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最在意的事兒,身高算一類,178的男生通常對外宣稱180,而185+的男生總會有意無意地在介紹自己的場合強調身高。 長得矮的少打籃球,班里最矮的容易受欺負... 這種流通于青少年間,尤其是男孩子之中的“身高歧視”,讓很多家長也開始密切關注孩子身高。 圖源:電影《海街日記》 “我家孩子都沒他班上其他同學高啊,還會長個嗎?” “孩子想長到180,能打增高針嗎?” 不少的父母認為,身高是孩子生長發(fā)育時期的頭等大事。牙齒不齊可以做正畸;近視了未來做近視手術, “恐矮”的父母,輕則指定孩子營養(yǎng)食譜、監(jiān)督運動打卡,重度焦慮的會帶著孩子醫(yī)院“身高促進門診”就診。 “增高針”是什么神奇秘方,能讓不少家長為之心動呢? “增高針”實則就是重組生長激素。生長激素是人體腦垂體前葉分泌的一種蛋白質,主要功能是刺激骨關節(jié)軟骨和骨骺軟骨生長。它是人出生后促進生長的最重要激素,在生長發(fā)育中起著關鍵性作用。 科學家通過DNA工程技術,人工合成出了與人體腦垂體分泌的結構一樣的生長激素,即重組人生長激素。 而生長激素被應用于兒科領域,常用來治療性早熟、矮小癥。 比如我們熟知的“金球之王”梅西,他13歲時身高只有140cm,被診斷出發(fā)育荷爾蒙缺乏,也就是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會阻礙他的骨骼生長使他無法長高。 他的矮小并非無法醫(yī)治,但是注射生長激素的花費每月高達900美元,當時的巴薩俱樂部看中其足球天賦,幫助梅西支付這筆治療費用,梅西才得以在治療下長到169cm。 梅西是因為確診了矮小癥所以需要注射生長激素。 但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并非只有生長因素這一個。 比如家族遺傳,有一個靶身高(遺傳靶身高)的計算公式,可以看一看。 [ 男孩=45.99+0.78×(父身高+母身高)÷2±5.29CM 女孩=37.85+0.75×(父身高+母身高)÷2±5.29CM ] 當然公式不是絕對的,只是一個相對有效的預測。 畢竟父母輩也沒有做過專業(yè)的身高潛力預測,很多人小時候沒吃飽也會影響長高啊。 還有其他影響因素,比如潛在的慢性疾病、營養(yǎng)缺乏等等。 即使確診了矮小癥,生長激素也不是對任意年紀的孩子適用。很簡單的原理,前面提到了生長激素是刺激骨生長的,當骨骺接近閉合或閉合時(也就是青春期),生長激素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再補充使用無異于揠苗助長,沒什么效果了。 在此前新華社調查增高針的新聞中,有一位母親擔心兒子身高偏矮,陸續(xù)在各種“身高促進門診”就診,一年下來花費了48萬,開了一堆高價藥,還給孩子做了進口針灸、生物磁療等治療。最后兒子只長高了1厘米。 這1厘米也很可能是孩子的正常長高水平。 家長對孩子過多的身高焦慮很容易被不正規(guī)的醫(yī)療機構利用,將生長激素打造成為“增高神藥”從而牟取利益。 一些民營醫(yī)院打出“身高70%靠遺傳、30%靠后天,定制身高不是夢”此類廣告語。很想舉報一波虛假廣告了。 父母對孩子的任何期待都不能凌駕于健康上,“增高針”的任何作用可是直接反應在孩子身上。 生長激素分泌正常的兒童是不能注射生長激素的,不然會導致內分泌系統(tǒng)紊亂、甲狀腺功能等問題。 如果對孩子的身高存在擔憂,應該在孩子長身高時期注意觀察,及時去正規(guī)醫(yī)院做檢查,聽取醫(yī)生建議后再決定是否需要進行相關治療。 孩子如果能健康生長,何必去“死磕”180這個數字呢? 沒有“身高神藥”可以讓孩子達到家長心中的理想身高標準。 家長能切身保障的,是不忽視孩子的生長發(fā)展,為長身體的孩子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 媽媽常常提到“多喝牛奶多吃雞蛋能長高”是真的有幫助的。 優(yōu)質蛋白和鈣質的營養(yǎng)攝入必不可少,維生素D也不可少,能促進鈣吸收。 當然除了鈣,還需要均衡的營養(yǎng),包括鐵、鋅等微量元素,保證孩子營養(yǎng)均衡不挑食。 盡管有時候咱們上完班懶得運動,但孩子運動必不可少,所以多帶著孩子做做戶外運動。有效的運動能刺激骨骼生長發(fā)育,增進新陳代謝。還能增強孩子抵抗力。 咱們中小學都在逐步提高學校體育活動的時長和種類,家庭鍛煉也得跟上呀。 年輕人涂著最貴的眼霜熬著最晚的夜,但孩子可不能吃著最貴的鈣片熬夜。睡眠可以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讓孩子晚上睡個好覺,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希望父母們的“身高焦慮”能消退一些吧,不用將孩子局限在優(yōu)質身高的數字中。 比起身高,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健康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