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個體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的咨詢室放著一根三面柱。柱子的一面刻著"我很可憐",另一面刻著"別人很可惡",最后一面刻著"怎么辦?"每次有人找他咨詢時,他都會拿出他的三面柱,問他們"你選擇談什么呢?"這個選擇題讓我想起了斯蒂芬妮·蘭德,她是一位單身媽媽,生活在美國社會最底層,依靠做女傭來維持生計,她面臨的問題就是在上述三面柱的三個問題中,該如何做出選擇。"我很可憐":相識4個月的男友杰米得知她懷孕后,要求其墮胎,遭遇拒絕后,便一反常態(tài),態(tài)度變得十分惡劣,于是,她只好成為一個單身媽媽,并竭盡全力為女兒米婭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的生活和家園。與此同時,她要東拼西湊靠著公共資源和當女傭賺來的微薄薪水苦苦生存。更重要的是,她還要承受身心的痛苦,尤其是情緒上的挑戰(zhàn)。 "別人很可惡":因為她時常感受到他人的敵意,如米婭的爸爸杰米,不斷貶低和嘲諷她;那些比她幸運的人,不用食品救濟券的人會中傷她,向她投來批判的目光,覺得她是因為懶惰才受窮,這樣的階級偏見深深地傷害著她的自尊。"怎么辦?":她是"堅忍"的典范。她在面對難關時,始終堅信明天會更好,以"我只想讓我女兒有個家"、完成自己的作家夢為動力,選擇踐行著自己的英雄主義。我想,每個人在遇到困境時,都該學習"她的怎么辦",因為這樣的選擇才是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女傭的故事》這本書就是斯蒂芬妮·蘭德的回憶錄,講述了她在社會底層掙扎和奮斗的故事,關乎女性獨立、家庭暴力,也關乎當代美國的住房、醫(yī)療、就業(yè)、教育、社會福利制度等,被美國前總統(tǒng)奧巴馬選為2019年夏季書單。這是一本為貧困人群發(fā)聲的著作,也糾正了人們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是因為懶惰或智力有問題的思維偏見,同時,它還是一個悲傷又鼓舞人心的故事,書里的每一頁,都充滿著愛和力量,而我更看重的是,它傳遞出來的人們在面對困境中,是如何重生的。今天的文章,我試著從自我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說,逆境中,我們該如何成長。在遇到困境時,我們常說的話是"沒辦法",覺得自己無能為力,其實并非如此,不做選擇,也是一種選擇。但那些堅信自己可以走出逆境的人,更多時候都是在積極地選擇。就像《女傭的故事》一書的作者斯蒂芬妮,面對生活中的難題,在用信念支撐自己,要勇敢走下去,做出積極地應對。比如,她選擇留下孩子,一個人帶著孩子生活,雖然很辛苦,但她在竭力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只是生活很殘酷,她生活的社會總是被"短缺"所統(tǒng)治,錢永遠不夠,有時候還要餓肚子;花生醬和拉面常年唱主角,偶爾一次客戶給的大龍蝦,算是奢侈中的奢侈,因為太罕見;麥當勞也是稀有的一餐。斯蒂芬妮要做出積極選擇,硬著頭皮走下去,因為那是自己選擇的路,她要給女兒一個家。這個選擇,需要勇氣,因為她要承受來自生活的敵意,她渴望在社會中站穩(wěn)腳跟。就像她去超市用食品救濟券購物時,一個老人高聲說道"不客氣",好像是他自掏腰包替她買單似的。遇到這種情況能怎么辦?委屈和流淚不會解決根本問題,唯有自我成長,才是關鍵。 沒有人看到她的辛苦,不管一個人如何被生活的反復無常打擊,外人只是看到結果。也就是說,像斯蒂芬妮這樣的底層人們,無論怎樣努力證明自己,"貧窮"總是和齷齪脫不了干系,所以,斯蒂芬妮決定,一邊做傭人,照顧孩子,一邊申請大學,擠出時間學習知識,以改變自己的底層身份。這個選擇,是在踐行信念。每當身心俱疲時,除了服用劑量大到驚人的布洛芬外,她還用信念激勵自己一定要挺過去。因為面對一連好幾個月的貧窮、漂泊和不安讓她極度容易恐慌,這或許要花上數(shù)年時間來平復,但她必須要給自己信念。她在書中說過:"從創(chuàng)傷中恢復過來才是至關重要的,應該說是最關鍵的,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在這一點上幫到我。"總之,處于逆境中的人,想要成長,首先需要的就是選擇改變,也就是說,唯有改變的意愿,才能促成真正的改變。當我們決定改變時,并不代表成長就是容易的,因為期間的過程充滿不確定性,比如環(huán)境的變化,自己情緒的變化等等,都需要進一步應對。這么說,并非是消極對待,而是在理性考慮現(xiàn)實的基礎上,權衡出最優(yōu)解,把注意力放在當下的事情上。也可以說是"小步子原理",即在改變的路上邁出小小的一步,獲得一個小小的成功。讓每一次的小成功,成為下一次改變的基礎。這樣的改變方法,斯蒂芬妮也做了見證,因為她就是在走一步看一步的過程中,最后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女傭的故事》這本書的章節(jié)有很多都是用"家"來命名的,比如小屋、露天游樂場旁邊的公寓、一居室公寓,以及小丑之間等等,其中,有些也是斯蒂芬妮的主顧家,目的是方便她分辨每個客戶的不同,而更多地是追隨她的每一步,逐漸走到那個目的地。 從居住環(huán)境來說,她就是一步步在變好的。先是在收容所,只能居住90天,后來又搬到一棟破舊公寓,一處臨時住房,再后來到了農(nóng)場生活,又到一居室公寓,最后到了米蘇拉,那個她向往已久的家,在那里,她可以上大學,可以給米婭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在那里,她可以被當作一個真正人,即獲得尊重和認同的人。最開始,為了生存,她沒有選擇的余地,只有跪著清理馬桶,母女倆才勉強有家可歸,后來,她自己尋找客戶,養(yǎng)家糊口,再到后來,工作成為輔助,學習成為主要工作,她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她像一個游魂,通過房子里的細節(jié),思索主顧們的生活、愛和哀愁,而這就是她在構建自己向往生活的開始,因為她服務的主顧們的生活,多數(shù)都是她羨慕的。她時常提醒自己要做那個成為母親之間的自己。因為貧窮已經(jīng)影響了她的性格和方方面面,已經(jīng)不像真正的自己了,好在,她知道那個來去自由、隨心所欲去見朋友、為了旅行打著三份工攢錢的自己,一直都在。她在無數(shù)個黑夜里,埋首讀書、寫論文,應付考試。她深知,做一個卑微的女傭只是她短暫的生活。雖然經(jīng)常含淚入睡,但她知道自己絕不會止步于此,那是她唯一的慰藉。可見,當一個人有著堅定的信念,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去改變后,每一小步的成功都會成為最后勝利的基礎。有時候改變就是這樣,它像一副多米諾骨牌。重要的是找到那個推動改變的那塊牌,找到第一個小小的改變,并把它推倒。在我看來,對于斯蒂芬妮來說,她的第一個小小的改變,就是重拾學習這件事。轉變的本質,不是外在的新舊更替,而是自我重建的過程。其實,從舊階段向新階段的過程,很像死亡和重生,就是我們自我中那些受限制的、老朽的部分,在轉變中慢慢死去了,但新的自我又在這種變動中生長起來。斯蒂芬妮就是在這樣的轉變中,完成了自我的重新構建。人在轉折期,一般會經(jīng)歷結束、迷茫和重生三個階段:結束,并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另一種形式的開始。我們只有先結束,先放棄,才能為新的發(fā)展騰出空間。斯蒂芬妮與杰米關系的結束,開啟了單身媽媽的歷程;她暫時與原來的自己結束,才能在保障孩子和自己先生存下來后,再重新尋找曾經(jīng)的自己,等等。當然,以往生活的終結,并不是生活本身的終結,它只是順應變化的過程和必經(jīng)之路。她只是從原來的身份、環(huán)境和目標中脫離,然后開啟新的身份和尋找新的可能性,也是她重新思考自己的開始。迷茫源于意義感的缺失,而意義感有兩個重要來源,一個是目標感,另一個是人際關系。作為單身媽媽的斯蒂芬妮,也曾陷入深深地迷茫中,她懷疑自己不是好媽媽,無法給米婭一個好的生活環(huán)境。特別是女兒因住在潮濕的房子里引發(fā)的細菌感染愧疚和自責,她不知道自己以后生活的方向在哪里,依靠刷馬桶怎樣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在迷茫期的人是敏感的,斯蒂芬妮意識到,自己的生活中缺失了一樣東西,即社交圈。她故意和多數(shù)朋友斷了聯(lián)系,把自己孤立起來,躲在狼狽的生活背后,但無數(shù)個夜晚,她又是渴望陪伴的。她說:"我渴望有人陪伴,哪怕能有個人給我發(fā)封郵件或在電話里說說話也好。但我不想那些來找我的是知曉我一切悲慘境況的朋友。我已經(jīng)厭倦了一遍一遍地說那些事情,我想要調調情,化身為在遭遇這一切之前的一個全新的人,那個把一頭及肩棕發(fā)包在頭巾里的文身女孩,把運動衫圍在腰上伴著音樂跳舞的女孩。我想交些新朋友。"其實,這樣的迷茫,看起來什么都沒發(fā)生,但它是重要的,因為正是這樣的迷茫,才讓斯蒂芬妮重新看清自己,那個擁有夢想的自己還在,而這就是她繼續(xù)努力的方向,重新的自我在慢慢長出來。但這個重生是有偶然和意外的,也就是說不是每個像斯蒂芬妮那樣的單身媽媽,都能夠從社會最底層,奮力翻轉自己命運的。就像她自己說的,她是幸運的。比如,她找到了可以接受"第8類"租住的地方;她在網(wǎng)上籌到了錢,雖然她討厭伸手要錢,但確實借此暫時走出了困境;她聽從朋友的建議,在網(wǎng)上自己找到了客戶;她申請到了獎學金等等,但這些看似意外或好運的背后,還有一些必然因素,像是命中注定。因為這些都符合斯蒂芬妮內(nèi)心的價值觀(真誠,認真,盡職盡責,有夢想),也符合外界環(huán)境的需要(真實地需要、助人讓人滿足等),于是忽然有一天,她完成了自我的重構。斯蒂芬妮在新的環(huán)境,會有新的事業(yè),新的自我,她會變得更加靈活和堅韌,直到下一次轉變的到來。《女傭的故事》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奮斗、理想、愛,以及自我成長的重要性,因為這些都是我們活著的價值所在。 心中有愛、有理想、有責任感,才能讓自己和家人,以及他人和社會變得更好。就像斯蒂芬妮為底層人發(fā)聲的腳步從未停止,她用實際行動鼓勵和幫助那些處在掙扎邊緣的人,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逆境中的你,不要忘記,你可以微弱,但一定要有光。因為這束光,不僅會照亮自己,還會照亮他人。更重要的是,你要相信,再長的路也有盡頭,再黑的夜也會迎來星辰。
|