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佛陀講金剛經(jīng)的祗樹給孤獨園是怎么來的嗎?為什么說弘法利生也需要錢?為什么說好的僧人也必須要有商人的經(jīng)營能力?為什么說一些商人是披著老板外衣的大菩薩?為什么說一只手賺錢,另一只手布施的人反而賺的更多,更長久?我們今天再來讀一遍《金剛經(jīng)》開頭的一段: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wèi)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上次咱們講過,佛陀在祗樹給孤獨園,和他 1250個弟子一起到舍衛(wèi)大城去托缽化緣,回來之后吃完飯把缽收好,把衣服收好,把腳洗干凈,準備打坐了。第一講咱們主要關(guān)注佛陀當年也是平凡的人,也要吃喝拉撒,還要自己疊衣服。那么這一次咱們重點關(guān)注一下,佛陀講解《金剛經(jīng)》的場地,祗樹給孤獨園。古印度對時間概念比較模糊,時間上不明確,不像中國人是哪一年哪月哪一天,但是地點非常明確。《金剛經(jīng)》上沒有講,但是很多高僧大德講解《金剛經(jīng)》的時候,都重點強調(diào)一下祗樹給孤獨園。這個祗樹給孤獨園是怎么來的呢?有一位長者,他的名字叫給孤獨,他皈依了佛陀,成了佛陀的弟子。這個弟子想給自己的老師建造一座精舍,相當于今天建一座寺廟,供給老師講經(jīng)說法。他看好了一塊地方,這個地方的主人是祇陀太子。這位長者想把這塊地買下來,他就去找祇陀太子。可是太子舍不得賣這塊風(fēng)水寶地,又不好直接拒絕給孤獨長者,就給他出難題,說:“你要是能夠用黃金把地鋪滿,我就賣給你,要不然我就不賣”。他想把價格喊得高高的,嚇退給孤獨長者。你就知難而退吧!可是這位太子萬萬沒想到,找他買地的這位出家人,道行非常高,自己有神通。據(jù)介紹,他前世曾經(jīng)供養(yǎng)過六尊佛,眼睛能夠看到地下的寶藏。你不就是要黃金嗎?好,他回去之后看到地下的黃金,找人打開之后,把黃金采出來,用大象馱著黃金到祇陀太子的地方去鋪地。祇陀太子一看,知道碰上高人了,而且他個人也被這位長者的誠心給打動了。他就對長者說:我當初只是說賣地的啊,沒說過賣樹,現(xiàn)在呢,地歸你,樹還歸我,我們兩個人一起來供養(yǎng)佛陀。所以這個精舍建好了之后,就把他們兩個人的名字合在一起,稱為祗樹給孤獨園。2013年精讀《金剛經(jīng)》的時候,讀到這一段,我特意寫下了四句打油詩:讀了這一段的《金剛經(jīng)》,就讓我去思考一個問題,一個好的僧人和一個好的商人,他們是勢不兩立的嗎?他們是完全對立的嗎?他們之間是不是可以融合和統(tǒng)一呢?今天的我們一看見和尚化緣,甚至經(jīng)營寺廟,我們會本能的認為,破戒了,和尚開始愛錢了。我們腦子里就有一大堆的不好想法,覺得這些人,這些化緣經(jīng)營賺錢的和尚不好好修行了。而我們普通人看到一些大老板,本能的會想到為富不仁,會有意無意地把僧人和商人對立起來看。其實,商人做生意賺錢,僧人化緣建廟,經(jīng)營賺錢弘法,都只是表面現(xiàn)象。我們普通人不了解,沒有深入溝通,可能根本不了解真相。一個看起來很像修行的人,四處化緣的和尚,也有可能是用化緣的方式再斂財。一個把錢看得非常重,看起來像生意人的出家人,也很可能他是在通過生意的方式來解決弘法利生的難題。而有一些老板,他雖然成了億萬富翁,但真正的了解他的日常,就會發(fā)現(xiàn),他可能比很多出家人更出家,因為他的心已經(jīng)出家了。我曾經(jīng)看過一部電視劇叫《百年虛云》,介紹了近代高僧虛云大師的一生。虛云小的時候就特別喜歡佛教,跟佛有緣,但是他是家里的獨子,做官的父親當然不希望他出家當和尚,希望他能夠續(xù)香火,給他娶了兩個太太。在虛云小的時候,父親想阻止他當和尚的念頭,利用一個事兒想告訴他,和尚沒有他想象的那么好。因為外來一個和尚,給人家畫畫,收很高的費用,所以他父親聽說了這件事,就把這個和尚請到家里,讓他給自己畫畫。這個和尚畫畫要價特別高,父親當著虛云的面,這個時候還叫蕭古巖。當著自己兒子的面,請和尚畫,給和尚錢,他是想告訴孩子,你看這個和尚也貪財呀!結(jié)果他的兒子小古巖,悄悄地跟著這個獅子大開口的和尚,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原來這個和尚賣畫收來的錢,全用來買糧食運到災(zāi)區(qū)去救老百姓。他的父親這個舉動,不僅沒有讓他喪失對佛教的信心,反而更堅定了他對佛教的信心,堅定了他出家的念頭。他的父親不僅沒有攔住他,相當于又推了他一把。不管是給孤獨長者和祇陀太子,為佛陀修建精舍,還是虛云老和尚小的時候看到的那個賣畫賺錢,買糧賑災(zāi)的和尚。都告訴我們,弘法利生不能沒有錢。一個發(fā)了大愿弘法利生的人,也必須有一定的經(jīng)營能力,要善于用眾生的財力來造福眾生,這本質(zhì)上不就是一個做老板的能力嗎?能夠讓更多的人相信佛法,那不就是推銷嗎?讓更多的人布施來建造寺廟,印刷佛經(jīng)之后,怎么想辦法能夠讓更多的人受益呢?那不是經(jīng)營嗎?所以一個好的和尚和一個好的老板之間,是有非常多相通的地方的,也都是需要有優(yōu)秀的經(jīng)營能力的。那我們可以這樣問自己,如果一個商人一個老板,能夠領(lǐng)悟到無常和無我,他能夠放下對自我小利的無度追逐,能夠把生意當成造福天下蒼生的手段,那他是不是可能比菩薩還菩薩呢?今天的時代就有兩個這樣的人呢,第一個是咱們中國的老板曹德旺啊,又會賺錢,又會布施,據(jù)稱已經(jīng)捐贈了100多個億。還有另外一位是外國人,比爾蓋茨,他現(xiàn)在全身心都在做慈善事業(yè)。比爾蓋茨和曹德旺這兩位老板,他們不僅有財富,更有超人的智慧。他們能夠領(lǐng)悟到天道求衡,他們知道自己用智慧,用經(jīng)營手段從大眾那里賺回來的財富,必須再換個方式回饋大眾,造福大眾。這樣才符合天道,這樣才完成了一個財富的循環(huán),這樣才算真正的進入良性的運轉(zhuǎn)。曹德旺先生自己都講,他布施了之后得到的更多。所以,咱們?nèi)绻嬲淖x懂了這段《金剛經(jīng)》,琢磨透了弘法利生和賺錢經(jīng)營之間的關(guān)系,我們就會對那些守法經(jīng)營、樂于布施的商人,保持足夠的敬意。而且我們也應(yīng)該知道,那些只知道一門心思賺錢,從來不想去布施的老板,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蠢的大傻瓜。那些一只手去賺錢,另外一只手去布施的老板,反而比那些貪得無厭的老板賺得更多,賺得更長,這本質(zhì)是天道。也就是說,賺錢和弘法利生不矛盾,不僅不矛盾,而且是一體兩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