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冰涼真的是病嗎?曾經的我認為,冬天嘛手腳冰涼很正常啊,畢竟外界溫度也不高,慢慢地,手上涼久了就習慣了。 記得小時候的冬天和媽媽一起睡覺,當我把腳放在媽媽腿上,媽媽總會說:你就是個冷血動物。所以,我其實應該算素體畏寒的那一種人,從小到大,冬天我總是比別人穿得臃腫,曾經我也想過抗一抗,可是……真的是少穿一件都不行?。?/span>一直到上了大學,我手腳冰涼的毛病都一直在,由于我的情況比較復雜,我找了中醫(yī)幫我調理,再加上平時生活里注意調養(yǎng),漸漸地,我手腳冰涼的毛病也就痊愈了。 “手腳冰涼”這個癥狀,中醫(yī)叫作“四逆”。“四”指的是四肢,“逆”指的是厥冷。在中醫(yī)看來,能引起手腳冰涼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分為3種:①陽氣不足;②脾胃虛弱;③肝氣不舒。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個小天地,那么這個天地之間是有一個太陽的。如果太陽被云朵遮住了,陽光就照射不到地面,那這時候是什么感受呢?想想大自然中的陰天,是不是覺得很陰涼呢?當陽氣不夠富足的時候,人體內的陽光無法普照,它就會首先選擇溫暖最重要的軀體部分,而自動放棄離得最遠的地方,也就是四肢了。這也就是為什么大部分手腳冰涼的人身上卻不冷的原因。有點“丟芝麻撿西瓜”的意思。而身體陽氣的來源中,腎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它是先天之本,就像身體的太陽一樣,主一身之陽氣。中醫(yī)就認為,“五臟之陽,非腎陽不能發(fā)?!?/span>那如果腎臟陽氣都不足了,肯定就不能溫養(yǎng)下焦,下肢就自然而然會變得冰涼,甚至腰痛腳軟。身體陽氣的來源中,脾也非常關鍵,因為它是后天之本。如果脾胃虛弱了,也會導致陽氣不足的。另外,脾胃虛弱會導致氣血虧虛。因為脾運化的水谷精微又是氣血生成的主要物質基礎,吸收做營養(yǎng)的物質少之又少,氣血生化自然不足,氣血不足呢就出現了手足冰涼、頭暈、月經量少色淡、唇甲色淡等癥狀,也就是血虛。還有,氣血生化不足,營衛(wèi)之氣來源不足,就會出現保護體表的力量不足,導致畏寒。簡單來說:食物進入體內,可是脾沒有心思去將食物分解為精微和糟粕,于是通通將食物列為糟粕排出體外,所以有很多人會出現一食用高蛋白類就腹瀉,甚至一吃完飯就馬上去廁所的現象。并且,肌肉如果得不到水谷的營養(yǎng)及滋潤,也會變得瘦弱無力。所以再也不要羨慕別人的狂吃不胖體質,狂吃不胖在中醫(yī)上來說都是脾胃吸收功能失調,是不健康的。肝氣疏泄不及,氣機不暢達,就會導致氣血壅滯,陽氣閉塞于內,形成氣機郁結的情況。 如果把體內的氣比成水管兒的水,那就是說水管兒堵住了,水流量會變小或者完全出不來,堵在里面就是“郁結”。那么這時候的手腳冰涼,就不是因為能量陽氣不足,而是傳輸障礙導致的。在外的表現就是悶悶不樂、悲傷欲哭、乳房脹痛等現象。像我前幾年一直都是“自古逢秋悲寂寥”的代言人,每到秋季就變得像林妹妹一樣愛哭了起來,一點小事情也會讓自己很惆悵。那么遇到手腳冰涼的情況,我們在日常生活里面,怎么調理呢?就是針對原因來做,比如,補陽氣、讓陽光充足一點,讓虛弱的脾胃運轉起來,或者是疏肝。總之是讓體內的陽光照射到手足,讓氣血通暢運行,到達四肢。而我們的醫(yī)圣張仲景先生也早就在《金匱要略》中寫到過這樣一個食療方,它能起到溫中補血,調經散寒的作用,比較適合單純陽氣不足的人食用,它就是當歸生姜羊肉湯。關于湯的做法如下:當歸20g,生姜30g,羊肉500g,食鹽、黃酒、蔥等調料適量。1.當歸洗凈,用清水浸軟,切片備用。生姜洗凈,切片備用。將羊肉洗凈,除去筋膜,切成小塊,用開水焯過,除去血水后備用。3.武火煮沸后,撇去浮沫,改用文火煲2~3小時即可。當歸補血活血,生姜溫中散寒,羊肉性熱。湊在一起便能讓自己吃完身上暖洋洋的。2.年老體弱,常發(fā)熱、咽喉腫痛、口舌潰爛者慎用。也就是說舌紅少苔、常感煩熱或是舌苔厚膩的人就不適合這個湯了。再推薦下面這個簡單易做的食療——大棗生姜湯。它的食材易于脾胃消化吸收,比較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飲用,也相對沒有那么多的禁忌癥,大家可以嘗試一下。用法:將大棗10枚,生姜5片,紅糖20g,煎湯代茶飲,或熱水泡開。每日1次,堅持服用。大棗性味甘溫,具有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的作用;生姜性味辛溫,具有溫中止嘔,解表散寒的作用。在飲食上我們可以調理陽氣不足和脾胃虛弱,那么針對第三種肝氣不舒我們應該怎么調理呢?肝氣不舒是指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既然疏泄功能異常,那我們就應該想辦法怎樣讓它走向正軌。無論是聽歡快的音樂還是出門旅行,或者是找家人朋友聊天抒發(fā)感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給煩惱找出路,煩惱出來了,那么就不會在體內形成瘀堵,人也就不會經常為煩心事發(fā)愁。心情變好了,飲食胃口也會大開;沒有瘀堵,體內自然就能吸收到有營養(yǎng)的物質。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位于足背側,第1、2腳趾之間的凹陷,壓之能觸及動脈搏動處,即是太沖穴。每天艾灸10分鐘,或是按揉200次,都能起到比較好的效果。 而三陰交是匯聚肝經、脾經、腎經的三條陰經交會的穴位,所以三陰交穴對于肝、脾、腎三條經脈的氣血調節(jié),具有突出的作用,它的定位的在腳的內踝上四指。按揉或艾灸此處可以起到健脾胃、活肝血、益腎精的功效。
作者簡介: 路知返,00后中醫(yī)大學的學生,希望手中的筆能開出好藥方也能寫出好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