的陵墓,舜帝作為德孝的開創(chuàng)者,他的埋身地就作為零號陵墓吧。 至于廣西全州,湖南永州還有山西運城為什么有舜帝陵,這個就是下篇文章要說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