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著經(jīng)常晚歸、酒醉的丈夫,你是不是恨鐵不成鋼地對他說過:“你怎么不S在外面?” 為什么好好說話那么重要呢?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中講到: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fā)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盧森堡博士在書中講到,我們應(yīng)該使用非暴力的溝通方式,借助已有的知識,讓愛融入生活。 許多人說這本書的節(jié)奏有些慢,從頭到尾就是在講一些基本的溝通技巧,都是些老生常談的話題,沒什么新意。 而且覺得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因為我從里面感受到的溝通技巧不多,我更多的感受是:愛的力量。 第一、難以體會的愛 許多時候,明明很相愛的兩個人,為什么還會吵得不可開交呢? 問其原因,都是因為我們不當(dāng)?shù)臏贤ǚ绞剑沟梦覀儫o法體會彼此心中的愛。糟糕的溝通方式,會忽視愛人的感受和需求,會讓人與人之間變成傷害,而且變得疏遠。這樣的溝通方式被作者稱為“異化的溝通方式”。 1、道德評判 我們總喜歡拿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判別人的道德,我們會把價值判斷和道德判斷混為一談。 如果有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那這個人就會被看作是不道德或者壞的。 比如,丈夫晚歸、喝酒,這不符合妻子的價值觀,妻子就會指責(zé)、辱罵丈夫沒有責(zé)任。 但是,丈夫的價值觀可能是更向往自由,覺得生命需要釋放才有意義,這與是否有責(zé)任沒有任何關(guān)系。 我們不能說一個男人晚歸、喝酒就是沒有責(zé)任,這樣是片面的,我們只能說,丈夫晚歸、喝酒,真是令我很傷心,因為我缺少他的陪伴而已。 2、進行比較 妻子在婚姻中,經(jīng)常對丈夫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看那個誰誰誰家的老公,多么多么的好?!?/p> 丈夫一般會回答:“那你去和他過呀!” 如果你真想過上悲慘的生活,那么,就去和他人做比較吧! 因為每一次比較,我們都會覺得心情低落,生活悲慘,因為比較也是種評判。不是在評判別人好自己壞,就是在評判別人壞自己好而已。 3、回避責(zé)任 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負有責(zé)任。但許多的時候,我們都會用“不得不”來推卸責(zé)任。 比如: 你問丈夫:你為什么一定要喝酒?他會說:因為我的朋友都喝酒,我不得不喝。 哦,天哪,你看,他說話的時候,總是把責(zé)任推向別人,來回避自己的責(zé)任。 那負責(zé)的話應(yīng)該怎么說呢? 你或許可以直接說:“因為我喜歡酒的味道,更喜歡它帶給我的感覺?!?/p> 你還可以直接說:“我喝酒,是因為我想和朋友們有共同語言?!?/p> 酒喝不喝都可以,但一定是自己說了算的,而不是因為某種原因不得不喝。 如果我們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那我們的人生就會變得危險。 4、強人所難 我們對別人的要求里,經(jīng)常暗含著威脅:如果不配合,他們就會受到懲罰。并不是我們只有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才這樣,更多的時候,在夫妻相處的時候也會是這樣的。 比如妻子經(jīng)常會說: 如果你不怎么怎么樣,那么,今天晚上就不讓你怎么怎么樣。 如果你不吃我碗里的剩飯,以后,你就不要和我接吻。 我們大多數(shù)人使用的語言傾向于評判、比較、命令和指責(zé),而不是鼓勵,或者是關(guān)愛彼此。這就會讓我們心生懷疑,也不愿意去相信自己的體會。 第二、搞清楚溝通的目的 丈夫酒醉晚歸,妻子講話、發(fā)脾氣的目的都是希望丈夫能少喝酒、早回家。妻子的目的,絕對不是希望丈夫真的S在外面。但因為情緒,導(dǎo)致妻子不能好好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圖,令丈夫心中難過,體會不到妻子的關(guān)心。 所以,我們在表達之前,一定要牢記溝通的目的。 1、非暴力溝通的唯一動機,是樂于互助 我們在復(fù)雜的社會生活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對自己人生的追求似乎也在慢慢淡忘。 就如有人會發(fā)出感慨:走著走著,就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非暴力溝通,它不只是一種溝通方式,它更是在不斷地給我們提醒,讓我們不要忘記最初的夢想。 結(jié)婚前,我曾經(jīng)想著:我一定會成為最好的妻子。 生寶寶之前,我曾經(jīng)想著:我一定會成為最好的媽媽。 但由于一些文化的影響,我似乎迷失了自己。在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時候,我又能重新找回那個溫柔的自己。 我們應(yīng)該明白,我們樂于互助,是出于愛,而不是出于恐懼、內(nèi)疚或慚愧。 2、談話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制造麻煩 夫妻吵架,中間和事佬一般都會說一句話:為了孩子,為了孩子。 幫派打架,中間和事佬一般都會說一句話:大家求財,大家求財。 所以,我們在溝通的時候,一定要非常清楚,我這次去談話的目的:是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去抒發(fā)情緒。 清楚了談話的目的,彼此才能站在統(tǒng)一的戰(zhàn)線上去談判。 第三、誠實地表達自己,而不是批評、指責(zé) 我們明白了要帶著愛去有目的的溝通,才可能獲得成功。那么,在溝通的過程中,到底應(yīng)該用什么樣的方式,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呢?作者為我們介紹了溝通的四個要素: 1、觀察 要清楚地表達觀察結(jié)果,而不是判斷或評估。如果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人們將傾向于聽到批評,甚至?xí)a(chǎn)生逆反心理。 舉個例子來說明,表達觀察和評論的區(qū)別。 例一:哥哥昨天無緣無故對我發(fā)脾氣。 分析:如果你認為這是一句觀察,我們意見不一致。我認為“無緣無故”是評論。此外,我認為哥哥發(fā)脾氣也是評論。描述觀察結(jié)果而不含評論可以這樣表達:“哥哥告訴我,他生氣了。” 例二:昨晚妹妹在看電視時啃指甲。 分析:如果你認為這是一句觀察,那我們意見一致。 例三:我父親是個好人。 分析:如果你認為這是一句觀察,我們意見不一致。我認為“好人”是評論。你可以這樣表達:在過去的25年中,父親將他工資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給了慈善機構(gòu)。 2、感受 在我們接受的教育中,大部時間都鼓勵服從,而非傾聽自己。慢慢地,我們就養(yǎng)成了在乎別人意見或者眼光的習(xí)慣。我們經(jīng)常會有很強烈的感受,但我們體會不到,甚至表達不出來。 如果家庭成員之間無法表達情感,那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正確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不但可以促進親情,還可以改善人際關(guān)系。 舉個例子來說明,感受和想法的區(qū)別。 例一: 想法:我覺得我吉他彈得不好。 分析:在這個句子中,我評價自己吉他彈的不好,而沒有表達感受。 感受:作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 分析:當(dāng)你認為自己吉他彈的不好的時候,可能會感覺失落、郁悶或厭煩。 例二: 如果你不和我打招呼,我會覺得你不在乎我。 分析:如果你認為這是一句感受,那我們意見不一致。對我來說,這是對他人態(tài)度的判斷。可以這樣說:“我進來的時候,你沒有和我打招呼,我感覺很失落?!?/p> 例三: 你能來,我很高興。 分析:如果你認為這是一句感受,那我們意見一致。 感受比觀察更難發(fā)覺,因為感受里包含著我們的需要和期待,還包含著對他人言行的看法。 當(dāng)我們聽到不中聽的話時,潛意識會代替我們做出反應(yīng),這與我們平時的積累有關(guān),我們可能會出現(xiàn)四種選擇。 第一種:認為自己犯了錯。 例如,丈夫說:“你這人怎么這么自私呢?” 有的妻子就會自責(zé):“哦,是我沒有考慮到別人,是我太自私?!?/p> 第二種:指責(zé)對方。 例如,丈夫說:“你這人怎么這么自私呢?” 有的妻子就會駁斥:“我怎么自私了?你才自私呢!” 第三種:了解我們的感受和需要。 例如,丈夫說:“你這人怎么這么自私呢?” 有的妻子可能會說:“你這樣說,我感覺特別傷心!” 第四種:用心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例如,丈夫說:“你這人怎么這么自私呢?” 有的妻子可能會說:“你這樣說是因為我的言行,讓你感覺不舒服了嗎?” 3、需要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基本需要,比如:自由選擇,我有自由選擇的權(quán)利,并且也有自由制定實現(xiàn)計劃的權(quán)利。 再比如:我們需要儀式感、空氣、食物、歡笑、樂趣、激勵、欣賞、親密關(guān)系、安全感、傾聽、誠信、愛、尊重、支持、信任、理解等等。 非暴力溝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長的要素,而不是某種具體的行為。 當(dāng)你的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或者你無法表達出自己的需要時,是非常痛苦的。 現(xiàn)在的社會文化并不鼓勵我們表達個人的需要,假如你的個人需要表達的不那么準(zhǔn)確,會被認為你很自私。 比如,一家人一起吃飯,婆婆對兒媳婦說:“你去炒菜吧。”兒媳婦可能會不好意思直接拒絕,會委婉地說:“我有點累?!?/p> 但婆婆可能會說:“那吃完飯早點去休息吧!” 這時,兒媳可能會很生氣,覺得婆婆太不體諒。但其實你根本沒有說出你的需要,你可以說:“媽媽,我有點累,我需要休息10分鐘。” 4、請求 那么我們在表達了觀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們要請求他們的幫助和體諒,該如何表達呢? 首先,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們做什么。 舉個例子來說明 例一:我希望你理解我。 分析:如果你認為這是一句請求,那我們意見不一致。對我來說,“理解”這個詞的概念并不清楚,不能表達發(fā)言者的請求,可以這樣說:“你是否可以告訴我,你認為我剛才說的是什么意思?” 例二:請你告訴我,在我做的事情中,你最滿意的是哪一件? 分析:如果你認為這是一句請求,那我們意見一致。 例三:不要再喝酒了。 分析:如果你認為這是一句請求,那我們意見不一致。對我來說,這是一句命令??梢該Q一種說法:“你是否可以告訴我,喝酒可以滿足你什么需要?是否有別的方式可以代替呢?” 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將自己想要的回應(yīng)表達的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應(yīng)。如果讓對方感覺不答應(yīng)我們,就會受到懲罰,那么,我們的請求就會被對方看成是命令。 因此,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而是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chǔ)上與人聯(lián)系。 第四、關(guān)切地傾聽他人,而不解讀為批評或指責(zé) 在所有的溝通過程中,我們不能只關(guān)注自己的表達,我們還要學(xué)會全身心的傾聽,我們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神貫注地體會對方。 然后,全身心的傾聽他人也并不容易。 假如遇見你討厭的人,你是否可以靜下心來,全身心的傾聽他人的需要呢? 假如你當(dāng)時特別痛苦,你是否可以靜下心來,全身心的傾聽他人的需要呢? 假如對方是一個結(jié)巴,你是否可以靜下心來,全身心的傾聽他人的需要呢? 所以,我們要牢記談話的目的。當(dāng)我們自己痛苦的無法傾聽他人時,我們最好選擇暫時離開這個場合,先讓自己變得平靜,然后再回去。 事實上,在傾聽他人的時候,如果也用到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那么,就會讓傾聽變得容易。 《非暴力溝通》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fā)現(xiàn)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通過非暴力溝通,世界各地?zé)o數(shù)的人們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 這是一本打開愛和理解密碼的書。 看完這本書,我重新思維自己的溝通方式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我的內(nèi)心充滿了暴力。我并沒有正確表達自己的觀察,我也沒有關(guān)注自己的感受,許多的時候,我都在評論、評判、甚至命令。 我更沒有全身心的去傾聽所愛之人的需要,每次都會帶著自己的認知去評判他們,真得是非常的慚愧。 書里還講了許多的溝通細節(jié)和案例,更是在每一個技巧的點,作者都列舉了大量的案例,來讓我們讀者明白,非暴力的溝通的重要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