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第7章 無身無私,天長地久 【經(jīng)文】天長,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①,故能長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②,外其身而身存③,非以其無私邪?④故能成其私。 【考注】①以其不自生也:因為它不為自己生存。以,因為。②后其身:后,方位名詞作動詞用,使動用法,置于后的意思。③外其身:結構及用法同“后其身”,置之度外的意思。④非以其無私邪:有版本無“非”“邪”二字,文意無異,更顯簡潔。 【考譯】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的存在及運行不是為了自己,所以能長久。 因此,圣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受到眾人的擁戴而彰顯了自我;將自我置之度外,反而更能保全自我。這不正是因為其無私么,所以反倒更加成就了自我。 【導讀】長生不老、福祿恒昌,自古以來人所共祈共愿,本章老子嘆天地“無我”“舍己”之玄德,立天地為人之表率。 【辨讀】本章講述天地為什么能夠長久,講述圣人如何成就自我。大意是:天和地長存常在,恒久不衰。它們之所以能夠如此,這是因為它們不惟自己的生存是圖,所以反而能夠長久存在。圣人深知這個道理,他先人后己,反而被人擁戴;他置身度外,反而會立于不敗之地。這是因為他無私,所以,無私才能最好地成就自己。正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因此享千古萬民敬仰。 那么天地為什么會長久?老子在第2章已給出了答案,即“萬物作而不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薄安蝗ァ北闶情L久,便是永恒。 圣人為什么能長久?因為圣人效法天地的美德,舍己忘我,不為一己之私,故能受百姓擁戴,成就其大我。 以其無私 對立統(tǒng)一、相反相成是事物發(fā)展普遍規(guī)律,不居,反而能真正擁有;不爭,反而可以得到最多。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看似矛盾,卻蘊含著大道真諦。 本章的理解難點在最后一句“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許多人理解為“實現(xiàn)自私必先無私”,“無私”成了手段,這顯然不是“道”的境界。 老子說的“無私”是一種內化了的自覺,是順道,唯道是念、唯道是遵,只按照事情的本來面目決定和取舍自己的行為,不是“應該如此”,而是“本來如此”,自然而然地“不自生”,自然而然地“后其身”“外其身”,自然而然地“無私”,不假思索,更無糾結,幾乎達到一種出于本能的境界,即“幾于道”。 有這么一個故事,講的是炮火連天的戰(zhàn)場上,當一枚炮彈呼嘯而至,軍官飛身撲到旁邊的士兵身上,士兵得救了。回頭一看,炮彈不偏不倚,正落到軍官剛趴過的地方,炸出一個深坑。 二戰(zhàn)中,法國,嚴冬的一天,大雪紛飛,盟軍最高統(tǒng)帥艾森豪威爾正乘車返回總部參加軍事會議。途中,艾森豪威爾忽然發(fā)現(xiàn)一對法國老夫婦坐在路邊,凍得瑟瑟發(fā)抖。此處曠野,人跡罕至,艾森豪威爾立即命令身邊的翻譯官下車詢問。隨行參謀提醒說:“我們得按時趕到總部開會,這種事情,還是留給當?shù)鼐教幚戆伞!薄叭绻鹊骄节s來,這對老夫婦肯定早就凍死了”,艾森豪威爾堅持道。 原來,這對老夫婦是去巴黎投奔兒子的,不料汽車卻在中途拋錨了,茫茫大雪,人影難見,正不知如何是好。聽言,艾森豪威爾二話沒說,立即請他們上車,先將他們送到巴黎兒子家,然后才朝總部趕去。 不久后的情報讓所有的人震憾不已:原來,那天德國納粹的阻擊手早已預先埋伏在他們必經(jīng)的路上,卻不料艾森豪威爾為救那對老夫婦而改變了路線。歷史學家評論說:“艾林豪威爾的一個善念,躲過了一次暗殺,否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歷史將改寫?!?/span> 善念救人,也救自己。然而善念并非說來就來,它是一種道行,累積、沉淀,才能在關鍵時刻,不假思索。 |
|
來自: 心理咨詢診所 > 《道德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