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案:曾某某,男,42歲,2021年5月14日初診
【主訴】間斷頭暈2月。
【病史】患者2月前出現(xiàn)頭暈,間斷發(fā)作,發(fā)作時自覺天旋地轉(zhuǎn),伴惡心嘔吐,嚴重時嘔吐呈噴射狀。發(fā)作時曾測血壓:130/84mmHg,查頭顱CT示:腦室旁少許缺血改變。
【刻下】頭暈沉重,乏力,脘腹脹滿,腰痛腰困,納差,大便溏薄,小便尚可,舌質(zhì)暗,苔白膩,脈沉弦。
【診斷】眩暈
【辨證】痰瘀交阻,脾陽不足
【治法】化痰祛瘀,溫陽健脾
【方藥】半夏白術天麻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
姜半夏12g 炒白術10g 天麻10g 澤瀉15g
茯苓15g 桂枝10g 石菖蒲20g 郁金10g
葛根10g 赤芍12g 丹參24g 陳皮12g
焦杜仲10g 生姜3片 甘草6g
7付,水煎服,每日早晚飯后半小時溫服。
?? 【辨證分析】
1.患者以間斷頭暈2月為主訴,故診斷為“眩暈”。
2.患者納差,乏力,大便溏薄,苔白膩等總屬脾虛濕蘊之象,因此患者基本病機為“脾陽不足”。
3.正所謂“無痰不做?!?,脾居中州,司運化,脾陽不足,健運失常,則水濕內(nèi)停,生痰生濕,痰濕中阻,則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致清竅失養(yǎng)而引起頭暈沉重?!熬貌《囵觥?,患病日久,陽氣推動無力,同時痰濁阻滯氣機正常運行,血行受阻,結(jié)合患者舌質(zhì)暗,故辨證為“痰瘀交阻”。
4.脾胃虛弱,中陽不振,納運失常,所以發(fā)生嘔吐。因為這里患者成噴射狀嘔吐,一般情況下需要考慮腦部疾病,常為顱內(nèi)壓增高所致,但頭顱CT顯示基本正常,可以基本排除實質(zhì)性病變。因此從中醫(yī)治療??梢允斋@不錯的效果。
5.脾腎陽氣虧虛,無力氣化水液。同時患者痰瘀阻絡,經(jīng)脈不利,影響水液運行,可形成痰瘀水停。水飲為有形之邪,水液輸布失常而困阻下焦,故可表現(xiàn)為腰痛腰困。
6.綜上所述,患者辨證為“痰瘀交阻,脾陽不足”。
?? 【用藥分析】
1.從患者頭眩暈沉重病機“痰瘀交阻”出發(fā),選用經(jīng)典方劑“半夏白術天麻湯”。方中半夏燥濕化痰,善化痰息風,配伍天麻,為治療風痰眩暈之要藥;茯苓、白術健脾,治療痰生之本;四味藥物相配,燥濕化痰、止眩效果尤佳。
2.苓桂術甘湯中以甘淡茯苓健脾利水滲濕,桂枝溫脾腎之陽,以助氣化運水,二者合用,溫陽行水之功甚著,常用以治療陽虛水停;同時佐以健脾燥濕的白術,苓、術二藥健脾祛濕,消已聚之痰,杜生痰之源,乃治病求本之意;以甘草補中益氣,調(diào)和諸藥。此方使脾陽得健,痰濕得化,從而津液得以輸布,諸癥可緩。
3.且半夏加生姜取義小半夏湯,功能和胃降逆;配伍苓桂術甘溫陽化飲;配伍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其本身也具有很好下氣止嘔的效果。
4.澤瀉與白術同用,含澤瀉湯之義,共奏健脾制水之效,故濁陰得降,眩暈得緩。
5.同時葛根、赤芍、丹參活血化瘀,可幫助濡養(yǎng)“神竅”。配合菖蒲、郁金化痰開竅、行氣活血。
6.杜仲性甘溫,功能補益肝腎、兼暖下元,常用于緩解腎陽不足所致腰困腰痛。
2021年5月21日二診
患者服藥后,眩暈程度較前減輕,腹脹好轉(zhuǎn),嘔吐未在發(fā)生。囑上方去續(xù)加焦三仙、炒山藥,改善胃納、健脾益腎。
?? 這期醫(yī)案就到這,下周的醫(yī)案還會如期而至哦! # |
|
來自: 新用戶6643ZeC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