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有大山兩座~太行王屋。 我的故鄉(xiāng)濟源恰在太行與王屋環(huán)抱著的半圓里。 北靠太行,西靠王屋,南臨黃河,東面一望無際是平原。 河南有一句笑話:“河南是全國的娘?!睉蛑o中自豪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fā)源地。 濟源也有一句笑話:“濟源是河南的爹。”調侃里得意濟源發(fā)源地古濟水養(yǎng)育了華夏先民。 濟水屬于中國古代四瀆之一,黃河淮河長江依然奔騰入海,唯有濟水不再。 發(fā)源于王屋山的濟水,當時與黃河長江比肩,奔流入海,我不知道它干涸于何時,只知道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里,有很多溝,其中有一條溝,滿溝都是花石頭,大大小小的花石頭。不曉得為什么不叫花心石頭溝,卻叫小溝背。 小溝背位于濟源市西北部晉豫交界的邵原鎮(zhèn)境內,處于太行山南端和中條山東端交匯點,屬典型的火山巖構造為主的自然風景區(qū)。東與王屋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毗連,西與山西省垣曲縣接壤,南傍小浪底黃河三峽。 邵原古稱郫邵,殷商時期為“召方”都邑,位于濟源市西部王屋山區(qū),豫晉四縣八鄉(xiāng)交匯點上,北有中條屏障,南有黃河縈帶,東有天壇鐘靈,西有三晉毓秀,境內古文化遺址遍布,已發(fā)現(xiàn)有裴李崗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多處,說明8000年前,這里就有人類生息繁衍。邵原自古就有創(chuàng)世神話流傳,尤以盤古開天辟地、女媧煉石補天、女媧摶土造人、伏羲畫八卦、神農嘗百草播五谷、軒轅祭天大戰(zhàn)蚩尤、共工頭觸不周山、大禹治水等八大神話流傳最廣。與創(chuàng)世神話相契合的自然遺存原型物規(guī)模宏大、自然生成、形象逼真、系統(tǒng)完整,為全國罕見。正是此方熱土,滋養(yǎng)了遠古先民,也孕育了華夏文明。先民們在與自然災害搏斗中,感悟身邊山水物事,以超凡的想象,編織了奇譎詭異的創(chuàng)世神話,開創(chuàng)了口傳文學的先河。 古文化遺址遍布的地方,特別適合三五知己同學,漫步在創(chuàng)世神話里。 補天的女媧日夜守護在這里。 沿著溝,到處都是這樣的花石頭,億萬年前,這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如今這些五彩石頭臥在溝里,證明著時光流逝,不曾虛度。 喜歡小溝背的五彩石,雖然一直有疑問:為何只有這個溝里的石頭是彩色的? 有人說,走進小溝背,到處都是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的石頭,滿眼的斑斕。 有的石頭小似海星,淺淺地鋪滿水底,像耀眼的水晶,又像揉碎的彩虹,在粼粼的水波里,清麗可人,讓人心生愛憐。 有的石頭壯如臥牛 ,或兩兩相抱,耳鬢廝磨,竊竊私語;或三五成群,湊在一起,渾然天成; 還有的石頭大如樓宇,獨臥溪中澗邊,任山風吹拂,由溪水洗濯,安詳靜默在流動的時光里。 黛色的菊花石,踞如臥虎,青黃色的石頭里,露出片片白花,飄如雪菊,玉潔晶瑩;火紅的盤古石,高數(shù)丈,如被神斧砍剁,裂為兩半。彩色的太極石,像宇宙流星,似陰陽太極,形如龍蛇,神似江河,讓人嘆為觀止。 人,早就回到了??冢?,還停留在小溝背,留在了那些花心石頭上了。 |
|
來自: 新用戶5081Rnfw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