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理書》云:“見人之善而尋己之善,見人之惡而尋己之惡,如此方是有益?!?/p> 《景行錄》云:“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xué)則不固。主忠信?!?/p> 《景行錄》云:“大丈夫當(dāng)容人,無為人所容。” 人資稟要剛,剛則有立。 《素書》兵書名。舊題黃石公撰,宋張商英注。以道、德、仁、義、禮五者為主旨,取老子之說為注釋。云:“釋己以教人者逆,正己以教人者順?!?/p> 蘇武曰:“不可以己之所能而責(zé)人之所不能,不可以己之所長而責(zé)人之所短?!?/p> 太公曰:“勿以貴己而賤人,勿以自大而蔑小,勿以恃勇而輕敵?!?/p> 魯共公曰:“以德勝人則強,以財勝人則兇,以力勝人則亡?!?/p> 荀子曰:“以善先人者謂之教,以善和人者謂之順。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諂,以不善和人者謂之諛?!?/p> 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p> 太公曰:“見人善事,即須記之。見人惡事,即須掩之?!?/p> 孔子曰:“匿人之善,欺謂蔽賢;揚人之惡,欺謂小人。言人之善,若己有之;言人之惡,若己受之?!?/p> 馬援曰:“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當(dāng)如后患何?” 康節(jié)邵先生曰:“聞人之謗未嘗怒,聞人之譽未嘗喜,聞人言人之惡未嘗和,聞人言人之善則就而和之,又從而喜之。故其詩曰:'樂見善人,樂聞善事,樂行善意。聞人之惡,如負芒刺。聞人之善,如佩蘭蕙?!?/p> 《詩》云:“心無妄思,足無妄走。人無妄交,物無妄受。” 《近思錄》云:“遷善當(dāng)如風(fēng)之速,改過當(dāng)如雷之烈?!?/p>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p> 知過必改,得能莫忘。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直言訣》曰:“聞過不改,是謂過矣。愚者若駑馬也。駑馬自受鞭策,愚人終受毀捶,而不漸其駕也?!?/p> 道吾惡者是吾師,道吾好者是吾賊。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景行錄》云:“寡言擇交,可以無悔吝,可以免憂辱?!?/p> 太公曰:“多言不益其體,百藝不忘其身?!?/p> 太公曰:“勤為無價之寶,慎是護身之符。” 《景行錄》云:“寡言則省謗,寡欲則保身。” 《景行錄》云:“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無欲易,無名難?!?/p> 務(wù)名者,殺其身。多財者,殺其后。 老子曰:“欲多傷神,財多累身。” 胡文定公曰:“人須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有富貴相。” 李端伯師說:“人于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只有自家一個身與心,卻不要好。茍得外物好時節(jié),卻不知道自家身與心,已自先不好了也?!?/p> 《呂氏童蒙訓(xùn)》曰:“攻其惡,無攻人之惡。蓋自攻其惡,日夜自己點檢,絲毫不盡則憮于心矣,豈有工夫點檢他人耶?”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p> 孫真人《養(yǎng)生銘》:“怒甚偏傷氣,思多大損神。神疲心易役,氣弱病相縈。勿使悲歡極,當(dāng)令飲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p> 《景行錄》云:“節(jié)食養(yǎng)胃,清心養(yǎng)神。口腹不節(jié),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脈訣》曰:“智者能調(diào)五臟和?!?/p> 吃食少添鹽醋,不是去處休去。要人知,重勤學(xué)。怕人知,己莫作。若欲不知,除非莫為。 老子曰:“欲人不知,莫若無為。欲人不言,莫若不為?!?/p> 《景行錄》云:“食淡精神爽,心清夢寐安?!?/p> 老子曰:“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p> 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 蘇黃門曰:“衣冠佩玉,可以化強暴;深居簡出,可以卻猛獸;定心寡欲,可以服鬼神?!?/p> 《性理書》云:“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p> 《景行錄》云:“凡修身為學(xué),不在文字言語中,只平日待人接物便是。取非其有謂之盜,欲非其有謂之賊?!?/p> 太公曰:“修身莫若敬,避強莫若慎?!?/p> 《景行錄》云:“定心應(yīng)物,雖不讀書,可以為有德君子?!?/p> 《禮記》曰:“君子奸聲亂色不留聰明。淫樂匿禮不接心術(shù)。惰慢邪辟之氣不設(shè)于身體。使耳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以行正義?!?/p> 古人克己以避名,今人飾己以要譽。君子則無古今無治無亂,出則忠,入則孝,用則智,舍則愚。 老子曰:“萬般求生,不如修身。千般求生,不如禁口?!?/p> 太公曰:“身須擇行,口須擇言。” 《直言訣》曰:“治家治身者,猶如搆屋者先固基址。立身者先要其德行,成家者先要其產(chǎn)業(yè)。治家者須葺其房屋,舍修可以庇人物,立身可以奉神明。全家可以安長幼,治國可以保君子。若基址不實,屋必崩裂。心行若虐,身體危辱,家必喪亡。百姓離亂,國必傾墜,君臣何保?家若喪亡,長幼何托?身若危辱,神明何安?摧崩房屋,人物何庇?成敗如斯,孰可察也?” 《警身錄》云:“圣世獲生乎,始覺寸陰勝尺璧,豈不去邪從正,惜身重命?如人未歷于事,當(dāng)明根葉之異,禍福之殊。根葉者,賢良篤行信為本,正直剛毅枝葉也。父母己身性為本,妻子財物枝葉也。一家之內(nèi)糧為本,不急之物枝葉也。免辱免刑仁為本,倚財靠勢枝葉也。疾病欲痊藥為本,信卜巫醫(yī)枝葉也。萬事無過實為本,巧言裝飾枝葉也。恩親賢良敬為本,私好之人枝葉也。衣食飽暖業(yè)為本,浮蕩之財枝葉也。為官治訟法為本,恣意擬斷枝葉也。是故有根無葉可以待時,有葉無根甘雨所不能滋也。若務(wù)本業(yè)勤謹儉用,隨時知足,孝養(yǎng)父母,誠于靜閑,守分安身,遠惡近善,知過必改,善調(diào)五臟,以避寒暑,不必問命,此真福也?!?/p> 《景行錄》云:“禍莫大于從己之欲,惡莫甚于言人之非?!?/p>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蘇武曰:“一言之益,重于千金。一行之虧,毒如蛇蝎?!?/p> 《近思錄》云:“懲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p> 《夷堅志》云:“避色如避仇,避風(fēng)如避箭。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飯?!?/p> 利不茍貪終禍少,事能常忍得身安。頻浴身安頻欲病,學(xué)道無憂學(xué)道難。 太公曰:“貪心害己,利口傷身?!?/p> 《景行錄》云:“聲色者,敗德之具。思慮者,殘生之本?!?/p> 荀子曰:“無用之辨,不急之察,棄而不治。若夫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別,則日切磋而不舍也?!?/p> 子曰:“眾好之,必察焉。眾惡之,必察焉。” 太甲商王,成湯孫。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p> 《景行錄》云:“聞善言則拜,告有過則喜,有圣賢氣象。” 子路聞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節(jié)孝徐先生訓(xùn)學(xué)者曰:“諸君欲為君子,而使勞己之力,費己之財,如此而不為君子,猶可也。不勞己之力,不費己之財,諸君何不為君子?鄉(xiāng)人賤之,父母惡之,如此而不為君子,猶可也。父母欲之,鄉(xiāng)人榮之,諸君何不為君子?” 《論語》曰:“夫子時然后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后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后取,人不厭其取?!?/p> 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 《大學(xué)》云:“富潤屋,德潤身?!?/p> 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景行錄》云:“為人要忠厚,若刻悛太甚,不肖之子,應(yīng)之矣。” 德勝財為君子,財勝德為小人。 子曰:“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作福不如避罪,避禍不如省非。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子貢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人而求其使,非恕也;有親不能報,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聽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則可以端身矣?!?/p> 老子曰:“自見者不明,自足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務(wù)者不長?!?/p> 劉會曰:“積谷帛者,不憂饑寒;積道德者,不畏兇邪?!?/p> 太公曰:“欲德量他人,先須自量。傷人之語,還是自傷。含血噴人,先污自口?!?/p> 太公曰:“貧而雜懶,富而雜力?!?/p> 孔子食不語,寢不言。 《論語》曰:“寢不尸,居不容?!?/p> 荀子曰:“良農(nóng)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折閱:減低售價,這里指虧損。閱:賣。)不市,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體。” 孟子曰:“飲食之人,則人賤之矣,為其養(yǎng)小而失大也?!?/p> 凡戲無益,惟勤有功。 太公曰:“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p>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p> 《景行錄》云:“自滿者敗,自矜者愚,自賊者忍?!?/p> 太公曰:“家中有惡外已知之,身有德行人自稱傳。” 人非賢莫交,物非義莫取,忿非善莫舉,事非是莫說。謹則無憂,忍則無辱,靜則常安,儉則常足。 《曲禮》曰:“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素書》云:“行足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守約,廉可以分財。” 《景行錄》云:“心可逸,形不可不勞;道可樂,身不可不憂。形不勞,則怠惰易蔽;身不憂,則荒淫不定。故逸生于勞而常休,樂生于憂而無厭。逸樂者,憂勞其可忘乎?” 心無諂曲,與霹靂同居。耳不聞人之非,目不視人之短,口不言人之過,庶幾君子。門內(nèi)有君子,門外君子至。門內(nèi)有小人,門外小人至。 太公曰:“一行有失,百行俱傾?!?/p> 《素書》云:“短莫短于茍得,孤莫孤于自恃?!?/p> 老子曰:“鑒明者,塵埃不能污;神清者,嗜欲豈能膠?” 《書》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p> 一星之火,能燒萬頃之薪;半句非言,誤損平生之德。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p> 荀子曰:“聰明圣智,不以窮人;濟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不知則問,不能則學(xué)。雖能必讓,然后為德。” 《賢士傳》曰:“色不染無所穢,財不貪無所害,酒不貪無所觸。不輕他自厚,不屈他自安,心平則無怨惡?!?/p> 老子曰:“圣人積德不積財,執(zhí)道全身,執(zhí)利招害?!?/p> 蔡伯皆曰:“喜怒在心,言出于口,不可不慎也。” 衛(wèi)伯曰:“寬惠博愛,敬身之基;勤學(xué)者,立身之本。” 子曰:“身居富貴而能下人者,故何人而不與富貴?身居人上而能愛敬者,何人而敢不愛敬?身居權(quán)職所以嚴(yán)肅者,何人而敢不畏懼也?發(fā)言而古,動止合規(guī),何人敢違命者也?” 《顏氏家訓(xùn)》曰:“借人典籍,不可損壞而不還,皆須愛護,凡有缺壞就為補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p>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污也?!?/p> 紫虛元君戒諭心文:“福生于清儉,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樂,命生于和暢?;忌诙嘤溕诙嘭?。過生于輕慢,罪生于不仁。戒眼莫視他非,戒口莫談他短,戒心莫恣貪嗔,戒身莫隨惡伴。無益之言莫妄說,不干己事莫妄為。默默默,無限神仙從此得;饒饒饒,千災(zāi)萬禍一齊消。忍忍忍,債主冤家從此盡;休休休,蓋世功名不自由。尊君王,孝父母,敬尊長,奉有德,別賢愚,恕無識。物順來而勿拒,物既放而勿追。身未遇而勿望,事已過而勿思。聰明多暗昧,算計失便宜。損人終自失,倚勢禍相隨。戒之在心,守之在志。為不節(jié)而亡家,因不廉而失位。勸君自警,于平生可懼可驚而可畏。上臨之以天神,下察之以地祇。明有王法相繼,暗有鬼神相隨。惟正可守,心不可欺。戒之!戒之!”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先儒曰:“未能植己,何以耘人?” 先儒曰:“妍丑不可太明,議論不可務(wù)盡。情勢不可殫竭,好惡不可驟施?!?/p> 責(zé)人之非,不如行己之是。揚己之是,不如克己之非。(明.范立本) |
|
來自: 循天園 > 《處世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