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甲狀腺異常檢出率和年齡呈正比,年齡越大,異常的幾率越高,且女性更易“中招”,異常檢出率是男性的1.8倍。
甲狀腺位于脖子正前方,當出現(xiàn)異常時會引發(fā)甲狀腺腫大,讓脖子看起來變粗。嚴重的時候還會影響發(fā)聲、吞咽和呼吸。
甲狀腺激素大量分泌,易造成緊張、焦慮的情緒;而甲狀腺激素減少則會影響大腦中“欣快激素”——血清素的分泌,導致情緒低落或抑郁。
甲狀腺激素低會引發(fā)代謝緩慢,導致皮膚組織及表皮濕度降低,造成皮膚干燥。
同時,甲狀腺激素偏低也會擾亂頭發(fā)生長周期,使很多發(fā)囊進入“休眠”階段,導致頭發(fā)脫落。
若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少,會使腸道蠕動減慢,表現(xiàn)出的癥狀就是便秘;
若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腸道則會受大量甲狀腺激素的刺激增加蠕動,使患者出現(xiàn)排便次數增多或腹瀉的情況。
甲狀腺激素偏低會導致女性的月經周期延長,且月經量增多;反之則會導致女性的月經期減短、延后,以及月經量減少。
甲狀腺激素偏低會導致能量被細胞消耗掉,身體能量低,畏寒肢冷。相反,甲狀腺激素偏高使體內產生能量的細胞過于活躍,易導致身體發(fā)熱或異常出汗。
甲狀腺激素低會引起身體各項功能無法正常運轉,產生疲乏感,且會出現(xiàn)睡眠時間過長或嗜睡的情況。另一方面,甲狀腺激素高會刺激中樞神經,導致焦慮和心率增快,造成入睡困難或失眠。
甲狀腺激素水平持續(xù)偏低容易導致大腦和脊椎傳遞信息的神經受損,導致腳趾、手臂、雙腿、腳部或手部莫名其妙地突然發(fā)生刺痛、麻木或疼痛。
甲減是甲狀腺激素合成、分泌減少導致機體代謝減低的病癥。
甲減患者需要在飲食上加強營養(yǎng),以優(yōu)質蛋白、維生素為主,適當多吃些瘦肉、魚肉、去皮禽肉、蛋白、豆制品等。
甲減患者容易出現(xiàn)貧血的情況,需攝入富含鐵元素的食物,如瘦肉、動物血等。此外,甲減患者飲食不宜過咸,避免加重水腫癥狀,應多吃雜糧、新鮮蔬菜水果等。
甲減患者由于代謝降低,血膽固醇水平較高,建議限制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蛋黃、奶油、芝麻醬、肥肉、五花肉等。
甲亢是由于碘攝入不足或過量引起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
甲亢患者飲食要注意“三高三忌”:“三高”即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其中高熱量需多吃主食,如米、面,保持健康體重;高蛋白需攝入豆制品、奶制品等優(yōu)質高蛋白食物;高維生素需攝入足量B族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C等。
“三忌”即忌碘鹽、含碘海產品和刺激性食物,如海帶、海草、紫菜、螺旋藻(干)、海苔、海米(干)、蝦皮等。
碘攝入量對甲狀腺結節(jié)的患病率存在明顯影響,碘攝入過量或不足都會增加患病風險;食用加碘鹽可滿足人體碘的需要,如果吃碘鹽的同時長期攝入含碘高的食物,可能造成碘過量。
因此,甲狀腺結節(jié)患者禁止長期高碘飲食,注意均衡適度攝碘,限制海帶、紫菜等高碘食物。
甲狀腺炎患者可正常攝入碘鹽,同時要適當攝入硒元素,可選擇富含硒元素的堅果、芝麻、蘆筍、菌類、魚類等。
甲狀腺癌發(fā)病與輻射、遺傳、碘攝取量、雌激素等有關。
對于確診的甲狀腺癌,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最主要的治療手段是外科手術。飲食上,應避免食用海鮮、海帶、紫菜、海蜇等高碘食物。
均衡飲食,食物應以新鮮蔬菜為主,避免肥膩、辛辣。同時保證每天飲用8杯優(yōu)質水,吃飯定時定量,只吃7、8分飽為最佳。
肥胖易引起代謝紊亂,會增加甲狀腺病變的風險。因此,適當運動,控制體重,減少肥胖,對預防甲狀腺病變有積極作用。
頭頸部受到放射物質的照射是甲狀腺病變的重要因素,應盡量避免頭頸部受到放射性物質照射。
35歲后,尤其女性,最好每5年做一次甲狀腺功能檢查和甲狀腺彩超;妊娠女性必須進行甲狀腺功能檢查;備孕前,推薦女性篩查促甲狀腺激素(TSH)等相關指標。
過度勞累、熬夜、抑郁焦慮、精神壓力大等負面情緒可通過擾亂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造成免疫功能失調,破壞對自身抗原的“兼容性”,導致甲狀腺被免疫系統(tǒng)攻擊。所以日常生活要做到勞逸結合,規(guī)律生活,避免過度勞累,保持精神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