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一個很有人情味的人,只要看見穿著喪服的人,著官服的人以及眼盲的人,在會面的時候,即使這些人年齡較輕,他也一定會從座位上站起來;從他們身邊經(jīng)過時,一定會加快腳步。(《論語.子罕篇》9.10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為何孔子會這樣做?第一種人穿著喪服,說明家里最近在辦喪事,所以從座位上站起來代表的是“死者為大”的心情。儒家一向重視死亡,因為死亡是到另外一個世界的過度,而喪禮相當(dāng)于是最后一次送這個,所以是大事,如孟子所說:“養(yǎng)生者不足以當(dāng)大事,惟送死可以當(dāng)大事”,因為人死只有一次;第二種人穿著官式禮服,這些人有時候因為世襲爵位,因此也可能是年紀比較輕,但是他們的父親或祖先曾對國家有功,孔子站起來表達的是對先輩的敬意;第三種是眼盲的人,可以引申為所有的殘障人士,因為他們身體的缺失行動不方便,因此要有所照顧。在這三種人面前,孔子一定會有如上的表現(xiàn),可見孔子是一個有同理心之人。 學(xué)生觀察到每次孔子都會出現(xiàn)上述的行為,所以才會用到一個“必”字。另外一次對話也顯示出孔子對人的體貼和照顧。在古代,樂師一般由盲人擔(dān)任,有一次,樂師冕來見孔子,來到臺階前,孔子說:“這是臺階?!弊叩阶?,孔子說:“這是坐席。”大家坐下之事,孔子告訴他說:“某人在這里,某人在這里”。師冕告辭走了,子張向孔子請教:“這是與盲者說話的方式嗎?”孔子說:“對啊,這確實是與盲者說話的方式?。 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篇15.42》“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奔跋?,子曰:“席也?!苯宰痈嬷唬骸澳吃谒?,某在斯?!睅熋岢?,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保?/span> 從這些細節(jié)當(dāng)中,我們可以讀到一位要愛、可敬的孔子形象,他對身邊的人持有的關(guān)愛之心可以說是儒家思想的靈魂,這種具化的愛,是植根于一種最根本的“仁者愛人”的博愛情懷,然而這大愛只有踐行于具體事宜和人物中,才成就為仁愛。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孔子的修養(yǎng),就是心里隨時都裝著別人,對別人無微不至地關(guān)心愛護。 彭信之 ------------ 子曰德魯克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用走心的文字讓東西方管理思想交流碰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