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治療脾胃病的15大千古經(jīng)典方劑 1、平胃散——于濕滯脾胃 (蒼術(shù)、厚樸、陳皮甘草、生姜、大棗) 2、連樸飲——濕熱阻滯中焦 (制厚樸、黃連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炒香豉、焦山梔、蘆根) 3、保和丸——飲食停滯,消化不良 (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蘿卜子) 4、四君子湯——脾胃氣虛 (人參、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 5、理中丸——中焦虛寒 (干姜、人參、白術(shù)、炙甘草) 6、黃土湯——脾陽不足,中焦虛寒 (灶心黃土、炮附子、干地黃、白術(shù)、阿膠、黃芩、甘草) 7、痛瀉要方——脾虛肝乘,腹痛,腸鳴泄瀉 (白術(shù)、白芍、陳皮、防風(fēng)) 8、瀉黃散——脾胃伏火,口瘡口臭 (藿香葉、山梔仁、石膏、甘草、防風(fēng)) 9、清胃散——胃有積熱 (生地黃、當(dāng)歸、丹皮、黃連、升麻) 10、良附丸——寒邪客胃,胃痛暴作 (高良姜、香附) 11、益胃湯——胃陰不足,胃脘隱隱作痛 (沙參、麥冬、生地黃、玉竹、冰糖) 12、丁香柿蒂湯——胃氣虛寒 (丁香、柿蒂、生姜、人參) 13、半夏瀉心湯——胃腸不和,心下痞滿不痛 (半夏、干姜、黃連、黃芩、人參、炙甘草、大棗) 14、啟膈散——噎膈,痰氣交阻,吞咽梗塞 (郁金、砂仁殼、川貝、茯苓、丹參、沙參、荷葉蒂、杵頭糠) 15、黃芪建中湯——腹部時痛,兼有氣虛 (小建中湯加黃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