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1年美國報道了第一例確診的艾滋病(AIDS)病例至今,短短四十年的時間,艾滋病已在全球造成了近3300萬人的死亡,據(jù)世衛(wèi)組織統(tǒng)計,至2020年底,全球估計有3770萬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 而且,艾滋病仍是我國死亡人數(shù)最多的傳染病。在疾病預防控制局發(fā)布的2019年全國法定傳染病報告發(fā)病死亡統(tǒng)計表中,艾滋病死亡人數(shù)為20999人,約占全部傳染病死亡人數(shù)的83%。 盡管在今天,艾滋病已有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預防、檢測及治療方法,但人們對艾滋病的恐懼及誤解仍沒有消失。 “太長不看”版: 1.目前的研究認為,艾滋病病毒是動物源性病毒,是由猿類動物免疫缺陷病毒跨種傳播給人類并進化演變而來的; 2.艾滋病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其中性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95%以上的HIV/AIDS患者是通過性途徑感染的; 3.親吻、擁抱、握手或共用個人物品、食物或水等一般日常接觸不會感染艾滋病病毒; 4.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最終導致人體細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的發(fā)生; 5.口腔毛狀黏膜白斑是艾滋病特異性較高的早期臨床表現(xiàn),表現(xiàn)為在舌緣一側或兩側稍隆起的、邊界不清的白斑,不易擦去,表面皺如毛狀; 6.如果出現(xiàn)過高危行為,最好在暴露于艾滋病病毒后24小時內服用阻斷藥(盡可能在2小時內服用),最晚不超過72小時,連續(xù)服用28天,預防效果可接近100%; 7.艾滋病無法治愈也很難自愈,但可以治療控制,積極就醫(yī)并遵醫(yī)囑按時服藥,可以實現(xiàn)長期存活、改善生活質量,并回歸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從大猩猩到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其病原體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亦稱艾滋病病毒。 目前的研究認為, HIV是動物源性病毒,是由猿類動物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eiency virus,SlV)跨種傳播給人類并進化演變而來的。 HIV可以分為HIV-1和HIV-2兩型,HIV-1型是世界上主要的流行型(也是我國的主要流行株),與黑猩猩的免疫缺陷病毒 (SIVcpz) 在基因構成方面非常接近;HIV-2主要集中在西非,與烏色白眉猴的免疫缺陷病毒 (SIVsm) 非常接近。 (HIV-1和HIV-2的分型及其不同的亞型 /圖源:參考文獻[1]) 在HIV的起源理論中,“獵人”理論是最受學者廣泛接受的理論。 在非洲,獵人捕殺黑猩猩作為食物,在這種情況下,當一些感染了SIVcpz的黑猩猩被宰殺時,血液中的SIVcpz可能通過獵人破損的傷口進入體內,從而使他們感染SIVcpz,經過一代代的變異,最終形成了不同的HIV病毒株。 哪些途徑可能感染HIV? 艾滋?。ˋIDS)患者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是艾滋病的傳染源,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傳染源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胸腹水、腦脊液、羊水和乳汁等體液中。 因此,艾滋病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 經性接觸:主要是與HIV感染者進行無保護性行為而感染 經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針具靜脈注射毒品、不安全規(guī)范的介入性醫(yī)療操作(如牙科治療、紋身、紋眉)等 經母嬰傳播:包括宮內感染、分娩時和哺乳傳播 (圖源:CDC) 在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經血液及血制品”的傳播,盡管95%以上的HIV/AIDS患者是通過性途徑感染的,但還有一小部分患者,他們潔身自好,不亂搞也不吸毒,卻還是感染了HIV,究其原因,可能和不規(guī)范的醫(yī)療操作有關。 如紋身、紋眉的過程中,針尖和被紋者的血液不斷接觸,如果紋針沒有規(guī)范消毒,前一個被紋者又很不巧地患有艾滋病,當?shù)诙€人被頻繁針刺時,就可能導致交叉感染。 同理,在進行洗牙、補牙等牙科操作時,可能伴有牙齦出血,如果洗牙或補牙的機頭消毒不徹底,也可能通過機頭上殘存的血液導致交叉感染。 因此,但凡有血液暴露風險的操作,一定要在醫(yī)療設備健全、衛(wèi)生條件好、消毒嚴格規(guī)范的醫(yī)院或機構場所進行。 另一方面,一定要潔身自好,不濫交、不吸毒,在性接觸過程中,要正確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的性行為,薄薄0.07mm,就可以將你保護在安全范圍內。 HIV感染的孕婦應積極接受正規(guī)治療,將懷孕期間血液中病毒數(shù)量降低至檢測不到的水平,并注意不要給嬰兒喂奶。 此外,像汗液、唾液、尿液、淚液等體液中一般不含或含有極少量的艾滋病病毒(不足以致病),因此親吻、擁抱、握手或共用個人物品、食物或水等一般日常接觸不會感染HIV,艾滋病不會經馬桶圈、電話機、餐飲具、臥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設施傳播,咳嗽和打噴嚏不傳播艾滋病,蚊蟲叮咬也不會傳播艾滋病。 感染HIV后有哪些癥狀? HIV-1入侵宿主的主要受體是表達于T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以及樹突狀細胞表面的CD4分子,HIV需借助易感細胞表面的受體進入細胞,包括第一受體(CD4,主要受體)和第二受體(CCR5或CXCR4等輔助受體)。 HIV不具備“一擊即倒”的能力,它主要侵犯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包括CD4+T淋巴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等,主要表現(xiàn)為CD4+T淋巴細胞數(shù)量不斷減少,最終導致人體細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的發(fā)生。 從初始感染HIV到終末期是一個較為漫長復雜的過程,在病程的不同階段,與HIV相關的臨床表現(xiàn)也是多種多樣的。根據(jù)感染后的臨床表現(xiàn),HIV感染的全過程可分三個期即急性期、無癥狀期和艾滋病期: 急性期 通常發(fā)生感染HIV的6個月內。部分感染者在急性期出現(xiàn)HIV病毒血癥和免疫系統(tǒng)急性損傷相關的臨床表現(xiàn)。 臨床表現(xiàn)以發(fā)熱最為常見,可伴有咽痛、盜汗、惡心、嘔吐、腹瀉、皮疹、關節(jié)疼痛、淋巴結腫大及神經系統(tǒng)癥狀,此階段癥狀非常像流感樣疾病。 大多數(shù)患者臨床癥狀輕微,持續(xù)1~3周后自行緩解。 無癥狀期 此期常無任何臨床癥狀,持續(xù)時間一般為4~8年。其時間長短與感染病毒的數(shù)量和型別、感染途徑、機體免疫狀況的個體差異、營養(yǎng)條件及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 在無癥狀期,由于HIV在感染者體內不斷復制,免疫系統(tǒng)受損,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逐漸下降。 艾滋病期 為感染HIV后的終末階段。患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多<200個/μL。此期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HIV相關癥狀、體征及各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 常見的機會性感染有肺孢子菌肺炎、結核病或非結核分枝桿菌病、巨細胞病毒(CMV)感染、皰疹病毒感染、弓形蟲腦病、真菌感染等;與艾滋病相關的腫瘤主要有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卡波西肉瘤。 需要注意的是,口腔毛狀黏膜白斑是艾滋病特異性較高的早期臨床表現(xiàn),表現(xiàn)為在舌緣一側或兩側稍隆起的、邊界不清的白斑,不易擦去,表面皺如毛狀。 發(fā)生高危行為后如何自救? 如果出現(xiàn)過高危行為,如與HIV感染者或者感染狀態(tài)不明者發(fā)生明確的體液交換行為,要及時就醫(yī),經醫(yī)生評估后,使用暴露后預防用藥(即HIV阻斷藥)。 最好在暴露于艾滋病病毒后24小時內服用阻斷藥(盡可能在2小時內服用),最晚不超過72小時,連續(xù)服用28天,預防效果可接近100%。 同時,建議及時到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有艾滋病篩查實驗室的醫(yī)療機構進行HIV抗體檢測。 HIV感染后相應抗體通常在初次感染后約4周內產生,但血清陰性的“窗口期”可持續(xù)長達3個月。因此抗體檢測應該在發(fā)生高危行為之后4周進行,如果想排除是否感染,應在高危行為之后3個月再次進行檢測。 國務院《艾滋病防治條例》規(guī)定,國家對個人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的信息保密。各地疾控中心自愿咨詢檢測門診(VCT)提供艾滋病免費咨詢和檢測服務;各地縣級以上醫(yī)院、婦幼保健機構和部分基層醫(yī)療機構(如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也提供檢測服務。個人還可以購買自我檢測試劑進行檢測,如果檢測陽性,要及時到醫(yī)療機構、疾控中心確診。 如果不幸感染了HIV,也不要太悲觀,雖然目前艾滋病還無法被治愈,也很難自愈(全球只有2例),但艾滋病是可以被控制和治療的,我們可以把它當做類似于高血壓、糖尿病的一種慢性疾病。 已有的抗病毒藥物和治療方法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復制,正在接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且病毒得到抑制的艾滋病毒攜帶者也不會將艾滋病毒傳給其性伴侶。 因此,盡早接受艾滋病治療,遵醫(yī)囑按時服藥,不但可以長期存活,還可以改善生活質量,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對于改善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健康,以及預防艾滋病毒傳播都至關重要。 編輯:春雨醫(yī)生參考文獻:[1]王增強,邱茂峰,蔣巖.追溯艾滋病病毒起源[J].中國熱帶醫(yī)學,2010,10(07):903-905. [2]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21年版)[J].中國艾滋病性病,2021,27(11):1182-1201.DOI:10.13419/j.cnki.aids.2021.11.02.[3]李敬云.HIV的起源與SIV的跨種傳播[J].軍事醫(yī)學科學院院刊,2009,33(6):501-504. DOI:10.3969/j.issn.1674-9960.2009.06.001.[4]WHO,艾滋病毒/艾滋病,2020-11-30,https://www./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iv-aids |
|
來自: 昵稱7240838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