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入太廟,每事問?;蛟唬骸笆胫^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弊勇勚唬骸笆嵌Y也?!?/span> 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故事。 公元前563年,晉國的荀罃、荀偃、士匄帶著諸侯聯(lián)軍進攻偪陽城,也就是郙國。四月初九,聯(lián)軍包圍郙國,不能攻克。孟孫氏的家臣秦堇父用人力拉著裝備車到達戰(zhàn)地,郙國人設(shè)下計謀,打開城門,諸侯的將士乘機進攻。當(dāng)他們進到一半時,郙國內(nèi)城的人此時突然把閘門放下,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一個原本是宋國君主的后代,人品出眾,博學(xué)多才,能文善武,曾做過陬邑大夫的叔梁紇雙手撐住了落下來的城門,把已經(jīng)攻入城里的將士第一時間救出來,為部隊的撤出爭取了時間。孟獻子睹此一幕后,稱贊說:“這真的就是《詩經(jīng)》里所說的'像老虎一樣有力氣’的人。”叔梁紇后來與魯國名將狄虒彌、孟氏家臣秦堇父合稱為“魯國三虎將”。 這是叔梁紇力舉城門的故事。 臧武仲早年在宮中長大,深得魯宣公夫人喜愛,并被立為臧氏的繼承人,曾任司寇,是魯國的大夫。公元前556年秋季,齊靈公攻打魯國邊境,高厚把臧武仲圍困在防地,叔梁紇與臧疇、臧賈率領(lǐng)三百名甲士夜襲齊軍,把臧武仲送到旅松后返回防地。齊國不久即退兵。 這是叔梁紇護送魯國大夫臧紇的故事。 最后講一講叔梁紇成家的經(jīng)歷。 叔梁紇與正妻施氏有九個女兒,沒有兒子。他的妾生了個兒子叫孟皮,卻因為有足疾,不能做繼承人。叔梁紇便向魯國顏氏求婚。顏氏有三個女兒,最小的叫顏征在。顏父對三個女兒問道:“陬大夫叔梁紇的父祖輩六代積德必出圣賢。雖然現(xiàn)在他年紀(jì)大且性情急躁,但這只是小的瑕疵,你們?nèi)齻€誰愿意嫁給他,做他的妻子?”大女兒和二女兒都沒有回答,小女兒顏征在上前對父親說:“聽從父親您的決斷,我沒什么好問的了?!鳖伕刚f:“好,就是你嫁給他了?!鳖佌髟诰瓦@樣嫁給了叔梁紇。 這個叫顏征在的女子為叔梁紇生了一個孩子,足以讓她彪炳千古,因為她生的這個孩子就是后來的至圣先師孔子。 孔子三歲時,其父親叔梁紇死了,埋葬于防??鬃赢?dāng)時年幼,長大后很長一段時間還不知道父親的埋葬處??鬃訋缀跏撬赣H顏征在一手帶大的,母親的良好修養(yǎng)對孔子的成長起到了非常關(guān)鍵的作用,只是歷史上沒有具體的資料留下來,否則的話,像孟母三遷這樣的事,我想,顏母肯定也做過不少??鬃?4歲時,他32歲的母親顏征在去世。在顏母死后,已很早獨立的孔子先淺葬母親于五父之衢。然后,四處詢問父親的墓址,直到郰曼父的母親告訴了他,孔子才依照禮的規(guī)定,將父母合葬于防,并為之造墳,墳高四尺。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以博學(xué)知禮聞名于當(dāng)時,那個時候能有資格跟魯國官員一起祭祀周公廟,也就是入太廟參祭的人少之又少,但孔子卻被選上了??鬃舆M入到周公廟里面后,并沒有高傲自大,而是對祭事中禮樂儀式,對廟里面的每一個事物,每一種禮器,他都會仔細(xì)了解,向人虛心請教。 清朝閻若璩先生在他的《四書釋地》里考據(jù)道,當(dāng)時祭祀的時候,一定是非常肅穆,本不允許“每事問”的,以此推斷孔子入周公廟“每事問”肯定不是在助祭的時候,而應(yīng)該是在太廟演禮的時候,演習(xí)禮儀期間,孔子入太廟觀禮,這個時候是可以每事問的。 然而,此時竟也有人想借此來譏諷孔子,說“他怎么進到太廟里面,每一事都要問人,誰說鄹人'魯國三虎將”之一的叔梁紇的兒子孔丘知禮?”孔子自小博學(xué)知禮,當(dāng)世之人有目共睹,這個人偏偏就心生嫉妒,想找孔子的茬兒,說:“你既然知禮,怎么還'每事問’?”沒想到孔子聽后,直接回他道:“'每事問’本身就是禮?!?/span> 后來的孔子第十世孫,——孔安國,對他祖先孔子的這個行為如此解釋道:“雖知之,當(dāng)復(fù)問,慎之至也?!笨鬃颖M管知禮,但是他入了太廟還是會問很多人很多東西的,這體現(xiàn)的正是他謹(jǐn)慎,恭敬的為人處世態(tài)度,謹(jǐn)慎,恭敬本身就是禮。 程頤弟子宋儒尹彥明說:“禮者,敬而已矣。雖知亦問,謹(jǐn)之至也,其為敬莫大于此。謂之不知禮者,豈足以知孔子哉?”他強調(diào)禮本來就是“敬而已矣”,這“敬而已矣”是《孝經(jīng)》里的原話。恭敬是禮的核心精神。孟子也說,敬人者,人恒敬之。《禮記·曲禮》的開篇也講,——曲禮曰:毋不敬?!拔悴痪础笔恰抖Y經(jīng)》的總綱,足以見得“敬”在禮中的核心地位。孔子雖知禮,但也許他對禮的認(rèn)知還停留在典章文獻上,對禮,特別是禮的很多表現(xiàn)形式并不清楚,以此他要去實踐中觀禮,學(xué)禮。他嚴(yán)謹(jǐn),一絲不茍,他甚至可能不恥下問的去向人細(xì)致咨詢禮,無非都是源于他那份待人接物的恭敬之心,以及自小養(yǎng)成的精益求精的學(xué)習(xí)精神。 孔子是一個真誠到極處,不做作,不自欺,不虛偽,也絲毫不掩飾自己,不隱藏自己的人,這從他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對待知識的態(tài)度上完全可以看出來。他的每事問不是明知故問,而是他真誠直心的想要查漏補缺,敬人敬己,想要進一步深度求證真理,深度完善自己,這種精神,本身也是禮的精神。 另外,孔子每事問還帶有一種委婉而又極深刻的批判和抗議味道,他批判抗議的是有些禮并不是該在太廟舉行的,以此他每事問,也是希望那些僭禮之人見了后有所反省,有所改正。 孔子進了太廟,每遇到一件事都細(xì)細(xì)地詢問。有人說:“誰說鄹邑大夫的兒子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什么事都要問?!笨鬃勇牶?,說:“這就是禮呀!” 最后我們大家一起再讀一遍: 子入太廟,每事問?;蛟唬骸笆胫^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弊勇勚唬骸笆嵌Y也?!?/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