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取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朝著準漢語教師又邁出了一步,趕快再整理一下本科期間去菲律賓教學見習的資料。 2019年寒假,老師帶著我們4個學生到菲律賓土格加勞圣路易斯大學進行為期半個月的漢語教學見習。來到這個國家之前,我就調查了菲律賓漢語教學總體情況、歷史等。 菲律賓漢語教學之國家背景 菲律賓對漢語的態(tài)度一直是比較開放的,2011年起將漢語教學納入了國民教育體系,在公立中學開設了漢語課。最近幾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菲兩國在人才、信息、知識等領域的需求加大,漢語作為交流媒介和技術工具的社會經濟價值不斷提升,在菲孔子學院的建設與發(fā)展也有長足進展。 我們在許多菲律賓漢語教學相關的研究著作和文章題目中都能發(fā)現,一部分學者使用“華文教育”,一部分學者使用“漢語教學”的字眼作為文章標題的主題內容。這是因為菲律賓漢語教學主要在兩個領域內進行,分別是華文教育和在菲主流社會的漢語教學。 菲律賓漢語教學之歷史掠影 據資料,中國人移居東南亞最早可追溯至漢唐時期,大規(guī)模移居始于17世紀,這也是菲律賓漢語教學發(fā)展的源頭,到現在菲律賓的漢語教學已有300余年歷史了。 姜興山在《傳承與融合:菲律賓華文教育變遷1945-1975》(歷史教學(下半月刊).2011(01):61-67.)中從歷史與政治的角度詳細講述了戰(zhàn)后菲律賓漢語教育的發(fā)展與菲律賓社會和文化的融合,并將其分為三個進程: 戰(zhàn)后初期菲律賓華文教育蓬勃發(fā)展 “菲化”運動對華文教育的沖擊 華人政治認同變化與菲律賓華文教育的轉變 菲律賓華教中心創(chuàng)始人顏長城《發(fā)展中的菲律賓華文教育》(教育文化論壇.2012(06):123-128.)將漢語教育歷史分為兩個時期: 華僑教育時期(1899-1973) 華人教育時期(1973至今)。 菲律賓漢語教學之兩大領域 華文教育 以1899年大清中西學堂(今中西學院)的創(chuàng)建為開端,以華人群體為主要受眾的華文教育在這個千島之國響起了華文教育的第一聲學鐘。至今,華文教育在菲律賓已經走過110多年歷史了。 在菲主流社會的漢語教學 菲律賓主流社會的漢語教學主要指華校以外的學?;蛏鐣€體的漢語教學,以高等院校的漢語教學為主。菲律賓主流學校使用的教學媒介語以英語為主。但是,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漢語學習的必要性日益凸顯,這便引起了菲律賓學校對漢語教學的關注。 二者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教學對象,華文教育以華人群體為主要教學對象,而主流社會的漢語教學的對象則是華校以外的學校的學生。 菲律賓漢語教學之孔子學院 菲律賓孔子學院為當地民眾了解中國語言和文化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臺與窗口。截止2021年9月,菲律賓一共建立了四所孔子學院,其基本情況如下表: 截止2021年9月菲律賓孔子學院概況 從上表可以看出,早在2006年,菲律賓就創(chuàng)建了首家孔子學院,之后的十年時間里,另外三所孔子學院相繼建立。這便反應了菲律賓漢語學習需求的不斷擴大,漢語市場前景十分廣闊。菲律賓孔子學院在這十幾年的發(fā)展過程中,機構建設、業(yè)務拓展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zhàn)??鬃訉W院應利用好現有基礎,探索發(fā)展模式,健全多功能支撐體系,使孔子學院在菲健康發(fā)展。 圣路易斯大學漢語教學日志 圣路易斯大學(Saint Louis University) 定位:綜合類研究型大學 學生人數:30000+ 我們眼中的他們 來圣路易斯大學之前,我以為我們接觸的只有選修漢語的大學生。未曾想到該校竟然開設了從小學到大學的所有課程,且各個階段都有漢語課程。漢語和西班牙語、法語、德語、日語等一樣,作為外語選修課程。 我記得有一位建筑系的名叫Arn的同學告訴我,他一直相信“知識改變命運”,無論在中國、菲律賓還是其他國家都是如此。 在我眼中,他們是一群善良、可愛、單純、熱情的伙伴。 他們眼中的我們 剛到圣路易斯大學的時候,我們幾個小伙伴和學生的接觸僅限于課堂上的交流。但是時間一長,我們便慢慢熟絡了。大學漢語班的同學邀請我們和他們一起逛街,去他們家里玩。在他們眼中我們上課時講中文嚴肅認真,不愛開玩笑,但是課后又是同齡的伙伴,我們亦師又亦友。 就這樣,我們一起度過了半個月的時光。到要離開的時候,我才發(fā)現我早已愛上這里,愛上這里的藍天白云、落日余暉,愛上這里可愛熱情的學生,愛上這里所有的小美好。這是一段難忘的又值得珍惜的旅程。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通過這段時間的教學旅程,我從個人的角度出發(fā),發(fā)現的圣路易斯大學漢語教學的一些特點,希望和大家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定位 東南亞各國的漢語教學,由主流社會的非華族人的漢語學習和華人圈的華文教育組成。隨著客觀形勢的變化,華文教育的性質已經發(fā)生了較大改變,特別是教學對象。絕大多數華僑及其后代加入所在國國籍,華僑社會已演化為華人社會,華文教育的對象也由中國僑民演變?yōu)樵诜迫A人新生代。在這些人中推廣漢語,漢語教學實際上已經是第二語言的教學了。因此,我們應將該校的漢語教學定位于第二語言教學,而不是華僑教育時代倡導的將漢語作為母語教學。 特點 1.生源方面:該校學生層次豐富,學生年齡段不同,漢語水平不同。 2.師資方面:該校師資力量存在嚴重不足的問題,學校僅有兩位本土漢語教師,一位中國客座教授。 3.教材方面:該校不發(fā)放統一的、固定的漢語教材,每次上課都采取老師復印當堂課所需資料的模式,復印資料以《HSK標準教程》為主。 4.教學法方面:該校的漢語教學以語法翻譯法、聽說法和情景法為主。 5.文化教學方面:圣路易斯大學的本土漢語教師和客座教授在教授綜合課時,會適當地引入中華文化知識,并邀請同學上臺體驗,如打太極、剪紙、做中國結等。但是課程存在設置不明的問題,未將綜合課進行細分。 短板 1.課程設置: 漢語課堂存在課程設置不分明,教學要求不具體的問題。如:未對綜合課進行細分,教學內容停留在很淺的層面。同時,有學生表示學期與學期之間課程的銜接性弱,且沒有固定的教材。因此,漢語基礎不扎實的學生往往無法跟上教學進度。這不僅會影響學生整體的學習效果,同樣還會打擊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降低學習興趣。 2.人才培養(yǎng): 漢語教師來源渠道相對較窄,且高度依賴中國派出的師資力量。中方漢語教師的課堂都以大課為主,這樣的大課十分不利于語言教學。這樣的情形從側面反映出發(fā)展、培養(yǎng)本土漢語教師迫在眉睫。 3.教材建設: 菲律賓各開設漢語教學的學校并沒有設立統一的教材標準,多數學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用不同的教材。圣路易斯大學漢語課堂大都使用《HSK標準教程》。但學校沒有統一購買、發(fā)放教材,每次都是課前復印,然后分發(fā)給學生。這十分不利于學生系統的預習、學習和復習課堂知識。 個人總結與反思 語言障礙和跨文化交際是對外漢語教師去任何國家、任何學校都會面臨的問題,在此便不加贅述。若要前去菲律賓圣路易斯大學教授漢語,可能面臨的挑戰(zhàn)大致包括備課方面的挑戰(zhàn)、網絡利用方面的挑戰(zhàn)以及教材使用方面的挑戰(zhàn)。 首先,該校的學生的層次豐富,水平不盡相同。在備課時,我們要考慮各種因素,針對年齡不同、漢語水平不同的學生要準備不同的教學內容、課堂活動。家庭和社會可能無法配合給予學生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機會,因此還要盡量給學生創(chuàng)造課堂交際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熱情。要精心制作課件、圖片、動畫、視頻等。 其次,據統計,菲律賓人花在社交網絡上的時間最多。漢語教師可以在相關平臺上開設自己的漢語教學賬號,為同學答疑、輔導等,串聯線上、線下漢語教學,盡力彌補菲律賓紙質教材不足的短板。而對我個人來說,合理、高效地使用網絡來進行漢語教學或輔助線下課堂,都是不小的挑戰(zhàn)。因此,我需要盡快掌握制作課件、教學視頻等技術,使自己能夠利用線上渠道、網絡資源等實現高效的漢語教學。 最后,關于教材方面,該校需要一套適合菲律賓基本國情的、展現菲律賓人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的教材。需要一套不但能教漢語和中華文化,還能運用漢語講好菲律賓故事的本土漢語教材。這需要一線的漢語教師志愿者、本土漢語教師、中菲兩國語言專家和文化專家通力合作,共同努力。 作者簡介 大家好,我是Yuki,現在和未來都是一名對外漢語人。我相信從青澀到成熟定要經歷很多:學習、練習、重塑、突破等等。希望未來可以和大家一起共同進步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