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便秘是指大便次數(shù)減少和/或糞便干燥難解,一般兩天以上無大便,提示存在便秘。便秘按有無器質(zhì)性病變可分為器質(zhì)性與功能性便秘兩種。本節(jié)只討論功能性便秘。單純性便秘和習慣性便秘均屬此范疇。便秘,可以發(fā)生任何年齡組,但以中、老年人常見。對于便秘患者,應(yīng)鼓勵其多飲水、進多食纖維素多的食品以及蔬菜、水果等食品。另外,養(yǎng)成定時的排便習慣,以建立良好的排便反射,并輔以必要的中藥治療,一般能取的滿意的效果。中醫(yī)藥有效驗方摘錄如下: 方1 黃芪建中湯 黃芪、女貞子各20克,桔梗9克,甘草、桂枝各6克,白芍、當歸各15克,大棗12枚,生姜3片。飴糖適量。每日一劑,水煎服,連服10天為一療程,一般服藥1~2療程。 功效:益氣溫陽,養(yǎng)血通便。 處方來源:摘自雜志 新中醫(yī) 1996,(2) 方2 通便四物湯 生白術(shù)40克、肉蓯蓉20克、生地黃20克、炒枳殼10克。水煎取液,早晚分服,每日一劑。5劑為一療程,大便正常后再服1療程以鞏固療效。 功效;滋陰潤燥,增液生津。 處方來源:摘自雜志 河北中醫(yī) 1994,(1) 方3 滋脾更衣湯 炙甘草20克、淮小麥60克、白術(shù)30克、黃精20克、大棗15克。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50ml。服藥期間停用其他中西藥。1月為一療程。 功效:滋養(yǎng)脾陰,潤腸通便。 處方來源:摘自雜志 湖北中醫(yī) 1991,(3) 方4 枳實導滯丸 大黃9克、炒枳實9克、炒神曲9克,茯苓、黃芩、黃連、白術(shù)各6克,澤瀉6克。上藥研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每日1~2次,每次3~6克。 功效:清熱祛濕,導滯通便。 處方來源:摘自《內(nèi)外傷辨惑論》 方5 特效便秘驗方匯集 驗方組成:馬鞭草15—30克 紅糖適量或用烏桕木葉15—30克 功能主治:便秘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劑。服后腹瀉不止者,可服熱粥一碗。 方6大小便不通驗方匯集 驗方組成:桃仁12克(去皮膜) 功能主治: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搗爛,開水沖服,每日一劑 *附注:大小便不通,多見于關(guān)格,大便不通名內(nèi)關(guān),小便不通名外格,大小便都不能名關(guān)格,是由于脾腎不足,水邪濕濁逗留,郁而化熱,熱結(jié)下焦,氣化障礙而致。 驗方組成:桃仁7粒 黃柏 牛屎青 過江龍 筆筒草 百解藤 白紙扇 銀花藤 淡竹葉 吊水蓮各9克。 功能主治: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7 特效小便不通 田螺肉研爛扶肚臍或用舌板壓舌根令吐即通(器官損傷除外)。 方8 大便不通驗方(養(yǎng)血潤腸。)組 成: 生首烏15克(用鮮者更好) 生當歸9克 生赤芍9克 火麻仁15克 用 法; 此方藥性平和,服后并不立即起瀉下作用,一般服藥2或3天后,大便開始以粒狀變?yōu)闂l狀,須連續(xù)服用,待便秘癥狀基本解除后,才能停藥。 功 用: 養(yǎng)血潤腸。 主 治: 便秘。大便秘結(jié),3~4天甚至7~8天一行。糞便干硬成粒狀,解時非常困難,甚至要用手指挖出。伴面色多蒼白或潮紅,或有眩暈、心悸口干,煩熱不寐,脈多細數(shù)或細軟,舌質(zhì)多紅而少津,或舌質(zhì)淡而津干。 加減 產(chǎn)后或手術(shù)后因血虛而致腸燥便結(jié),如見面色萎黃或蒼白,頭暈目眩、乏力等血虛證候顯者可加入生地、白芍、紅棗,待大便成條后再加入黨參、黃芪益氣生血。如兼見氣虛者,可加黨參、黃精。熱病津傷而見舌紅津少,口干唇燥、脈細弦或細數(shù)者,可選加石斛、生地、元參、麥冬、花粉、瓜萎仁等養(yǎng)胃生津之品。如見眩暈、頭脹頭痛、鳴、腰酸足軟、舌紅、脈細弦等陰虛陽亢者,可選加桑椹子、生地黃、女貞子、料豆衣、滁菊等。如見咳嗽、咽干、低熱、面紅火升,脈細數(shù),舌紅等肺陰虛者加入南北沙參、天麥冬、瓜萎仁、杏仁等。如見脘腹痞脹、納呆者加陳皮、佛手、雞內(nèi)金、麥芽;如見胃氣上逆者加旋覆花、代赭石。如見心悸、不寐等心陰虛者加入柏子仁、淮小麥、棗仁、玉竹等。老年人如兼見陽氣衰者加入肉蓯蓉12克。 方9 大便不通驗方(主治因老人陰虛內(nèi)熱、津血被耗所致的便燥證)組 成: (1)養(yǎng)血潤燥湯當歸12克 白芍20克 生地15克 火麻仁30克 柏子仁15克 山楂12克 神曲12克 厚樸12克 枳殼10克 生大黃(泡開水兌服)2克 (2)清熱導滯湯柴胡10克 白芍15克 枳殼10克 厚樸12克 黃連6克 黃芩12克 山楂10克 神曲10克 魚腥草20克 (3)養(yǎng)血益氣湯泡參20克 當歸12克 白芍15克 熟地12克 郁李仁15克 山楂12克 神曲12克 厚樸12克 小茴香6克 功用主治:(1)方功用養(yǎng)血生津、潤燥導滯,主治因老人陰虛內(nèi)熱、津血被耗所致的便燥證。(2)方功用疏肝理滯,清熱利濕,主治因老年情志不舒,肝郁氣結(jié)而致的便結(jié)證。(3)方功用養(yǎng)血益氣,主治因老年氣血兩虛,兼受風熱化燥所致的虛秘證。 方10 便梗(祛瘀通下,行氣消脹。)組成 桃仁0克 當歸15克 赤芍15克 紅花10克 川樸15克 大黃(后下)10克 芒硝(沖服)10克 用法 加水500毫升,煎成200毫升,每日1~2劑,2~4次分服。 功用 祛瘀通下,行氣消脹。 主治 麻痹性腸梗阻而無空腔臟器穿孔者,腹部外傷引起的腹膜后血腫,腸系膜小血栓形成或腸系膜動脈小栓塞所致的血運性腸梗阻的早期(無腸壞死體征者)。婦科宮外孕有腸麻痹者。 便秘是指大便秘結(jié)不通,或幾日——行,或雖有便意,而排便困難。可出現(xiàn)于多種疾患之中。主要由于糞便在腸內(nèi)停留過久,水分被吸收,而變得干燥堅硬所致。臨床辨證,約分為如下幾種情況: 熱秘,由于腸胃枳熱,使津液干枯,不能潤滑大腸,多兼見腸胃脹悶,口臭唇瘡,脈 數(shù)苔黃,身熱尿赤等證。輕則以更衣丸、麻子仁丸潤之,重則以承氣之類通導之。 冷秘,由于老年人臟寒,氣道澀滯,陽氣不適,使腸道傳送無力而大便艱難,多兼見形寒腹疼,六脈沉遲。可以三物備急丸、半疏丸之類熱而通之。外用方法如蜜煎導、開 塞露;飲食療法如黑芝麻、核桃仁砂糖拌服等皆可輔助使用。 氣秘,由于氣機阻滯,多兼見腹脹而后重,胸脅痞悶,呢噫矢氣,欲便不得,脈弦等。可以蘇于降氣加減,六磨湯順氣導滯。 虛秘,多見于勞倦內(nèi)傷,病后產(chǎn)后,或老年體虛之人。氣血不足,氣虛則傳導無力,血虛則津枯便燥,多兼虛坐努責,汗出乏力,大便并不干硬,脈虛頭暈等。以氣虛為主者,宜黃芪湯之類;陽虛為主者,用濟川煎加味;以血虛為主者,宜五仁丸、四物湯之類;津枯腸燥者,宜增液湯加味、活血潤腸丸、通幽湯、三才湯等治療。 總之,六腑以通為用,腸胃通則營衛(wèi)得以和調(diào),人閡身血氣能夠暢達,若大便秘結(jié),必使腑氣滯塞,氣機不暢,易變生其它不適。因此,大便常宜保持通暢。目前,雜志報道不少針灸、薄貼,小方小藥皆可治療便秘。而治療要領(lǐng)是不能只通大便,以一瀉為快。須找出病因,進行全身治療,以免便雖通而瀉不止,反生遺殃。 [選案] 案一,一婦因改醮乘轎勞倦,加以憂懼,成婚之際,遂病小腹脹痛,大小便秘結(jié)不通,醫(yī)以硝黃三下之,隨通隨閉,病增胸脯胃院脹痛,自汗食少。汪診之。脈皆濡細近快,心脈頗大,右脈覺弱。汪曰:此勞倦憂懼傷脾也。蓋脾失健運之職,故氣滯不行,以致秘結(jié),今用硝黃。但利血而不能利氣,遂用人參二錢,歸身一錢五分,陳皮、枳殼、黃芬各七分,煎服而愈。 (《石山醫(yī)案》) 案二,一宗室夫人,年近六十。平生苦腸結(jié)病。旬日一行,甚于生產(chǎn)。服養(yǎng)血潤燥藥,則膩脯不快,服硝黃通利藥,則若閡知,如此三十余年矣。予診其人。體肥膏粱而多憂郁,日吐酸涎碗許乃寬,又多火病。此三焦之氣壅滯,有升無降,津液皆化為痰飲,不能下潤腸腑,非血燥比也。潤劑留滯,硝黃徒入血分,不能通氣。懼為痰阻,故無效也。乃用牽牛末以皂莢膏丸與服,即便通利。自是,但覺腸結(jié),一眼即瘥,亦不妨食,且復精爽。蓋牽牛走氣分。通三焦,氣順則痰逐飲消,上下通快矣。 (《本草綱目卷十八·牽牛子》) 案三,治溫相國體食仁,韌謝政歸烏程,患大便燥結(jié)不通。胸助寒悶而不食,腎脈沉小而無神。以枳殼五錢,蓯蓉二兩,洗凈,水煎服即效。后又秘結(jié),以當歸、生首烏,大劑煎服,遂全愈。 (《古今醫(yī)案按·高果哉醫(yī)案》) 案四,治少宰蔣恬淹,服五加皮酒,遂患大便秘結(jié),腹中脹悶。服大黃一錢,通后復結(jié)。李曰,腎氣衰少,津液不充,誤行疏利,是助其燥矣,以六昧湯加入乳一盤,白蜜五錢,十日而康復矣。 (《醫(yī)宗必讀》) 案五,治新市陳鹿搪,有腸風臟毒之證。大便燥結(jié),數(shù)日不能一行。痛苦殊甚,百醫(yī)不效。其脈兩寸皆散,兩關(guān)皆弦而無力,兩尺洪滑左尤甚。曰:東垣謂大腸喜清而惡熱,脾胃喜溫而惡寒。以胃屬土而大腸屬金也。今此乃胃寒腸熱之證,當以腸風臟毒之藥為君主,外以養(yǎng)血之劑裹之,使不傷胃氣,蓋藥先入胃,而后傳人大腸,入胃時裹藥未化,及人大腸,則裹藥化而君藥始見,亦假途滅虢之策也,因以大黃九浸九蒸九曬二兩,木耳二兩,槐花三兩,郁李仁、皂角子、象牙屑、條芩各一兩,血余炭、升麻、荊芥各五錢,為末煉蜜丸,外以四物湯加蒲黃各十錢為衣,空心午后,各以米湯二錢,果血止而大便不燥,飲食日加矣。 (《孫一奎醫(yī)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