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大英博物館來了位中國女子。英國人擺出燒壞的中國古畫:你能修復好?而讓他們傻眼的是,女子端起開水,嘩啦潑在了畫面上!見此一幕,所有人頓時目瞪口呆。 她究竟要做什么?萬分震驚的老外,心里升起強烈好奇。 只見熱水潺潺流過,女子挽起袖子,仔仔細細洗起了古畫畫面。這畫此前從火里搶救,留下幾處觸目驚心的破洞和黑斑。 房間鴉雀無聲。大家默默注視:很快女子洗完畫,小心翼翼揭去覆褙紙,然后用相似的補紙托起來。女子長舒一口氣,正色道: 等洞口補好,這里重新全色,到時再裝裱成立軸,這幅畫就能修復好了。 英國人臉上寫滿驚嘆號,這辦法到底哪兒來的?女子心中微微一笑,這就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古畫修復??! @史徒行者阿倫說,女子名叫邱錦仙,一雙生花妙手在韶光飛逝中穿梭,她曾師從揚幫裱畫大師徐茂康,以及蘇幫的華啟明,多年來不知修復了多少珍貴字畫。80年代末,她聽聞英國有不少流失的中國書畫,于是鼓起勇氣邁出國門: “想看看外國人裱畫是什么樣?!?br> 誰道冥冥之間,陰差陽錯。 邱錦仙到了倫敦,沒見著老外裱畫,倒是目睹了不少令人心痛的中國字畫。無奈之下,她唯有親自動手,很快不少人都聽聞了這位東方女子,以及她能讓古畫起死回生的神奇技藝。 其中包括英國最有名的大英博物館。 沒多久,一個名叫韋陀的英國人找到她。作為英國著名的敦煌學家,韋陀在大英博物館研究了一輩子,他盛情邀請邱錦仙:給大英的人看看,中國古畫該怎么修。 就這樣,邱錦仙走進大英博物館。開水洗畫的絕活剛演示完,英國人佩服得五體投地。館長更請求邱錦仙留下一段時間,專門修復博物館的中國書畫。 邱錦仙答應了留兩年,因為“這些古畫本來就是中國的,我還是要搶救中國的文物”。 誰知道,一個艱巨的任務,很快落在了她的肩上: 修復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千古名作——《女史箴圖》。 @史徒行者阿倫說,回到1903年4月,一個叫約翰遜的英軍上尉,背著幅卷軸進了大英博物館,尋思著上面的玉佩,應該能賣個不錯價錢。 這個約翰遜,幾年前隨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博物館隨意用25英鎊打發(fā)了他,而當徐徐展開畫軸,只見一片璀璨映入雙眼。 古畫雖已泛黃,畫面卻如吹起一陣輕靈微風?;秀敝灰姸饲f嫻靜的仕女,穿著飄逸流動的衣裙,裙邊之上傅染濃色,營造出典雅寧靜的畫面。 更令人驚艷的是,古畫還分9段,記述了中國古代多位奇女子的故事:班婕辭攆,世事盛衰,修容飾性…… 其中最引人入勝的是《修容飾性》,畫上端坐一位宮廷女子,頭頂高髻,步搖飄曳。畫卷故事,最終結(jié)束于“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即是說,女官剛講明了道理,接下來會記錄大家言行。 更重要的是,這幅古畫的美,在于畫家用線條勾勒出盈盈動態(tài),整幅畫面神韻流動,奠定了東方審美的底色,和西方截然不同。 畫卷翻閱到底,終于出現(xiàn)作者信息:距今1600多年的東晉畫家顧愷之!這位大畫家素以“才絕、畫絕、癡絕”聞名。而在顧愷之后面,還留有宋徽宗的瘦金體、乾隆皇帝36個印章和蘭花題畫,還有歷代包括董其昌等收藏家的私印,可謂星光燦爛。 可是,盡管美麗如斯,當邱錦仙看到這幅絕世名作時,卻感到內(nèi)心一陣刺痛。 俗話說“紙壽千年,絹壽八百”,這幅隋唐摹本的絹本《女史箴圖》,不但畫卷被生生割裂,畫面也破成了絲絲縷縷,可以說是奄奄一息。 為什么會這樣? 還是因為老外不懂行。中國古畫歷來以卷軸展示,也被稱作“手卷”。而《女史箴圖》進入大英博物館后,博物館卻想當然,居然按照日本屏風的形式,把《女史箴圖》割裂成多塊,裱褙在平板上展示!如此一來,不但《女史箴圖》連貫的畫面支離破碎,更可怕的是,時間一長,鑲板漸漸老化變形,讓歷經(jīng)千年的古畫遭受了巨大傷害。 怎么修復?成為所有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直到2013年,《女史箴圖》終于與來自中國的邱錦仙相遇。 邱錦仙提出一個英國人想都沒法想的修復辦法:用糨糊。 還不是普通的糨糊,是按一定比例,將淀粉糨糊和化學糨糊混合。這樣既能保證黏度合適,也不會留下修補的痕跡。 英國人懷疑:這樣能行嗎?不久糨糊制作好,他們特地送去實驗室化驗,結(jié)果證明各項配比和性能均十分理想! 就這樣,邱錦仙和助手打開顯微鏡,高度放大《女史箴圖》的每一處創(chuàng)傷,花費整整兩個月時間,三寸三寸地為古畫添糨。 完成這個步驟,她還拿起畫筆,用藤黃、朱砂和墨黑調(diào)配出適合顏色,將畫面殘缺和破洞一處一處修補。等全色完成,歷經(jīng)劫難的《女史箴圖》,終于回歸完好的容顏。 從此之后,從古代字畫到敦煌文書,邱錦仙始終忙碌在修復中國文物的一線。 只是山川百年,煙霞萬里,當她從工作桌案抬起頭,和那些駐足展柜欣賞的國人一樣,心里都會不斷回響一個問題:這些流落異鄉(xiāng)的中國寶藏,何時才是歸期? 我是@史徒行者阿倫,關注我,每件寶藏文物,都有一段走心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