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 藏(下) 清·馬國翰輯 歸藏·本蓍篇 蓍二千歲而三百莖,其本以老,故知吉兇。張華《博物志》。 蓍末大于本為上吉,蒿末大于本,次吉,荊末大于本次吉,箭末大于本次吉,竹末大于本次吉。蓍一五神,蒿二四神,荊二三神,箭四二神,竹五一神。筮五犯皆藏,五筮之,神皆聚焉?!短接[》卷七百二十七引《歸藏》,按《博物志》云:“蓍末大于本上吉,次蒿,次荊,皆如是”,蓋約文言之。朱太史《經(jīng)義考》云:“當(dāng)屬《本蓍篇》中語”,茲并據(jù)以采補。 筮必沐浴齋戒食香,每日望浴蓍,必五浴之。浴龜亦然。《博物志》卷九。 歸藏·啟筮篇 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于陽谷。郭璞《山海經(jīng)注》引《歸藏·啟筮》。 空桑之蒼蒼,八極之既張,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職出入,以為晦明。 羅泌《路史·前紀(jì)》二引《歸藏·啟筮》 共工人面蛇身朱發(fā)。郭璞《山海經(jīng)注》、羅蘋《路史注》并引《歸藏·啟筮》。 麗山之子,青羽人面馬身。郭璞《山海經(jīng)注》引《歸藏·啟筮》,羅蘋《路史注》引首句云:“麗山之子鼓”。 羽民之狀,鳥喙赤目而白首。郭璞《山海經(jīng)注》引《歸藏·啟筮》。 金水之子,其名曰羽蒙,乃占之曰:“羽民是生百鳥?!薄段倪x》卷十三禰正平《鸚鵡賦》注引作《歸藏·殷筮》,《太平御覽》卷九百十四作《啟筮》,引多“乃之羽民”四字。 滔滔洪水,無所止極,伯鯀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郭璞《山海經(jīng)注》引《歸藏·啟筮》。 鯀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化為黃熊。同上。 大副之吳刀,是用生禹?!冻鯇W(xué)記》卷二十二。 昔彼《九冥》,是與帝《辨》同宮之序,是為《九歌》。郭璞《山海經(jīng)注》引《歸藏·啟筮》。 不得竊《辨》與《九歌》以國于下。同上。 昔者夏后啟享神于晉之虛,作為璿臺,于水之陽?!段倪x》卷四十六王元長《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注,《太平御覽》卷八十二引《歸藏·啟筮》,又卷一百七十七引作“晉之靈臺”,無“昔者”及“于水之陽”。 昔夏后啟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鈞臺,枚占皋陶曰:“不吉?!薄短接[》卷八十二,《初學(xué)記》卷二十二引至“鈞臺”。 逸文凡傳紀(jì)所引無篇名可考者,皆附于下。 乾為天、為君、為父、為大赤、為辟、為卿、為馬、為禾、為血卦。朱震《易叢說》、羅蘋《路史注》。 蒼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黃云扶月。○知北游按:此條馬不注出處?!端囄念惥邸肪砭攀艘堵鍟酚写宋?,云:“蒼帝起青云扶日,赤帝起黃云扶日。有白云出自蒼梧,入于大梁。” 東君、云中。司馬貞《史記索隱》云:“東君、云中,見《歸藏易》?!?/p> 昔女媧筮張云幕,枚占之曰:“吉。昭昭九州,日月代極。平均土地,和合四國。”《太平御覽》卷七十八,《漢藝文志考》卷一。 昔黃帝與炎神爭斗涿鹿之野,將戰(zhàn),筮于巫咸,曰:“果哉而有咎?!薄短接[》卷七十九,《漢藝文志考》引云:“黃帝將戰(zhàn),筮于巫咸”,羅蘋《路史注》引云:“昔黃神與炎帝戰(zhàn)于涿鹿”。 蚩尤伐空桑,帝所居也。羅蘋《路史注》。 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于青邱,作《棡鼓之曲》十章:一曰《雷震驚》,二曰《猛虎駭》,三曰《鷙鳥擊》,四曰《龍媒蹀》,五曰《靈夔吼》,六曰《雕鶚爭》,七曰《壯士奮》,八曰《熊羆哮》,九曰《石盪崖》,十曰《波盪壑》?!冻鯇W(xué)記》卷九引“蚩尤”至“青邱”,馮惟納《詩記》引有《棡鼓之曲》以下。 昔常娥以不死之藥犇月?!段倪x》卷十三謝希逸《月賦》注,《太平御覽》卷九百八十四,《漢藝文志考》引作“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p> 昔者河伯筮與洛戰(zhàn)而枚占,昆吾占之不吉?!冻鯇W(xué)記》卷二十。 穆王獵于弋之野。《太平御覽》卷八百三十一引《尚書歸藏》,“尚書”二字誤?!鹬庇伟矗骸队[》原文作“穆王獵于戈之墅?!?/p> 昔穆王子筮卦于禺強?!肚f子釋文》,《漢藝文志考》卷一。 昔穆天子筮西出于正,不吉,曰:“龍降于天,而道里修遠(yuǎn)。飛而沖天,蒼蒼其羽?!薄短接[》卷八十五。 附諸家論說 《禮記》:孔子曰:“吾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p> 《山海經(jīng)》曰:黃帝氏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 《周禮·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jīng)卦皆八,其別皆六十四。 杜子春曰:《歸藏》,黃帝。 桓譚曰:《歸藏》四千三百言。又曰:《歸藏》藏于太卜。 鄭康成曰:殷陰陽之書,存者有《歸藏》。 淳于俊曰:《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藏于中也。 阮孝緒曰:《歸藏》載卜筮之書雜事。 劉勰曰:《歸藏》之經(jīng),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常娥奔月。 《隋書》:《歸藏》已亡,按晉《中經(jīng)》有之,惟載卜筮,不似圣人之旨。 孔穎達(dá)曰:《歸藏》起于黃帝。又曰:圣人因時隨宜,不必皆相因,故《歸藏》名卦之次亦多異。又曰:孔子曰:“吾得坤乾焉”,殷《易》以坤為首,故先坤后乾。 賈公彥曰:此《歸藏易》以純坤為首,坤為地,萬物莫不歸而藏于其中。又曰:殷以十二月為正,地統(tǒng),故以坤為首。 元稹曰:穆姜遇艮,足徵史之文,尼父得坤,亦用《歸藏》之首。 李石曰:按《乾鑿度》曰垂皇策者蓋伏羲,用蓍卦已重矣。然而世質(zhì)民淳,法惟用七八,六十四卦皆不動,若乾止于乾,坤止于坤,不能變也。夏商因之,皆以七八為占,《連山》、《歸藏》是已。后世澆薄,始用九六為占,不如是不足以應(yīng)天下之變。 劉敞曰:坤者,萬物所歸,商以坤為首,《禮運》“吾得坤乾焉”,此《歸藏》之易。 邢昺曰:《歸藏》者,成湯之所作,是三《易》之一也。 歐陽修曰:周之末世,夏商之《易》已亡,漢初雖有《歸藏》已非古經(jīng),今書三篇莫可究矣。 邵子曰:商以建丑之月為正月,謂之地統(tǒng),《易》曰《歸藏》,以坤為首,坤者,地也。 方愨曰:《歸藏》首乎坤,各歸其根,密藏其用,皆殷之所為,則合乎地之時焉,殷用地正,故其書名之。 黃裳曰:微顯者,易之知也。故商曰《歸藏》,《歸藏》者,以其藏諸用而言之也。 王觀國曰:《禮記》孔子曰:“吾得坤乾焉”,鄭氏注:“得商陰陽之書,其書存者有《歸藏》?!薄稜栄拧め屟?qū)佟酚小澳盗|”,郭璞注引《歸藏》曰:“兩壺兩羭”;《初學(xué)記·云部》引《歸藏》曰:“有白云出蒼梧,入于大梁”,此可以見矣。 《中興書目》:《歸藏》,隋世有十三篇,今但存《初經(jīng)》、《齊母》、《本蓍》三篇,文多闕亂,不可訓(xùn)釋。 吳沆曰:《周禮》:“太卜掌三《易》,《連山》、《歸藏》、《周易》,其經(jīng)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此則《連山》、《歸藏》之卦,自重于三皇之時,而《周易》乃重于文王之世。 吳仁杰曰:《連山》、《歸藏》以不變者占,其占不出于本卦;《周易》以不變者占,其占必通于兩卦,《春秋傳》之文可考也。 魏了翁曰:《周易》三易之義,闔戶謂之坤,即《歸藏》終萬物、始萬物莫盛乎艮,即《連山》。 李綱曰:《歸藏》,商易也,以坤為首,故曰《歸藏》。孔子觀商道于宋,得《坤乾》焉,蓋《歸藏》之書。 朱震曰:《歸藏》之書,其《初經(jīng)》者,庖犧氏之本旨也。又曰:《周禮》三《易》經(jīng)卦皆八,所謂經(jīng)卦,則《初經(jīng)》八卦也。 張行成曰:商曰《歸藏》,地《易》也?!对妨x取之。 鄭鍔曰:《歸藏》以坤為首,商人之《易》。其卦坤上坤下,故曰《歸藏》,言如地道之包含,萬物所歸而藏也。 鄭樵曰:《連山》亡矣,《歸藏》唐有司馬膺注十三卷,今亦亡,隋有薛貞注十三卷,今所存者,《初經(jīng)》、《齊母》、《本蓍》三篇,而已言占筮事,其辭質(zhì),其義古,后學(xué)以其不文則疑而棄之,往往《連山》所以亡者,且過于此矣,獨不知后之人,能為此乎? 楊簡曰:孔子之時,《歸藏》猶存,故曰“之宋得《坤乾》焉”。 羅泌曰:黃帝正坤乾,分離坎,倚象衍數(shù),以成一代之宜,謂土為祥,乃重坤以為首,所謂《歸藏易》也。又曰:《歸藏》者,歸藏氏之書也,商人因之。又曰:《歸藏》用八。 羅蘋曰:《歸藏》,黃帝《易》,而《坤·啟筮》乃有“堯降二女以為舜妃”之語,《節(jié)》卦云:“殷王其國常毋谷月”之類,其卦是也,其文非也,蓋《歸藏》之文,湯代之作。 林學(xué)蒙曰:《易疏》論《連山》、《歸藏》一以為伏羲、黃帝之書,一以為夏商之《易》,未知孰是。 蔣君實曰:商之序《易》,以坤為首,其尚質(zhì),尚白之制,皆自此出也。 李過曰:《易鈔》云:“天尊地卑,乾坤之定位也,商《易》首坤,是地尊乎天也?!鄙獭兑住匪圆粋?,不知商人建丑,以十二月為歲首,取丑未之沖為地統(tǒng),坤為地,商用地統(tǒng),只得首坤。 王應(yīng)麟曰:《越絕外傳》范子曰:“道生氣,氣生陰,陰生陽”,愚謂先陰后陽,即《歸藏》先坤之意,闔而闢,靜而動。 馬端臨曰:《連山》、《歸藏》乃夏商之《易》,本在《周易》之前,然《歸藏》《漢志》無之,《連山》《隋志》無之,蓋二書至?xí)x、隋間始出,而《連山》出于劉炫偽作,此史明言之,度《歸藏》之為書,亦此類爾。 葛寅炎曰:《歸藏》,黃帝中天易也。 家鉉翁曰:《歸藏》之書,作于黃帝,而六十甲與先天六十四卦并行者,乃中天《歸藏易》也。 朱元昇曰:《歸藏》雖自黃帝作,實循伏羲之序卦,《漢·律歷志》曰:“伏羲畫八卦,由數(shù)而起,至黃帝而大備”,是知伏羲《易》與黃帝《易》一以貫之者也。又曰:《周禮·太卜》:“掌三《易》之法”、“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初未嘗以《周易》廢《歸藏》也。魯襄公九年,穆姜為筮而遇艮之八,杜預(yù)釋之曰:“是雜用《連山》、《歸藏》、《周易》也”,以此見春秋之時《歸藏》尚無恙也。又曰:《歸藏》取則《河圖》者也?!逗訄D》藏十不具,是以《歸藏》去十不用。 吳瀓曰:《歸藏》,商之《易》。又曰:夏商二《易》,蓋因羲皇所畫之卦而用之,以占筮,卦序與先天自然之序不同,故《連山》首艮,《歸藏》首坤。 吳萊曰:《歸藏》三卷,晉薛貞注,今或雜見他書,頗類焦贛《易林》,非古《易》也。 趙道一曰:軒轅黃帝取伏羲卦象,法而用之,據(jù)神農(nóng)所重六十四卦之義,帝乃作八卦之說,謂之“八索”,求重卦之義也。帝一號“歸藏氏”,乃名所制曰《歸藏》書,此《易》之始也。 朱隱老曰:《歸藏》,黃帝之《易》也,以坤為首,而凡建丑者宗之,不特殷人為然也。 朱升曰:《歸藏》首坤,靜動之首也。 丁易東曰:夏曰《連山》,商曰《歸藏》,雖首艮、首坤之不同,然皆止以下卦為貞,上卦為悔,故箕子《洪笵》但云占用二耳。 何喬新曰:隋《經(jīng)籍志》有《歸藏》十三卷,出于劉光伯所上,意甚淺陋,書雖不傳,《易》所謂坤以藏之,即《歸藏》之遺意也。 何孟春曰:殷《易》先坤后乾,有靜斯動,陰陽之定理也。 楊慎曰:《連山》藏于蘭臺,《歸藏》藏于太卜,見桓譚《新論》,則后漢時《連山》、《歸藏》猶存,不可以《藝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 胡應(yīng)麟曰:《七略》無《歸藏》,《中經(jīng)簿》始有此書,《隋志》因之稱此書“惟載卜筮,不類圣人之旨”,蓋唐世固疑其偽矣。 鄭元錫曰:《歸藏》首坤,藏而后發(fā),孔子曰:“吾欲觀商道,得坤乾焉”,蓋善之也,然于《易》褊矣。 沈懋孝曰:商《易》首坤以藏斂,而發(fā)動直之機(jī)。 郝敬曰:《歸藏》坤卦,坤為地,百昌歸土曰《歸藏》。 焦竑曰:《歸藏》坤也,商時講學(xué)者首重在靜。 董斯張曰:《歸藏易》今亡,惟存六十四卦名而又闕其四,與《周易》不同。 孫奇逢曰:《歸藏》首坤,坤以藏之,天下事不竭于發(fā)而竭于藏,退藏不密生趣,所以日枯也,故藏者養(yǎng)也,坤元所以資生也。 徐善曰:《歸藏》之亡久矣,有求之《古三墳》及司馬膺、薛貞之書者,失之訛;有即指歸魂、納甲之書為《歸藏》者,失之陋;有謬解乾君坤藏之語而謂方圖即《歸藏》者,失之附會;若衛(wèi)氏之操筆妄擬則失之肆矣。 朱彝尊曰:按《歸藏》隋時尚存,至宋猶有《初經(jīng)》、《齊母》、《本蓍》三篇,其見于傳注所引者,辭皆古奧。而孔氏《正義》謂《歸藏》偽妄之書,亦未盡然。若《三墳書》以《歸藏易》為《氣墳》,其爻卦大象曰:“天氣歸,地氣藏,木氣生,風(fēng)氣動,火氣長,水氣育,山氣止,金氣殺,各為之傳,則較傳注所引大不倫矣?!?/p> 馬骕曰:《周禮》大史掌三《易》,近師以《歸藏》為殷《易》之名也,其繇辭諸書所引用多古質(zhì)。 【據(jù)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卷一《經(jīng)編·易類·歸藏》錄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