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廓出口綜合征可壓迫臂叢神經(jīng)、鎖骨下動靜脈、腋動靜脈,進而引起相應(yīng)癥狀。根據(jù)壓迫的組織不同,胸廓出口綜合征可分為神經(jīng)型、靜脈型、動脈型。其發(fā)生率分別為神經(jīng)型(95%)、靜脈型(4%)、動脈型(1%)。 病因: 軟組織異常(70%):斜角肌肥厚、局部腫瘤、肌肉組織變異(如小斜角肌) 骨組織異常(30%):頸肋、關(guān)節(jié)損傷后畸形愈合 解剖基礎(chǔ): 壓迫部位通常發(fā)生在三個解剖空間:斜角肌間隙(interscalene triangle)、肋鎖間隙(costoclavicular space)、喙突下間隙(subcoracoid space)。 斜角肌間隙: 前:前斜角肌 后:中斜角肌 下:第一肋 內(nèi)容物為:臂叢神經(jīng)(干)、鎖骨下動脈 致壓因素為:斜角肌變異、小斜角肌、頸肋 肋鎖間隙: 前:鎖骨/鎖骨下肌 后內(nèi):第一肋 后外:肩胛骨上部 內(nèi)容物:臂叢神經(jīng)(股)、鎖骨下動脈、鎖骨下靜脈 致壓因素為:鎖骨下肌 喙突下間隙: 前:胸小肌 后:第2-4肋 上:肩胛骨喙突 內(nèi)容物:臂叢神經(jīng)(束)、腋動脈(第2部分)、腋靜脈。 致壓因素為:鎖胸筋膜、軟骨喙狀束 壓迫的確切解剖位置通常需要細致的查體及影像學檢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