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周禮》記載,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jīng)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吨芏Y·筮人》也提到:“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碑?dāng)時國家最大的占卜官掌握三種占卜方法,一種叫《連山》,一種叫《歸藏》,一種叫《周易》。鄭玄注解說:“三《易》卦別之?dāng)?shù)亦同,其名占異也?!卑凑锗嵭挠^點,三本書的卦和數(shù)是相同的,都有八個經(jīng)卦、并由八經(jīng)卦組成六十四卦;不同之處在于,六十四卦的次序不同。賈公彥疏云:“經(jīng)卦皆八者,謂以卦為經(jīng),即《周易》上經(jīng)、下經(jīng)是也;皆八者,《連山》《歸藏》《周易》皆以八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為本,其別六十四?!庇终f:“占異者,謂《連山》《歸藏》占七、八,《周易》占九、六,是占異也。”賈公彥認(rèn)為,《連山》和《歸藏》占七、八,即用七為陽爻,八為陰爻?!吨芤住氛嫉氖蔷藕土从镁藕土枋鲐韵?。這些學(xué)者沒有見過早期的卦畫,只是憑借直覺在做解釋。現(xiàn)在一般認(rèn)為,《連山》《歸藏》《周易》三大系統(tǒng)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卦序的不同:六十四卦重卦之序,《連山》首艮,《歸藏》首坤,《周易》首乾;八經(jīng)卦六子之序,《歸藏》是按少、中、長排列,《周易》是按長、中、少排列,《連山》目前還不清楚。 早期的卦畫里面有一、五、六、七、八、九等幾個數(shù)字,按照這個說法,《連山》《歸藏》《周易》是合在一起用的,只是《連山》和《歸藏》很早就遺失了,因而今人無法窺測其原貌,但我們可以根據(jù)古書記載和考古發(fā)現(xiàn)了解一二。 一、《連山》 按照史書記載,漢朝的官方圖書藏于蘭臺,其中就有《連山易》。西漢成哀時期,劉向、劉歆父子校理國家藏書,其書目載于《漢書·藝文志》中。然而,《漢書·藝文志》著錄了多種筮書、龜書、雜占等書,卻沒有收錄《連山》和《歸藏》,若以此推斷,至晚到西漢后期,這兩部書就應(yīng)該已經(jīng)散佚了。但東漢初年的桓譚在《新論·正經(jīng)》則說:“《易》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哆B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連山》藏于蘭臺,《歸藏》藏于太卜?!睍x代皇甫謐《帝王世紀(jì)》和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里也都引有《連山易》的文字,兩種記載出現(xiàn)了分歧。 今人考證,酈道元和皇甫謐在書中引用的《連山易》的文字,并不是原本《連山易》中的內(nèi)容,而是出自他書,只不過這些內(nèi)容古奧難懂,因此被誤認(rèn)為是《連山易》的文字。另一方面,西漢后期出現(xiàn)了大量偽托的書,人們將自己所編的書籍冒充古書在社會上流傳開來,所以桓譚所看到的《連山》可能是西漢人編造的。桓譚之后,這部《連山》也亡佚了,但由于《連山》實在過于神秘,人們紛紛自行創(chuàng)作,因而后代出現(xiàn)了大量名為《連山》的偽書。如南朝梁元帝就曾作過《連山》,其《金樓子·著書篇》錄“《連山》三秩三十卷”,文下原注稱他“年在弱冠著此書,至于立年其功始就。躬親筆削,極有其勞”。唐朝人看到的《連山》就是梁元帝所作,唐段成式在《酉陽雜俎續(xù)集》卷四《貶誤》中說: 焦贛《易林·乾卦》云:“道陟多阪,胡言連蹇。譯喑且聾,莫使道通?!睋?jù)梁元帝《易連山》,每卦引《歸藏》斗圖,立成委化。《集林》及焦贛《易林》《乾》卦卦辭,與贛《易林》卦辭同,蓋相傳誤也。 梁元帝的《易連山》,每卦引《歸藏》《斗圖》《立成》《委化》《集林》,實際上都是四處摘抄拼湊而成。 隋朝劉炫也造過《連山》,《北史·儒林傳》記載: 時牛弘奏購求天下遺逸之書,炫遂偽造書百余卷,題為《連山易》《魯史記》等,錄上送官,取賞而去。后有人訟之,經(jīng)赦免死,坐除名。 牛弘搜集購買天下遺書,劉炫便偽造了一本《連山》來求賞,不過很快就被發(fā)現(xiàn)了。 到了北宋,又出現(xiàn)《古三墳》一卷,分為《山墳》《氣墳》《形墳》三篇,其中《山墳》也被稱為《連山》。其書以君、臣、民、物、陰、陽、兵、象為八卦,卦序排列以山為首,其首八卦為疊山象、藏山兵、連山陽、潛山陰、兼山物、列山民、伏山臣、崇山君。不過這部書,也應(yīng)該是宋人假造的。因此,《四庫總目提要》說: (其書)以《連山》為伏羲之《易》,《歸藏》為神農(nóng)之《易》,《乾坤》為黃帝之《易》,各衍為六十四卦,而系之以傳,其名皆不可訓(xùn)詁。又雜以《河圖代姓紀(jì)》及《策辭》《政典》之類,淺陋尤甚。至以燧人氏為有巢氏子,伏羲氏為燧人氏子,古來偽書之拙,莫過于是,故宋元以來,自鄭樵外,無一人信之者。 認(rèn)為《連山》是伏羲之《易》,《歸藏》為神農(nóng)之《易》,《乾坤》即《周易》,是黃帝之《易》,這是清代學(xué)者的推斷。清代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王謨《漢魏遺書鈔》和觀沫道人《閏竹居叢書》等,都曾搜集整理《連山》和《歸藏》的佚文,但由于其出處不可靠,所引資料并不可信,需要謹(jǐn)慎對待。 二、《歸藏》 《禮記·禮運》引孔子語說:“我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独で分x,夏時之等,吾以是觀之?!编嵭ⅲ骸暗靡箨庩栔畷?。其書存者有《歸藏》?!?孔子想要觀看殷朝治國之道,便前往宋國,但是宋國文獻(xiàn)不全,孔子得到了一本名為《坤乾》的書,孔子通過《坤乾》發(fā)現(xiàn)了夏朝的事情。商朝的卦以《坤》卦居首,以《乾》卦居二,今天的《周易》是以《乾》卦居首,《坤》卦居二??梢姡鬃釉?jīng)見過商朝的《易》,即孔子見過《歸藏》。鄭玄曾提到:“得殷陰陽之書也。其書存者有《歸藏》。” 認(rèn)為孔子所見到的以《坤》第一卦,《乾》在第二卦的書就是《歸藏》??追f達(dá)正義說:“殷《易》以《坤》為首,故先《坤》后《乾》。” 習(xí)慣認(rèn)為《歸藏》以《坤》為首,先《坤》后《乾》。宋人朱震《漢上易傳》引《山海經(jīng)》曰:“黃帝氏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漢代學(xué)者杜子春、桓譚、鄭玄等人也曾提到《歸藏》。但《歸藏》之書并沒有被收錄在《漢書·藝文志》中,說明漢朝的時候《歸藏》可能已經(jīng)遺失了。 《隋書·經(jīng)籍志》始載《歸藏》十三卷,并解釋說: 《歸藏》,漢初已亡,案晉《中經(jīng)》有之,唯載卜筮,不似圣人之旨。以本卦尚存,故取貫于《周易》之首,以備《殷易》之缺。 從干寶《周禮注》、朱震《易叢說》以及李過《西溪易說》等書所存《歸藏》佚文中,可以看出《歸藏》的卦序,即坤、乾、艮、兌、坎、離、震、巽。《說卦》中說:“雷以動之,風(fēng)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逼渲小袄ひ圆刂?,以“藏”為“坤”之象,正與重“坤”、以“歸藏”為名的《歸藏》符合。通過這一點可以推斷,《歸藏》的卦有可能是存在的。 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臺15號秦墓出土了一批竹簡,簡中大概有四千余字,人們整理后發(fā)現(xiàn),它的內(nèi)容與傳本《歸藏》多有重合。秦簡本《歸藏》與傳世的《歸藏》卦象相同,卦名不同,文字形體不同,還有一些增字和誤字,但大部分內(nèi)容是重合的,這也說明《歸藏》這本書在當(dāng)時有可能存在。 《歸藏》卦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以史為鑒,《周易》不是以史為鑒,是以事為鑒。比如《歸藏》的卦辭稱《節(jié)》卦是周武王伐殷之前占到的一卦;稱《明夷》卦是夏后啟占卜得到的,是歷史事件的積累;而《周易》中的《節(jié)》與《明夷》,則是通過“不出戶庭”“不出門庭”“明夷于飛”等事例介紹經(jīng)驗。第二是以枚為占,不問事項?!稓w藏》關(guān)注的是卦的吉兇,而不問爻的吉兇。從這個角度來說,《歸藏》應(yīng)該是《周易》的前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